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女這個設定不知道從什麼地方開始走了一條彎路,本來字面的含義應該是平行及其惡劣的女性,在電視電影中有也多以心狠手辣的女巫來表現。但是在二次元的潤色下,魔女漸漸就變成了魔法少女的意思了,同時還能表示魔法師之類的。現在很多年輕一代心裡的魔女大多沒有包含太多的惡意。

《瑪麗與魔女之花》是宮崎駿先生非常看重的學生米林宏昌離開吉蔔力工作室之後第一部作品。不得不說裡面宮崎駿元素很多,不論劇情單論作畫和音樂會給人一種濃濃的宮崎駿風這種感覺,畢竟他也是負責過宮崎駿作品的作畫的。
就劇情來看,這是一部改編自英國兒童文學《小掃帚》,按理說拍電影不會很難。但是看過之後就會發現,實際上作品不能算驚豔,如果去掉宮崎駿弟子這個帽子,這部作品的确算得上是一部好看的動畫電影,但是考慮到時宮崎駿親傳弟子,那這劇情就有點難以讓人接受了。
以往宮崎駿的的每部作品都能讓觀衆感受到他是為什麼導演這部電影,而且其想法都能很好地表現在電影情節中,而且宮崎駿老爺子還擅長使用各種伏筆,使得整部影片能讓人感受到劇情絲滑流暢。反觀魔女之花,前期鋪墊太長,後期劇情太快,人物特點都還沒表現清除就結束的感覺,而且整部作品隻是動畫,而沒有賦予過多的理念,結局也隻是喊了個"不需要魔法"的口号罷了。
前期鋪墊過長,基本上前一半的時間全在寫瑪麗個人的故事,其他配角的演繹并不多,而女主也隻是一個調皮的孩子罷了,到了劇情過半的時候才把關鍵的魔女顯現出來,通過黑貓這個很常見的魔女載體來把上下兩段劇情連接配接在一起。
後期劇情太快,從第一次到魔女學校到最後破壞校長的野心隻給了一半不到的篇幅。而且很多劇情還講得不清不楚,瑪麗叔母夏洛特就是開始的魔女這一點倒是的确沒有猜到,後面彼得知道魔女存在這一事情也沒有交代,就仿佛劇情需要就不用解釋一般,看完之後還是有很多疑問,那兩隻貓的來頭,魔女學院的學生關鍵時刻究竟去哪兒了,那隻狸貓為什麼一直給校長他們搗亂,魔女學校的由來,這些都沒有解釋。而且影片也沒有想要表達什麼,它隻是一部動畫電影罷了。
看完之後,總覺得它和《小魔女學園》很像,當然隻是主角的設定上面。大家都說亞可喜歡搞事,以至于很多人在看完tv之後都很讨厭亞可,這是無可厚非的,畢竟導演想要突出的就是亞可的搞事,但是每次她都有好好解決不是嗎,她搞得事反而讓同伴的羁絆更深。而瑪麗也是如此,小孩子的調皮是肯定的,不論是亞可還是瑪麗,一開始都給人一種很不懂事的樣子,亞可被小魔女學園的學生認為是吊車尾,瑪麗則因為頭發顔色總是被班上同學欺負,但是他們都因為魔法而和其他人維系在一起,慢慢成長。不同的是亞可是經曆了很多事之後能讓大家看到她的進步,不再是胡亂搞事而是有想法有理智的搞事,而往往這些搞事總是能不同程度的解決問題。瑪麗就不一樣了,短短的篇幅無法徹底将一個調皮的小女孩改變成一個理智的魔女,直到劇情結尾瑪麗都還是一個調皮的小女孩而已,可能認知稍微有些進步的,但那并不能稱為成長。
其實看過的大家應該都很明白,這部作品的确是一部非常好的講述故事的電影,它有着非常唯美的音樂和作畫,以及一個不錯的故事。但是作畫和音樂都是宮崎駿的遺留元素,如果把這些拿掉,這還能稱得上是一部優秀的電影嗎?
文:米飯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