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節特輯】懷念年‖鄧四平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春節特輯】懷念年‖鄧四平

懷 念 年

鄧四平

竹兒青,竹兒黃,明年我和竹兒長到一樣長!

——題記

傳說年是一種會吃人兇惡的猛獸,是以除夕夜要燃放鞭炮、貼大紅春聯以吓跑它,但從兒時記事起,我覺得年卻并不可怕,相反,過年卻是一件多麼熱鬧、生動有趣和充滿誘惑刺激的事啊!尤其是鄉下的年,至今仍讓人懷念不已。

【春節特輯】懷念年‖鄧四平

鄉下過年的規矩很多,就像電腦軟體一般,一切都是按程式有條不紊地進行:殺年豬、熏臘肉、爆米花、貼春聯、團年、守歲、拜年……而且,臘月初八要吃“臘八粥”,臘月十六叫“倒牙”,大人小孩從此不許罵人和說不吉利的話。臘月二十三“送竈神”,“送竈神”要用大碗盛裝煮熟的豬頭肉,肉上抹上蜂蜜或白糖,吃了人家的嘴軟,讓竈神吃了這些貢品之後嘴巴黏黏的,跑到天上向玉皇大帝彙報工作時,說不出主人家的壞話,也不好意思說主人家的壞話,以此祈求來年竈神保佑全家有吃有喝溫飽不愁。随着過年的到來,小孩子們便也蹦蹦跳跳成天歡快地唱:“胡蘿蔔,咪咪甜,看到看到要過年,娃兒想吃肉,老漢想買田!”

【春節特輯】懷念年‖鄧四平

1963年,我家從蓬安縣興隆區縫紉社搬到濟渡公社,再輾轉搬到永興公社。現在的興旺鎮,那時叫興隆區,區政府所在地可以說是全區最繁華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下轄的幾個公社分别叫作永興(後改名叫海田)、大成(後改名叫天成)、三合(後改名叫鳳石)、濟渡。這些地方說是公社所在地,其實也和鄉村幾乎沒有什麼差別。那時濟渡公社連個正式的地名都沒有,隻有一個叫“店子上”的名稱。興隆區所有的公社中,唯有永興曆史最悠久。據說是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大西皇帝“八大王張獻忠”率軍路過此地時給取的名。

【春節特輯】懷念年‖鄧四平

梓潼縣七曲山大廟張獻忠塑像(蔣藍 攝,圖檔來源:華西都市報)

傳說當年八大王張獻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自稱大西皇帝,後來兵敗,燒毀成都,率軍倉皇逃竄。逃至順慶時,派手下四處去尋覓有王氣的風水寶地準備重建立都。建都之地說是必須要有一百個山頭方可。派出去尋找風水寶地的人站在金城山頂數四周的山頭,誰知張的手下一時大意,竟将坐在自己屁股下的山頭數落了,數去數來隻數出了99個,于是便放棄了在金城山建都。後來張獻忠率大西農民起義軍一路逃至西充,被清軍肅王爺豪格的手下雅布蘭一箭貫胸射殺于西充鳳凰山,張獻忠最後也就喪命于此。據說現今西充縣鳳凰山上還有張獻忠的墳墓。

【春節特輯】懷念年‖鄧四平

西充縣鳳凰山張獻忠墓地(圖檔來源:青居古鎮)

聽着父母講述的這些神奇傳說故事,我漸漸長大。記憶中,母親是一個極勤儉的人,每逢過年,一進臘月,便要找出一些剩布頭、布塊來鑲成整塊整塊的布,為我們兄妹四人改制新衣。制成的衣裳花花綠綠的,穿在身上,看上去很是奇特,就像電影裡少林寺方丈大師穿的木棉袈裟一般,怪頭怪腦的,不過倒也很顯時尚和另類,因為畢竟還是用新嶄嶄的的新布縫制而成的新衣服。

【春節特輯】懷念年‖鄧四平

盼啊盼,望眼欲穿,大年三十夜,全家大小圍坐在擺上了肉、菜的八仙桌前,父親先會說一些祝福和勉勵的話,接着便由母親給我們兄妹四人發放壓歲錢,每人五角,後來也逐年增長過,但隔幾日,勤儉的母親又會想方設法找出各種借口将發給我們的壓歲錢收了回去,說是放在我們身上不保險。如果不交,母親就會打人。我們怕挨打,也就隻好非常不情願地将壓歲錢全部如數上交。

【春節特輯】懷念年‖鄧四平

最有趣的是,吃完年夜飯,父母便要打發我們兄妹四人到竹林邊去搖竹子,一邊搖一邊教我們念道:“竹兒青,竹兒黃,明年我和竹兒長到一樣長!”反複地念,仿佛我們便和竹兒真的長到一般高了,真是神奇和有趣!

