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免費玩App賺大錢 是餡餅還是陷阱?

作者:光明網

動動手指能賺錢?須闖過提現關卡

刷視訊、看小說、玩遊戲都能賺錢,甚至有人聲稱月賺8萬、年入幾十萬,這就去4S店提車……這樣的廣告在網絡平台上無處不在。禁不住誘惑的小可是以特地去下載下傳了一個農場種菜類的遊戲軟體,“有新人獎勵,但是沒有廣告上那麼多,也就一塊多。”

然而令小可沒想到的是,提現是個大難關。新注冊使用者有一次提現機會,金額僅為0.3元,若想繼續提現就得滿足連續簽到和一些其他的要求。“現在很火的App都有這種通病。要達到一定的級别就得不停玩,很費時間和精力,以這個作為賺錢的副業,根本賺不了多少錢。”

關卡一:更新賺“紅包”,還要拉進一定數量新使用者。

關卡二:不斷做任務賺金币,每日提現機會有限制。

關卡三:不想遭遇廣告套娃轟炸,需花錢充值VIP會員。

關卡四:稍有不慎會自動下載下傳不明軟體。

不少玩家反映,其實在打卡60天後也沒有領取成功,會不斷有附加條件出現,更不用說月入數萬喜提新車了。

“賺錢App”涉嫌虛假宣傳惡意營銷

中央财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研究員、健康金融實驗室(資料庫)主任任國征告訴北青報記者,從統計資料看,現在大量存在的這種App以發放福利、紅包為幌子來提高閱讀量、平台曝光量進而吸引眼球的行為屬于惡意營銷,“以賺錢為誘餌誘導下載下傳,聲稱可以領取現金,實際上浪費了時間和精力,最終也沒如約到手,不僅是虛假宣傳,更是一種惡意營銷。”

任國征指出,此類賺錢類App針對老年人、未成年人的金融詐騙特别多。此外,在使用者注冊的時候會被要求填寫個人的各種資訊,在被背景記錄或使用的過程中,如果監管不嚴或操作不規範就會出現個人資訊洩露,甚至被販賣的情況發生,使用者面臨的潛在風險是巨大的。

對于這些行為,網信部門、網警、平台都應盡到監管責任。如果發現資金流動,可借鑒銀行在金融詐騙方面采取的措施,對于出現的異常,彙款時可以多設定一些限制程式。

“從個人角度來講,則要謹記不要相信空手套白狼、天上掉餡餅,隻要涉及資金就要多根弦,防範風險。”任國征提醒。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趙晶璞介紹,“賺錢App”常見的模式,可能涉嫌違反不同的法律法規。利用新投資人的錢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通過制造賺錢的假象騙取更多投資,涉嫌非法吸收公衆存款罪;注冊時不要求繳納一定費用,但必須通過拉人頭方式計算返利,涉嫌構成傳銷行為;鼓勵使用者通過線上任務,按照App使用時長計算收益。使用者線上點選任務或轉發任務的過程中可能發生超出授權範圍收集資訊,平台通過盜取、販賣、洩露使用者隐私資訊等獲利。 宋霞 劉暢 劉曌元

(摘自《北京青年報》)

來源: 今晚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