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是朱棣的第一謀士,朱高熾、朱瞻基父子兩人的恩師,三寶太監鄭和的師傅!道衍和尚弟子遍天下、門徒遍四海!
一:少年出家、自薦燕王:
道衍幼名姚天僖,朱棣賜名廣孝,法名道衍,蘇州人。他是元末明初的著名謀士、僧人、詩人,明成祖靖難之役的第一功臣。因其經常穿着黑色的僧衣,又深受朱棣重用,後世稱之為“黑衣宰相”!
道衍曾在嵩山少林寺遊學,相士袁珙觀其面貌說道:“怎有如此特異的僧人!眼眶三角形,體态像病虎一般,你的天性必然嗜好殺戮,是劉秉忠一樣的人物!”道衍聽後不怒反喜!

洪武十五年馬皇後駕崩,明太祖選高僧侍奉各親王,為其誦經薦福。道衍被師傅宗泐舉薦。
道衍請求協助朱棣,說出了那句有名的話:願意送給燕王一頂白帽子。朱棣聽後大驚失色,當面回道:母後大喪之期,本王本來就要戴白帽子!兩人意見空前一緻,白字加王,是皇帝的皇字。
從那時起,朱棣就有了帝王之心。
二:勸說朱棣、起兵靖難:
朱棣讓道衍當了慶壽寺的住持,慶壽寺在燕王府的斜對面,他們兩人時常密談。
朱元璋死後,朱允炆剛即位之後,就開始大力削藩。周王、湘王、齊王、代王及岷王紛紛獲罪、或被罷黜為庶人、或被迫自殺。情勢十分險峻之際,道衍再勸朱棣起事。
朱棣私下選派軍官,籠絡軍心。道衍在燕王宮道中訓練部隊,并修建地穴,以厚牆環繞,周圍還養着雞鴨等動物,用來掩蓋打造兵器的噪音。
建文元年六月,兵部尚書齊泰指令北平都指揮張信逮捕朱棣,張信卻向他告了密,朱棣決定馬上起兵。
突然天下暴雨,檐瓦堕地。道衍說道:“這是祥兆。飛龍在天,風雨相随。預示着大王要更換瓦片。”
明朝規定藩王使用綠瓦,皇帝使用黃瓦。
道衍意外之意就是,朱棣要換黃瓦。這下就凝聚了人心。那些将士都覺得是上天的旨意,他們有了信心打敗朝廷大軍!
朱棣去了大甯,李景隆圍困北平。道衍協助世子朱高熾,擋住了朝廷大軍的數次進攻,他又下令在夜間派人偷襲敵軍!
不久朱棣回援,朝廷大軍在燕軍的内外夾擊之下大敗。李景隆戰敗逃走。
朱棣圍困鐵铉防守的濟南城長達三月,道衍寫信勸道:“将士疲勞,請班師而回。”
燕王與朝廷大軍之間互有勝負,朝廷拖得起,朱棣卻是一點都拖不起!
三:跳戰之術,直趨京師:
關鍵時刻,道衍對朱棣說:“不能再攻城消耗時間,而應該直攻京師。京師的衛兵少、力量弱,一鼓作氣必能攻取。”朱棣是燕王、朱允炆是皇帝。朱棣是他的皇叔,隻要占領了京師,其他處于觀望中立的實力派,就會投靠朱棣,看得出來,道衍是極其聰明的、眼中有獨到的見解!
朱棣聽從了他的意見,并接連在淝水、靈璧等地擊敗朝廷大軍,并渡過長江進入京師應天。
道衍勸告朱棣:“破城那天,方孝孺一定不肯投降,但請不要殺他,如果殺了他,天下讀書種子(比喻世代讀書的人)就滅絕了。”!方孝孺甯死不降,朱棣大怒之下滅了方家十族。朱棣把道衍的勸告抛到了九霄雲外!
四:修編名著、身後哀榮:
雖然朱棣沒聽道衍的話,但是卻封他做了大官。道衍被任為僧錄司的主管,又被封資善大夫、太子少師,朱棣還允許他還俗!朱棣又賜房屋與宮女給他,道衍都不接受。
道衍還收了鄭和為菩薩戒弟子,道衍住在寺廟之中,穿着官服議事,退朝之後繼續穿着袈裟。道衍回到蘇州,把自己獲賜的銀兩、布料都送給鄉親。
道衍主持重修《明太祖實錄》;并與解缙等人修纂《永樂大典》!
永樂五年,皇太孫朱瞻基出閣就學,道衍擔任了他的老師。
道衍回鄉省親訪友,到了姐姐家,他的姐姐避而不見;訪好友王賓,王賓邊跑邊喊:“和尚錯了,和尚錯了(和尚誤矣!和尚誤矣!)。” 道衍又跑去見姐姐,姐姐責罵了他。道衍體會到了衆叛親離的滋味。
靖難之役,多少無辜的忠臣、将士、百姓死于戰火。許多人都把責任推給了道衍。
受此打擊,道衍一病起。不久之後就病逝了,享年84歲!
朱高熾即位之後,盛贊道衍有功于朝,與文皇帝朱棣“相與合德協謀,定大難,成大功”!并将道衍配享太宗朱棣的太廟!
道衍得以“生則同其富貴,殁則陪其祀享”!
講到這,求關注點贊分享,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