天天看點

《小鹿斑比》新譯本:可愛童話背後,是對反猶主義的警告?

據英國《衛報》,著名迪士尼動畫電影《小鹿斑比》的原著小說即将出版新的譯本。新譯本試圖還原揭示,這本小說遠不止是迪士尼呈現給觀衆的有關可愛動物的童話,而是隐藏着一個有關納粹反猶主義的寓言和警告。

編譯 | 劉亞光

如今為觀衆們熟知的動畫電影《小鹿斑比》由華特·迪士尼制作,并于1942年首次上映,是迪士尼公司第五部經典動畫長片作品。它改編自奧地利作家菲利斯·沙頓(Felix Salten)于1923年所作的同名小說。電影講述了小鹿斑比和父親森林之王、母親、朋友兔子桑普等森林中的動物之間的故事。

《小鹿斑比》新譯本:可愛童話背後,是對反猶主義的警告?

動畫電影《小鹿斑比》劇照。

不過,這部小說的原作并不隻是一個有關動物之間友情、愛情的溫情故事,而是有一個更為“暗黑”的背景。原作多處情節強調,小鹿斑比從出生起就始終被籠罩在獵人威脅的陰影下,還有一些動物是“叛徒”,會幫助獵人獵殺自己的同胞。作者沙頓的本意是通過童話寓言的形式警告世界,猶太人将在未來幾年内受到類似的非人性對待。1935年,這本書曾被納粹取締并焚毀,納粹組織本身也将其視為有關歐洲猶太人待遇的政治寓言。

今年1月18日,《小鹿斑比》原作小說的全新譯本将由普林斯頓出版社推出,而這一譯本也将祛除迪士尼為這個黑暗寓言添加的濾鏡。“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斑比就不斷受到入侵者不分青紅皂白的襲擊,這仿佛成為它的宿命”。新譯本的譯者、明尼蘇達大學德語和比較文學系教授傑克·齊普斯(Jack Zipes)說道,“可惜的是,迪士尼接手後改編的作品濾去了這些沉重而深刻的部分,把這個故事變成了一部有關‘王子公主、資産階級家庭的可悲而幾乎愚蠢的電影’”。

《小鹿斑比》原作的作者菲利斯·沙頓是奧地利猶太人,在當時的維也納做記者。齊普斯認為,寫作本書時,沙頓就敏銳地觀察到了當時的政治風向,“我認為他預見到了大屠殺。他年輕時因反猶主義飽受痛苦,這本小說試圖呼籲大家注意反猶主義的威脅”。1938年德國吞并奧地利,沙頓逃往瑞士,并将《小鹿斑比》電影改編的版權賣給一位美國導演,後者又将其賣給了迪士尼。據《衛報》,迪士尼看到的1928年譯本“更改”了原作的重點,使其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有關動物保護的故事。納粹剝奪了沙頓的奧地利公民身份,他在蘇黎世孤獨地度過了餘生,于1945年去世——斑比的作者和斑比走向了相似的結局。

齊普斯認為,很多作家在充滿壓迫的環境下,都會采用童話寓言的形式傳遞沉重的主題。借助一個有關動物的故事,沙頓能夠克服讀者對猶太人的偏見而随心所欲地談論他所預言的即将到來的迫害,并在“不說教的情況下,鼓勵讀者對受壓迫的群體産生更多的同情”。現實中,沙頓可能無法反抗,但用斑比的口吻可以公開質疑壓迫者的殘忍。類似的寫作政策,也在奧威爾等著名作家那裡有所展現。

參考連結:

https://www.theguardian.com/news/2021/dec/25/bambi-cute-lovable-vulnerable-or-a-dark-parable-of-antisemitic-terror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ambi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