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个真的华特·迪士尼

作者:光明网

从咿呀学语的儿童,到耄耋之年的老人,少有不知道迪士尼的,是不是迪士尼迷另当别论。而作为迪士尼王国的缔造者,华特·迪士尼一直以电影制片人、导演、企业家的身份为人所知,他崇尚快乐,热情奔放,似乎有源源不竭的灵感,直到他1966年底因肺癌去世。阅读《动画人生:迪士尼传》一书,我们原有的对华特的印象或多或少会有所改变,尽管谈不上是颠覆,但书中确有很多让我们意外的地方。

在这本书的封面上,华特那张似笑非笑的思想者般的脸孔仿佛在提示读者,这不是一本用来消遣的书。事实上也不是,不过这本书非常可读。书的作者迈克尔·巴里耶是美国第一本严肃动漫杂志《欢乐世界》的创办人,也是《好莱坞卡通片:美国动画片的黄金年代》《连环漫画:美国漫画佳作的奇迹》等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作品的作者,作为动画电影、漫画和连环画研究的权威学者,他对华特和迪士尼的研究堪称全面和卓越。他从1969年就开始研究华特和迪士尼,在几十年中相继采访过大量与迪士尼相关的人,占有关于迪士尼公司的大量一手材料,看遍了华特生前制作的真人片和几十档电视节目。书中有很多华特与他人的对话的再现,也都有原始的材料支撑。书中有大量注释,似乎是对阅读的一种挑战,但迪士尼电影和乐园的粉丝们应该能很自然地适应这种写作风格,而且,正是这些详尽的注释彰显了这部作品的价值,可以让我们看到作者为写作此书而付出的努力。

一个真的华特·迪士尼

《动画人生:迪士尼传》,[美]迈克尔·巴里耶著,杨阳、董亚楠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年2月第一版,99.00元

迈克尔·巴里耶从华特的童年时代开始,详细而生动地描述了他如何从无忧无虑的农场小子、忍饥挨饿的艺术家、处处碰壁的年轻商人,一步步进阶为自学成才的电影制作人、功成名就的动画大师、家喻户晓的娱乐之王。书中对迪士尼制作的《爱丽丝的仙境》《疯狂的飞机》《蒸汽船比尔》《三只小猪》《白雪公主》《金银岛》《海底两万里》《睡美人》等一系列代表性作品的制作过程作了全面的梳理。与华特所取得的得意满足相匹配的是,他所承受的压力也是外人难以想象的。作为一位不断创新的艺术家、企业家,从动画电影到真人电影,再到纪录片和主题公园,华特从未停止探索。催生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一种新的电影理念、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是他毕生的梦想。

事实证明,作为造梦工程师,华特及其麾下的迪士尼对20世纪以来的视觉影像展现方式的影响巨大无匹。迪士尼出品的动画都是票房领先者,迪士尼是当时几乎所有动画新技术的开创者。华特注重培养适应公司发展需要、擅长多个艺术领域的综合型艺术人才,在创作实践中训练出了一千多位知名艺术家。或许华特自己都未必预料到,迪士尼公司秉承着他的梦想和特质,继续开疆拓土,在他去世的几十年后,成长为旗下拥有迪士尼、皮克斯、漫威、ABC、ESPN与卢卡斯影业六大品牌,以及包括电影、电视、消费品、互动媒体、主题乐园与度假区在内多项业务的多元化跨国企业和娱乐王国。艺术与商业的有机结合,所激发的潜力可谓超乎想象。

2001年,迪士尼公司CEO迈克尔·艾斯纳在谈到华特时这样说:“我始终致力于成为一座桥梁,将华特制作和创造的成果传承给下一位秉持同样理念的人……我们是一家天真的公司,让我们永远天真下去。”永远天真、永远怀着梦想,正是华特毕生的梦想追求和理念坚守,也成为迪士尼公司的企业灵魂和发展方向。对于迪士尼公司及其领导的全球动画潮流而言,华特从来都不仅仅是一种象征,从迪士尼公司创立一直到今天,他一直都在。

可以确定,如果没有了华特所开创的动画艺术,20世纪的艺术史将会黯然失色。也正是因为华特在生前身后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他的名字才不断被后人提及,他的“梦想”和“远见”也不断被世人称颂。这就导致很多研究将华特虚化为一个符号,或者以偏概全地诠释他的工作和生活,强行简化其行为和性格的复杂性,而他的形象也变得越来越不真实。迈克尔·巴里耶显然不愿意让华特“困在别人制造的荆棘林中”,努力通过对华特真实生活和事业发展的还原,通过对历史细节的挖掘,完成“人”的塑造,将一位充满激情的艺术家、一位强势的“协调者”、一位带着对爱人般的热情投入事业的企业掌舵人原原本本地展示给世人。

一页页翻读下来,《动画人生》中的一个个片段就像一帧帧迪士尼动画,让华特的形象随之鲜活了起来。他是一个古怪、机敏、严苛的怪人,善变而又执着,追求完美而又带着孩子气,可爱可敬而又独断专横,但他称得上是一个忠实于自己内心的真人。(毛志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