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Q正傳:阿Q勝利法寶--一個人可以卑微到什麼程度

作者:舒克說書

一個人,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南方小水村,他沒有姓、被人欺負毆打隻能自嘲被兒子打了、喜好小賭赢了錢被哄搶打傷、生活自保都難還用我兒子比你強等奇異思路來安慰自己、看到比自己弱的人發狠去欺負……他是誰呢?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就是他。

阿Q正傳:阿Q勝利法寶--一個人可以卑微到什麼程度

1840年鴉片戰争之後的中國曆史,是受帝國主義侵略和掠奪的屈辱史,封建統治階級在這種特殊的曆史下形成一種變态的心理,一方面對帝國主義者屈辱軟弱,表現出一副奴才相;另一方面對國内的子民又擺出主子的架子,進行兇狠鎮壓,瘋狂盤剝。

阿Q正傳:阿Q勝利法寶--一個人可以卑微到什麼程度

統治階級這種“精神勝利法”和對人民進行的封建愚民教育,使勞動人民逐漸麻醉,忘卻壓迫和屈辱,沒有反抗、缺少鬥志,雖有太平天國等奮起一搏,在國内外封建勢力的聯合絞殺下,也成昙花一現,老百姓逆來順受,永遠處在被壓迫、被剝削、受毒害的狀态中,成為封建統治者的奴才和順民。阿Q也隻是其中一個。

阿Q正傳:阿Q勝利法寶--一個人可以卑微到什麼程度

一、阿Q是單獨存在的,永遠融不進那些自以為高尚的圈子。文中說的是阿Q沒有家,住在未莊的土谷祠裡;也沒有固定的職業,隻給人家做短工,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撐船便撐船。做長工時,他也能住在主家,但一完就走了。是以,人們忙碌的時候,也還記起阿Q來,然而記起的是做工,并不是他這個人;一閑空,連阿Q都早忘卻,更不必說人了。當時的人們,長久受麻醉和愚民洗腦,天然的認為所有的不公與難處都是正常的,滿足于生存現狀,看不起比自己弱的人,麻醉于被比自己強大的人欺負。阿Q是誰?是個人嗎?生死于我何幹?這是當時中華大地上人與人之間的真實寫照。現在好了嗎?現在的我們确實好多了,我們饑有飯吃,寒有衣穿,每個人能保有基本尊嚴,不會無緣無故有人來打你、欺負你,我們也不用擠穿腦袋去融入自己不喜歡的圈子、環境。我們是自由的。

阿Q正傳:阿Q勝利法寶--一個人可以卑微到什麼程度

二、阿Q是狡詐的,精神勝利法運用得爐火純青。阿Q老婆都沒有,看到趙老太爺、錢老太爺大受村民尊敬,心中就想我兒子比你強多了;和别人吵架時吵不赢了就說“你算什麼,我家祖上比你們闊多了”,阿Q這生都無姓,哪裡去找祖上呢?反正也沒人在意的;生了癞頭被人取笑,反一口“你還不配……”,仿佛癞頭很光榮,别人沒資格生;與閑人發生沖突被打時,說是又被兒子打了,兒子說法又被群毆,自饑自己為蟲豸,隻求被打得輕些;賭錢小赢卻被人毆打、哄搶,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錢從眼前消失不見了,阿Q才第一次感到憤怒,但憤怒之後又想起被打的仿佛不是他自己,又可以說得過去了,喝兩口酒、微微醉熏,又能睡個安穩覺了。阿Q有脾氣嗎?我相信是人都是有脾氣的,俗話說泥菩薩有三分土性,兔子急了會咬人,阿Q最後的憤怒也正好說明了他也是有性格的,隻是他沒有發作而已,為什麼呢?小人物用精神勝利法來進行自我麻醉,以圖逃避現實,但内心也知,他需要在社會中生存,錢是必不可少的。所謂的逃避現實,無非是沒有觸及底線,還能生存罷了。

阿Q正傳:阿Q勝利法寶--一個人可以卑微到什麼程度

三、阿Q并不隻是一個人,他是個人蒙昧與時代晦暗的結合體。阿Q是當時集體人格或者說是國民性格的一種真實展現,跪下站不起來的阿Q早已将卑躬屈膝的奴性融入骨裡,而我們可以斷言,他并非生來如此,正如閏土也并非從小便叫老爺這種階級分明的稱呼。是什麼讓所有個體麻木不仁?當遇到第一次不公是,每個人肯定是相信朝廷、相信官府的,當權者不為不公者執正義,多次後就會妄圖反抗,反抗被殘酷鎮壓後,就隻剩下麻木的順從了;不懂事時看到趙老太爺、錢老太爺在逢年過節或是重大節慶時站在祠堂前慷慨陳詞,左言本家、右雲親戚時,覺得他們是天、是生存的希望,長大後看到周圍的夥計天天累得要死要活,還是吃不飽、穿不暖,而趙老太爺、錢老太爺什麼都不用做,隻是慷慨陳詞卻吃喝不愁,自己賺的五角小錢有三角是太爺的時候,心裡莫名有怨氣,發作兩聲又是被閑人打、又是被地保敲詐時,便隻剩下了痛到骨子裡的尊敬了。

阿Q正傳:阿Q勝利法寶--一個人可以卑微到什麼程度

幸好,愚昧的年代已經過去,無知的人卻還層出不窮,我們都把責任歸于​時代,更加不能歸結于個人,個人生而為人,本身是沒有錯的,錯的是整個人。一個群體的劣根性,不是一個人決定,卻是所有人組成的。我們能做好自己,守護好自己就可以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