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通過醫美為自己的顔值加分,無奈囊中羞澀,這是不少年輕愛美者遇到的難題。為此,部分金融機構和第三方醫美機構合作推出“醫美分期”“醫美貸”等産品。與此同時, “誘導消費者過度借貸”“第三方合作機構強行搭售無關産品和服務”等亂象時有發生,奧一記者親測醫美APP并線下實地走訪,一探“分期變美”的秘密。
測評醫美APP未現“醫美貸”廣告
針對“醫美分期”“醫美貸”等亂象,有關部門開始釋出規範政策。早在6月9日,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釋出關于規範醫療美容相關金融産品和金融服務的倡議。倡議提出,金融機構不與任何不法醫療美容機構開展合作,不向任何不法醫療美容機構客戶提供相關金融産品和服務。
在此次測評中,記者并未在醫美平台中發現“醫美貸”宣傳頁面,但多數醫美産品開通了花呗分期服務,支援3、6、12期分期付款,手續費分别為2.3%、4.5%、7.5%。分期頁面廣告語為:“輕松變美,毫無壓力”。
此外,“更美”APP推出“更美次卡”。據了解,這是一款“輕醫美服務次卡”,聲稱正品保真、低價透明、嚴選機構、無憂退款,購買後可在全城機構使用。記者留意到,該APP客服中心有“任買白條”“宜人貸”的答疑服務,但記者根據頁面提供的号碼撥打,顯示“無此業務号碼”。記者咨詢人工客服,頁面長時間顯示“客服不線上”。
“新氧”APP則推出了“美次卡”,據悉,美次卡是新氧平台推出的第一張醫美護膚卡,美次卡使用者享受平台提供的從醫美保險到用不完随時退的售後保障,更可在全城範圍内跨店按次消費。
關于“醫美貸”投訴不斷
在黑貓投訴平台上,很多消費者吐槽被“醫美貸”套路的遭遇:有的人本想做個幾百元的光子嫩膚,卻被推銷下單購買幾萬元的美容項目。當消費者因高價猶豫時,推銷員便會推薦顧客辦理“醫美貸”。
奧一新聞記者在實際走訪中,發現确實有醫美機構與金融機構合作推出“醫美貸”項目。
在珠江新城華明路上的一家專注做抽脂項目的醫美機構裡,咨詢師在了解記者希望“瘦腿”需求後,為記者制定了“抽脂+部分填充”的方案,總費用為49920元。
當得知記者資金可能不足的情況時,對方表示機構支援花呗與信用卡分期付款。記者随後表示額度有限,詢問是否有其他貸款方式,對方表示确實有與金融機構合作,并拿出手機向記者展示“度小滿金融”APP中的“醫美貸”服務。

“如果你按5萬元的額度貸款,最高可以給你18期的分期,服務費和本金分别為550元和2777.77元。”咨詢師表示,一旦确認貸款,她可以現場幫忙辦理。在記者反複确認貸款方式後,該咨詢師告知,到時貸款資金是直接給到醫美機構,并不會打到記者賬戶。
記者随後下載下傳“度小滿金融”APP,确實有“醫美貸”入口,但申請途徑需要掃商戶二維碼才可接受貸款服務。
圖源:度小滿APP截圖
記者在黑貓投訴平台上發現,許多消費者投訴醫美機構、消費金融公司隐瞞費用、高額利息、高手續費、暴力催收等行為。
圖源:黑貓平台
同時,在各大社交平台搜尋發現,多數消費者認為“醫美貸”利率過高,對貸款行為表示後悔。
專家表示,目前我國對于借貸利率有兩種管制方式,對于金融機構借貸利率法律法規并沒有明确限制,是以理論上沒有明确的利率上限;對于民間借貸利率,根據最高法出台的最新司法解釋,司法保護上限是央行釋出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四倍,目前是年化不能超過15.4%。但是目前“醫美貸”利率的确存在偏高、畸高,有些甚至超過了年化利率30%,此外還有名目繁多的各種費用。
曾在金融機構工作的劉丹告訴記者,“醫美貸”中收取的所謂各類服務費用,實際就是放貸前從消費者本金裡面扣除一部分錢,通過隐形收費實作高額利潤。
“醫美貸”亂象有待整治
記者梳理發現,“醫美貸”這一金融産品最早在2014年出現,直到2016年開始,巨頭入場。首先新氧上線了醫美分期産品,百度金融、美團、大衆點評跟進,即分期、捷信金融等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都相繼推出了醫美貸産品。
圖源:某平台2018年整理的醫美分期平台資料
但是,醫美貸也衍生出了新型消費陷阱等現象。在此背景下,一場圍繞醫美貸亂象的整治風暴也就此開啟。
今年6月初,中國互金協會發文倡議規範醫療美容相關金融産品和金融服務,要求金融機構不與任何不法醫療美容機構開展合作,不向任何不法醫療美容機構客戶提供相關金融産品和服務。并強調金融機構應當選擇證照齊全、依法合規經營的第三方醫療美容機構合作,并建立相關機制對其合法合規性進行定期評估,如存在違法違規行為,應立即停止合作;8月,上交所、深交所已要求新挂牌的消費金融資産證券化(ABS)産品中,禁止新增“醫美消費金融”相關資産入池,已發行的ABS産品不受影響。業内反映稱,目前部分消金公司已叫停和醫美機構的合作。
随後,中國整形美容協會釋出通知稱,将通過“中國醫美”監督自律資訊平台公示醫療美容領域金融服務機構白名單,并倡議醫療美容機構使用合規的消費金融服務。
除了“醫美貸”,片面誇大醫美效果、推崇過度醫美、隐藏醫美風險,也成為醫美App的“通病”。在黑貓投訴平台上,關于醫美失敗的投訴就有數百條。奧一新聞記者團隊将采訪多位因輕信醫美APP上的廣告而出現手術事故的“愛美者”,同時對相關醫美機構進行走訪,敬請留意明天的網際網路醫美平台測評報道。
監制:謝豔霞
策劃:謝江濤 高春明
統籌:奧一新聞記者 林詩妍
采寫:奧一新聞記者 林詩妍 劉婕 林少娟 姜丹 李歡
海報設計:鄭柏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