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遼東抗金、關内平叛,坐擁八十萬大軍的他為何坐視明朝滅亡

話說明朝末年,内有天災不斷,各路豪強起義,外有清人窺探,頻繁興兵犯境。

遼東抗金、關内平叛,坐擁八十萬大軍的他為何坐視明朝滅亡

我大明帝國最後一位皇帝崇祯帝,内除權閹(魏忠賢),外用能臣(袁崇煥),誓要挽狂瀾于既倒,摧敵鋒于正銳!可謂嘔心瀝血勵精圖治,不拘一格提拔人才!

在明末的風起雲湧中,不知有多少豪傑前仆後繼,投入曆史改朝換代的洪流之中。其中有一位出生微薄、身世坎坷,他便是崇祯親手提拔的平賊将軍,甯南伯左良玉。

遼東抗金、關内平叛,坐擁八十萬大軍的他為何坐視明朝滅亡

這位左将軍,号稱“明末的活化石”,經曆了遼東抗金、關内平叛,箭射過張獻忠,兵敗過高迎祥,但卻又被清朝史學家徐鼒扣上了“亡明之天下者,左良玉也”的大帽子。

01.将,是什麼樣的将

左将軍從小就是孤兒,在叔叔的撫養下長大。但不幸的是後來叔叔一家也死于兵亂之中,孤苦伶仃的他不得不前往遼東投軍。

遼東抗金、關内平叛,坐擁八十萬大軍的他為何坐視明朝滅亡

在這裡,他累功升至遼東車右營都司,相當于遼東軍區一個軍分區司令。先後在洪橋、大塹山、遵化、松山、杏山等地與清軍作戰,雖不說取得什麼大勝,但在當時的明軍中,也是矮子裡拔将軍,是以被提拔為副将。

後來中原農民起義起此彼伏,作戰勇猛的左良玉被調回關内鎮壓起義軍。打完困難模式又來打中等模式(簡單模式還在後面)的左将軍,大發神威,把張獻忠,高迎祥追地上竄下跳,着實威風了幾年。

遼東抗金、關内平叛,坐擁八十萬大軍的他為何坐視明朝滅亡

這時候的左良玉通過不斷收編農民軍,兵力大漲。開始有選擇性地打仗,遇到不好打或者不想打的就故意拖延不前,遇到好打的就窮追猛趕,為此被朝廷好幾次下诏書讓他“削職戴罪,立功自贖”。

有一次,左良玉的上司督軍楊嗣昌指令他出兵堵截張獻忠,因為與楊嗣昌曾許諾其他人“取左良玉而代之”,他懷恨袖手旁觀,楊嗣昌連發九道催兵檄書給左良玉,他巋然不動。于是張獻忠得以從容出川,因為這事,楊嗣昌被氣得絕食而死。

遼東抗金、關内平叛,坐擁八十萬大軍的他為何坐視明朝滅亡

其實講到這就不用多說了,後面的擁兵自重,強征民夫,拒不發兵救北京,晚年甚至以清君側的名義進攻南明朝廷,這就是活脫脫地一個亂世軍閥,根本談不上什麼忠誠名将。

02.兵,是什麼樣的兵

很多史料中都記載,左良玉駐守武昌時麾下有八十萬大軍。姑且不說古代戰争喜歡用“号稱”,就算是實打實的兵力數量,也大都将征發的民夫算在内了。我們先來看看左良玉的兵馬來源。

遼東抗金、關内平叛,坐擁八十萬大軍的他為何坐視明朝滅亡

在早期,左良玉一直領的是朝廷的兵馬,但從關内農民起義頻發之後,明廷已經拿不出更多的錢來發饷,基本都靠帶兵将領自籌,這樣一來,所謂的軍隊也就成了将領的私兵。

而左良玉的發家,正是在追繳起義軍的過程中,通過不斷納降,來擴大兵力。至于軍饷兵糧嘛,自然是就地取食。

遼東抗金、關内平叛,坐擁八十萬大軍的他為何坐視明朝滅亡

曾有官員上奏彈劾左良玉軍紀敗壞,他率軍所過之地的百姓“苦于左良玉之兵,而人之居者、行者,俱不得安保其身命矣”,包括張獻忠在勸他不要全力攻擊自己時也說:“公所部多殺掠,而閣部猜且專。無獻忠,即公滅不久矣”。

遼東抗金、關内平叛,坐擁八十萬大軍的他為何坐視明朝滅亡

在左良玉入駐武昌後,曾向楚王讨要二十萬人的軍饷,楚王拿不出來,于是他縱兵劫掠武漢,再次發了一筆血财,又進行了一波擴兵,當然,擴出來的都是強征的民夫,和地痞流氓。

遼東抗金、關内平叛,坐擁八十萬大軍的他為何坐視明朝滅亡

由此可想而知,且不說左良玉是否有八十萬大軍(實際上最多也就十萬左右),就算是有(算上老弱病殘),戰鬥力也是不堪一擊的雜牌軍。

03.打,要怎麼樣打

其實說了這麼多,這樣一個亂世中擁兵自重的投機軍閥,這樣一群欺壓平民心狠手辣,上戰場裹足不前的雜兵。想讓他們豁出命去北京打勢如破竹的闖王大軍,無異于癡人說夢,也隻有病急亂投醫的崇祯才會寄希望于這所謂的“八十萬”大軍。

遼東抗金、關内平叛,坐擁八十萬大軍的他為何坐視明朝滅亡

而事實上,左良玉早就在朱仙鎮與李自成打過一次,他先是從開封城倉皇率兵撤退,又主動讓出襄陽,仍在朱仙鎮被李自成殺地丢盔棄甲,精銳盡失。僅有殘兵敗将逃到武昌,開始自己第二次發家。

遼東抗金、關内平叛,坐擁八十萬大軍的他為何坐視明朝滅亡

不過他麾下的“八十萬大軍”倒是有,那是在左良玉晚年,他打出“清君側”的旗号,從武漢出兵攻打南明朝廷所在的南京,結果因各部到處劫掠,不服軍令,被氣的吐血而亡(是不是有一種世道輪回的感覺)。

他兒子左夢庚被推為首領,結果在繼續行軍時遇到了已經攻克南京的阿濟格所率之一萬清兵。于是在左夢庚的帶領下,這八十萬大軍全部跪地求饒,投降了清朝。後來,這些兵馬成為清朝進攻南明的主力,親手埋葬了大明最後的偏安。

左良玉從一個孤兒一步步走上大明甯南侯、平賊将軍的高位,可謂曆經艱辛。在這個過程中,他奮死拼搏過、遇難而退過,他打敗過張獻忠、高迎祥等農民起義軍的首領,也被李自成殺地丢盔棄甲、棄軍而逃。

然而在後期,他擁兵自重,拒不支援北京,又長期放縱軍紀,禍害地方,給這位傳奇人物戴上了許多反面标簽。特别是他死後,兒子投降清朝的行為,是史書上永遠也抹不去的一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