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孩不笨2》宣傳畫
這一天,某公司中層正在會上向客戶介紹剛開發的新品手機,突然電話打來,視訊中,大兒子TOM正被一群人圍毆。他趕去才知道,兒子搶了老太太首飾。
而就在剛才,他接到電話,正上國小的小兒子JERRY在學校偷竊被抓。
與此同時,大兒子的好友成才,在群毆中處境危險,跛父親急于救子,不顧一切與人扭打,不慎跌落台階,頭部受了緻命傷,危在旦夕。
這是新加坡教育影片《小孩不笨2》的幾個片段。十五年過去,仍有無數父母和教育工作者被它戳中,深受教育。
如果隻看上面這段,你一定會說:哪個國家青春期的孩子都一樣呀,不好好學習,還四處闖禍,害死父母了,真該好好管教了。
其實生活中,我們遇到青春期叛逆的孩子非常多,除了不願意上學,表現的狀況還有:沉迷網絡丶濫交朋友等等。
遇到這樣的情況,家該怎麼辦呢?
結合影片,和我自己的體悟,談幾點看法。
《小孩不笨2》劇照
<h1 class="pgc-h-arrow-right">首先,家長要用積極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和孩子在青春期遇到的問題。</h1>
可以用賞識教育,用賞識的眼光去看待孩子,這是打開孩子心門的一把鑰匙,也是影片的主旨。
成長父親臨終前的肯定,使兒子下定決心,将自己的打架天賦發揮到極緻,成為一名摔跤選手。
同樣是父親,TO的父親向被搶老太太下跪,并誠懇地說:我的兒子是一個好孩子,請給他一個機。讓兒子受到深深觸動,終于浪子回頭。
青春期叛逆,不過是孩子自我意識覺醒的一個重要階段。他們要平等要尊重,要自己決定自己的人生。
這個時期,父母要轉變認知,放下權威架子,将俯視改為平視角度,對孩子處處說"N0"正确看待,不再打壓,不急于糾正。用平等尊重的态度,陪孩子渡過這個生理、心理的巨變期。
<h1 class="pgc-h-arrow-right">其次,給孩子足夠的陪伴和精神之愛。</h1>
我們都愛孩子,也都願意付出。但我們付出的,更多是物質之愛,不是孩子想要的精神之愛。
片中的兩位父親,成才爸爸無學曆又殘疾,艱難為生,愛兒子卻不會愛,隻看學習成績,一有問題就采取極端的棍棒教育,讓兒子感覺不到愛。
TOM的爸爸,忙碌的中産者,能為兒子創造較好的物質條件,則将說教當是教育,對兒子強行灌輸各種理念,卻不肯給予孩子一丁點了解和表達自己的權力。讓兒子感覺自己沒有家。
青春期孩子對父母的态度是非常沖突的,他們一方面還繼續需要父母的引導、陪伴和鼓勵,另外一方面又極度讨厭父母的強行幹涉和自以為是。
這時候,父母要學習一些青春期孩子心理知識,定期安排親子溝通時間,少說多聽,用心了解他們的需求。
認真傾聽就有巨大的療愈作用哦。
<h1 class="pgc-h-arrow-right">最後,父母要樹立終生成長理念,讓自己成為孩子榜樣。</h1>
成才用暴力解決一切的處理方式,學自暴力的父親。他在迷茫期選擇加入幫會,也是因為,他根本沒有良好的示範可以學。
TOM在班級裡怼老師,除了青春期激素作怪,更多是因為,父母的言行不一,不誠信做法讓他對成人的虛僞非常厭惡。
有句驚悚的預言:青春期孩子的成長,必須踩着父母的屍體。
父母曾經是孩子的保護傘,在青春期,他們則成為孩子成長必須突破的圍牆。
打倒父母這個人生第一權威,孩子才能擺脫本桎梏,獲得成長。
影片中,靠暴力成長的父親最終也死于暴力。 在學校引導下,成才對父親的暴力,有繼承發展,最終完善了自己。
TOM的父親以前過自以為是,當他開始嘗試賞識兒子時,都被兒子斥為無聊。
而當兒子錄的視訊,無意中為父親的大單做了鋪墊,父子倆會心一笑,這樁互相成就的"小事",使父子達更深層的和解與認同。
學會認錯,學會承擔自己的責任,學會放慢腳步,欣賞擁抱自己最珍愛的一切。
就這樣,青春期孩子會化身種種"問題“,逼迫我們停下腳步,學成長。
我們要做的,就是在紛繁世事中,好好關注自的成長,成為真實丶完整的自已。
對孩子,我們要相信,他們有本自具足,美好向上的意與擔當,并深深祝福他們,不做我們的翻版和傀儡,勇敢成為他們自己。
(2021-8-17 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