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杜玮
近日,“我要上全運”百場馬拉松賽在全省範圍内火熱展開,不僅營造出迎接全運會的歡樂氣氛,更是讓跑者樂此不疲。
體育項目中的馬拉松被公認為高強度的運動項目,不僅考驗參與者的意志力,同時也挑戰跑者的生理極限。有專家表示,不是所有人都能參加馬拉松比賽,尤其是參加完馬拉松比賽,在身體還未恢複的情況下,再進行下一場比賽不僅不能提高身體機能,反而會傷害到身體。這裡,有關專家就如何科學參加馬拉松比賽給出了建議。
省體育科學所群體研究室主任闫明曉表示,馬拉松作為一項高負荷、長距離的競技運動,對參賽者身體狀況有較高要求,不是所有人都能參加馬拉松比賽。對于馬拉松的初練者來說,最常犯的錯誤是對自己的身體狀況過度樂觀,因而造成不良影響,嚴重的甚至危及生命。是以,參加馬拉松賽的跑者,必須了解有關方面的知識。
全面體檢。在參賽前跑者首先應對自己的身體進行一次全面的體檢,如果患有心髒病、高血壓,血糖過高或過低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最好不要參加馬拉松比賽。
了解自我。跑者要根據自己平時跑步的承受力,有計劃地選擇所參賽的項目,在該項目上至少要有2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反複訓練的經驗。初跑者開始練習時,從跑2公裡到5公裡再到10公裡,循序漸進訓練,等“訓練有素”後,在身體處于最佳狀态時方可參加比賽。
量力而行。馬拉松比賽是極具挑戰性的運動項目,建議業餘選手最好抱着“重在參與”的心态去參賽,沒必要為了所謂的成績和虛榮心,強行讓自己的身體處于極限狀态,那樣反而會對自己的身體造成傷害。
科學指導。在賽前跑者一定要學習正确的跑步姿勢。每位跑者訓練時間不同,身體狀況差距也很大,建議跑者加入團體跑步俱樂部,或請專業的長跑教練專門指導訓練與參賽,這樣可避免在長距離跑步中不必要的運動傷害。
精良裝備。比賽時的穿戴也很重要。不建議跑者穿新鞋、太舊的鞋、新褲子、新襪子參賽。由于馬拉松比賽沒有專業的跑道,在參賽前找到适合自己腳型的跑鞋,要讓腳有時間去适應鞋子。如果是腳趾容易起水泡的跑者,襪子可考慮較不會積汗的五趾襪。
配置設定體力。比賽時參賽者要維持定速,可選擇跟着一位和自己跑步速度差不多的配速員跑,或是佩戴輕巧的運動手表,根據自身的運動心率(220-年齡)×(60%—80%)确定跑速。跑者在整場賽事中要盡量維持一緻的速度,隻有跑出自己舒服的節奏,才不會因為剛開始跑得太快而後繼乏力,也能夠維持穩定的成績。
合理補給。賽前的一到兩周,跑者需要在飲食上增加高蛋白及高糖類的食物,使身體增加内肝糖儲存,并減少比賽時的乳酸堆積。在參賽過程中,跑者要及時補充足夠的水分及電解質,就算不覺得渴,經過水站時也要喝杯水,應小口多次補水,忌大口狂喝。 在鹽分的補充上,光喝運動飲料還不夠,長距離的跑步,建議适度補充鹽片。
狀況處理。跑者在遇到抽筋等突發狀況時要停下來拉伸肌肉,讓肌肉放松後再繼續跑,也可請周圍的醫生幫助放松肌肉等,萬一受傷嚴重應停止比賽。建議參賽者以安全完賽為目标,不宜過于拼盡全力,否則容易受傷甚至暈倒。終點沖刺時也要量力,不要超出自己的體力極限,沖過終點後再慢跑或行走300米,不能馬上坐下來休息。若遇賽後出現腳踝腫脹、身體擦傷或橫紋肌溶解、血尿等症狀時,參賽者可适度休息、适量補充水分,症狀會逐漸消失。
“馬拉松運動彰顯了挑戰自我、超越極限、堅韌不拔的體育精神,需要參賽者賽前提前規劃、認真準備,賽中量力而行,才能在參賽時避免出現諸多狀況,真正享受到運動的樂趣。”闫明曉說。
來源: 陝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