搖完竹子,回到家中,母親便會端出一大盆熱氣騰騰滾燙的洗腳水來,全家人圍坐一團,而且褲腿都必須挽到膝蓋骨以上,說是洗了膝蓋骨,來年才會運氣好,處處撞到吃喝!唉!現在看來,那時能解決溫飽問題,曾是我們多麼迫切和心急的夢想啊!

【春節特輯】懷念年‖鄧四平

第二日便是正月,正月是人山人海和甘蔗的世界。鄉下的人都穿上新衣出來迎春。電影院裡的電影要從正月初一放映到初十。每天從早到晚輪流着放,一天要放五六場,幾乎場場爆滿。

過了正月初二,便是走親訪友拜年的時候了。走在去親戚家的路上,我們就會調皮地唱道:“拜年拜年,溝子朝外面,吃了你的大臘肉,還要你的挂挂錢!”那時,我們跟着父母去拜年,主要就是走三四家親戚,一家是竹山觀村桅枝壩的伯父家,一家是幺幺河上面高峰村裡的舅舅家,還有一家是羊騾灘上面的姑媽家。在拜年的路上,大人會叮囑我們,不許要親戚人家打發的錢,因為我家的親戚朋友們大多都很窮。

【春節特輯】懷念年‖鄧四平

小時,我天天盼望過年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可以玩鞭炮。臘月三十晚上和正月初一一大早,家裡都要在大門外挂上一兩串鞭炮放。很多時候,我便偷偷撕下一截鞭炮放進荷包。有時候,點燃鞭炮,一陣“噼裡啪啦”震耳欲聾之後,其中仍有一些掉在地上沒有響的鞭炮,我便一一揀拾起來,也放進荷包。第二天便是正月初一,我将鞭炮插進馬路邊的一些牛糞中,然後蹲下身子,劃燃火柴去點燃鞭炮。隻聽見“嘭”的一聲巨響後,草帽般大小的一堆牛糞上頓時被炸了個拳頭般大小的窟窿,炸飛的牛糞漫天飛濺,讓人仿佛置身于電影中炮火紛飛的戰場,既過瘾,又刺激。

【春節特輯】懷念年‖鄧四平

那時每年正月初一,鄉下的一些人便路路牽牽地将大捆大捆甘蔗扛到街上來賣,一直要賣到正月十五左右。每天下午,勤勞的母親便會在街上清掃甘蔗渣,掃起的甘蔗渣像小山似的堆放在一起,然後用背簍将這些甘蔗渣背回家,紅花大太陽的時候,又将這些甘蔗渣全部盤到公路上攤開來晾曬,用做家中一年煮飯的柴禾。那時候的日子真是苦啊!

很多年過去,如今,我們兄妹們也都長大成人各奔東西了,随着父親多年前的去世,那種過年熱鬧的情景早已不再。每逢佳節倍思親,如今每逢過年,雖然身上穿得更時髦了,桌上的飯菜也更豐盛了,但心裡總覺怅然若失,總是情不自禁地想起往日過年的情景來,想起那些人和事,尤其是想起和藹可親去世多年的父親。現在的年真的覺得過得特平淡,沒有了兒時的那份渴盼,那份迫切,更沒有了那份開心和激情。也許是現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天天都如過年天天都是過年了吧!

【春節特輯】懷念年‖鄧四平

作者簡介

鄧四平,1974年5月生,四川省蓬安縣人,西南大學漢語言文學大學畢業。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鄧小平故居陳列館館員,蓬安全搜尋、蓬安新文網、四川全網搜總編輯。1989年至今,在《中國教師報》《中國旅遊報》《青年作家》《四川日報》等報刊發表文學作品400餘篇,多次獲國家、省、市各級文學獎,衆多散文被選入各種文學選本和中國小生國文單元考試測驗試卷。其中,《醉憶故鄉醪糟香》被選入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編著的現代文經典閱讀教材。

作者系列文章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鄧四平(四川省蓬安縣)

配圖: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圖檔、音視訊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資訊。文章所含圖檔、音視訊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春節特輯】懷念年‖鄧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