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李修緣》曾言:“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古往今來,佛教思想對中原文化産生深遠影響,佛家僧人亦得世人敬重,其言行語錄均為世人學習對象。
雖佛教并非起源于中國的宗教,可在中華文化發展的程序中,佛教卻占據着中國人心中的重要位置。基于曆朝曆代統治者的推廣,佛教逐漸傳揚開來,而佛教的思想亦成為許多人所學習的對象。
通過對佛教教義進行初步了解後便會發現,為了保障修行的順利進行,佛門弟子一般都會戒酒戒肉。可在明朝末年,一位起義軍頭目張獻忠卻罔顧佛教教義,逼迫和尚吃肉。
當時,張獻忠向和尚表示,若不吃肉,他便會做出屠城舉動。面對如此危急情況,這位和尚所說出的十個字,則成為後世傳頌的名言佳句。為何張獻忠會做出逼迫和尚吃肉之事?那位和尚又是如何應對張獻忠的呢?

衆所周知,在明朝末期,國家發展态勢已然不像從前那般輝煌。對于崇祯皇帝來說,盡管他的内心也有着一定的政治理想與抱負,可面對着千瘡百孔、破爛不堪的國家,以崇祯皇帝的個人能力,亦無法扭轉局勢,将明朝統治重新帶回巅峰。
受此情況影響,明朝各地百姓紛紛起義,打算推翻明朝統治,進而建立起新的政權。在這段時間内,勢力範圍最大的起義軍分别為李自成和張獻忠。
通過對張獻忠的人生經曆進行分析可知,早年期間,他本是明朝官員,可後來的張獻忠卻意外遭到丢掉官職,這也使得他的生活受到沉重打擊。
出于對明朝政府的憎恨,張獻忠回到家鄉召集人馬。最終,他成功組建起一支起義隊伍,并開始走上推翻明朝統治之路。在此後的起義過程中,張獻忠帶領着自己的部隊輾轉多地,并成功擴張自身勢力,最終,在崇祯十六年時,張獻忠帶兵進入四川,并建立大西政權。
盡管張獻忠出身農門,且人生之路阻礙重重,可當大西政權建立後,張獻忠的人生亦成功達到巅峰狀态。
或許從表面上看,張獻忠必能帶領人民追求更好的生活,可通過相關史料的記載便會發現,起義過程中,張獻忠曾經做出過許多極為殘忍的事情。據相關史料記載顯示,每當張獻忠攻破一座新的城池後,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屠城。
在一路屠城的過程中,張獻忠的自身實力不斷壯大。進入四川地區後,張獻忠所帶領的隊伍有着勢如破竹之勢。就在輾轉各城的過程中,張獻忠的部下因饑渴難耐,便來到一所寺廟讨要吃食。
對于出家僧人來說,面對着他人讨要吃食的請求,他們并不會拒絕,可就在張獻忠及其部下吃飽喝足後,卻并沒有離開寺廟,而是留在寺廟當中。
此後,張獻忠命手下準備酒肉,并逼迫和尚吃下。張獻忠向和尚們表示:既然你們為我們準備了吃食,我們便應做出回報。可若是你們不願吃下這些酒肉,我便會将你們全部殺害,同時繼續屠城。
對于寺廟中的和尚們而言,要求他們吃肉顯然是非常離譜的事情,畢竟和尚們吃齋念佛,需遠離葷腥酒肉。
可當和尚們聽到張獻忠的屠城決定後,卻直接拿起眼前的酒肉,大口吃了起來。見此情景,張獻忠及其手下将士當場愣住。緊接着,張獻忠便哈哈大笑,并表示大開眼界。
此後,張獻忠将和尚們叫到身邊,詢問他們為何會做出喝酒吃肉的行為,其中一位和尚則表示: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通過對這句話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在這些和尚們看來,酒肉隻是身外之物,若心中有佛,即使飲酒食肉亦不會對佛祖有何沖撞。之是以他們會做出破壞清規戒律之舉,亦是希望張獻忠能夠放棄屠城。
當張獻忠了解到這一情況後,便不再為難和尚,而在下一次攻城的過程中,張獻忠亦未做出屠城之舉。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0">結語</h1>
從這段故事中便能感受到,在佛教文化傳承的過程中,曾經出現過許多傳奇故事,盡管這些遭到張獻忠威脅的和尚打破從前的戒律,可他們卻憑借着自己對佛教教義的深入了解,成功鞏固了佛教在世人心中的地位。
對于任何一種宗教的發展與傳承來說,都會面臨許多難以預料的危機,而宗教信徒所應做的便是随機應變,以更加合适的方式,對宗教文化進行更好地傳播。
參考資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