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等收入陷阱,為什麼四小龍可以掙脫,四小虎卻不能?

作者:馬大言
中等收入陷阱,為什麼四小龍可以掙脫,四小虎卻不能?

在上世紀70--90年代,亞洲發展最快的地方就是被稱為亞洲四小龍和四小虎的這些地區和國家。中國當時還未曾引起人們的注意。

在經濟上這些國家和地區利用發達國家轉移産業的時機,将本國或本地區一舉從落後的農業地區和國家,發展成了當時舉足輕重的工業國和地區。但自98年金融危機之後,四小龍和四小虎的結局大不相同,四小龍雖然也曾經受到打擊,但很快就恢複了元氣,而四小虎卻一蹶不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後怎麼也出不來,令人唏噓!

其中的原因衆說紛纭,有人從産業角度分析,認為陷入中等收入的國家在産業上高端産業上不去,低端産業有人追,夾在産業中間兩頭堵,沒有辦法。

這種說法沒有錯,問題是這是種現象,而不是原因。為什麼四小龍可以掙脫,而四小虎卻沒有機會?

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難道是四小龍的先發優勢嗎?畢竟四小龍比四小虎早發展了十幾年,在産業上要比四小虎先進不少。這也許是個理由,可巴西、阿根廷要比四小龍發展都早,也為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了呢?

是以,就不能以産業發展早晚來定義原因。實際上當時四小龍的産業也并不比四小虎先進多少。都是從發達國家轉移過來的産業,并沒有什麼特别。

中等收入陷阱,為什麼四小龍可以掙脫,四小虎卻不能?

為了解釋四小虎的問題,就需要先了解四小龍到底憑什麼可以掙脫中等收入陷阱的。

南韓和台灣的發展依賴的是電子産業的發展,像南韓的三星,LG,現代等電子巨頭在微電子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像台灣的台積電、聯發科、鴻海等企業也是在電子産業鍊中占據關鍵的位置。可以說,南韓和台灣的發展,主要依賴于其擁有全球數一數二的電子産業的發展。而這部分産業恰恰是在日本電子産業的衰退來得到發展的。可以說是,正是日本微電子産業的死,造就了南韓和台灣電子産業的生,這就又跟美國的插手相關了。但這其實也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其實是另外的方面,我們一會再談。

香港和新加坡類似,新加坡産業的大頭其實是來自航運業的發展,即,新加坡的港口屬于貨物集散中心,由此派生出煉油、化工、航運、金融等領域的發展。香港的發展是由于其背靠中國大陸,大量的貨物運輸取道香港運向世界各地,加之在内地的支援下,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得到很大發展。另外就是旅遊觀光産業的發展,相對于新加坡,香港的優勢其實就在于内地的發展下,香港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優勢,供養了香港的發展,而不是其具有真正的優勢産業。

中等收入陷阱,為什麼四小龍可以掙脫,四小虎卻不能?

根據上述情況,我們可以了解到,四小龍的發展,要不是具備技術優勢,要不就是利用了某種獨特的資源條件,實作了跨越,進而導緻強者恒強的局面。而四小虎似乎缺乏這些條件,難以獲得大的發展。

可實際上,四小龍的條件,四小虎也具備,比如,電子産業像泰國,馬來西亞、甚至菲律賓都有相關産業,而且還都是國際大廠,像泰國的硬碟,馬來西亞的晶片,菲律賓的封測,都不差,但卻沒有機會像南韓和台灣那樣掙脫中等收入陷阱的束縛。從地理上來說,這四個國家全部臨海,而且戰略位置沒有一個不能說不重要的。但卻沒有發展起來,其症結到底在哪呢?

有人說是,文化的因素,四小龍基本上都是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儒家文化圈的國家和地區,包括日本也是儒家文化圈的。

這個理由具備一定的說服力,其核心思想就是人的差别,導緻結果的不同。但人的因素其實是個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比方說北方經濟落後是北方人不行,沒有南方人精明,東北落後是東北人懶散,沒有南方人勤勞。東南亞國家的人民,除華人以外的其他民族,似乎都難以承擔經濟發展的重任。到了這裡我們讨論問題的前提就出現了問題,即所有的問題都可以歸咎到人的問題,那其他方面我們就沒有辦法展開讨論了。

中等收入陷阱,為什麼四小龍可以掙脫,四小虎卻不能?

是以,我們就的把人的問題,放一放,看看其他方面的問題是不是更為重要一點。

我在前面說過,美國為了打擊日本的電子産業,扶持了南韓和台灣電子産業的發展,可我們也要知道,美國并非專門扶持了這兩個地區和國家,而是四處撒網的,像四小虎都是有相關産業的。但為什麼結果卻完全不一樣呢?

我們日常生活中,差不多都能見到來自南韓和台灣的電子産品,而且也知道産自台灣,而我們卻很少留意産自泰國、馬來西亞等四小虎的電子産品産地,像希捷硬碟,我們隻知道希捷而不會去分辨是否來自某個國家或地區。也很少見到四小虎國家的人推廣促銷自家産的産品。原因是什麼呢?

已經很明顯了,就是說南韓和台灣産的産品基本上都是自己家的工廠生産的,是以需要自己家的人跑出去推銷,販賣,宣傳。而四小虎生産的電子産品是某個跨國公司的工廠生産的,産品的銷售與本國沒有多大關系,跨國公司也不會用這些國家的人去其他國家進行銷售和宣傳。

是以結論也就很明顯了,南韓、台灣這些國家和地區以制造業推動進入發達經濟體的原因,其實就是産業是自家的,而不是跨國公司的,這就使得很大一部分财富會留到當地,拉動了本國或本地區的經濟繁榮,也推動了本國或本地區的技術進步。而外資工廠生産的利潤基本上不會留到當地,也不會推動當地的産業更新,和技術投資。

中等收入陷阱,為什麼四小龍可以掙脫,四小虎卻不能?

那麼為什麼南韓和台灣可以這樣搞,而四小虎卻不行呢?

症結其實就在第一桶發展資金上,就是最初的資本來源和積累。南韓的資本積累來自越戰,通過向越南派遣多達32萬人的軍隊,從美國的軍需采購中獲得了第一桶金,從此南韓的經濟建設就走向了正軌,也正是有了自有資本的積累和壯大,才能将财富留在南韓,惠及全體國民。而台灣的第一桶金則來自國民黨敗逃台灣時,攜帶的大量黃金及外彙。這是國民黨啟動建設台灣的最初的資本來源,也是其發展的底氣來源。同樣的情況,正是由于自有資本的參與,台灣才可能建立起可以惠及普通人的電子工業體系。

而東南亞絕大多數國家,沒有起始的發展的資金,隻能在三來一補的低端産業裡進行來料加工,而且老闆也是外國人,在這種體系下,留下的也僅僅是利用勞動力優勢建立起來的工廠而已,其上下配套的相關産業并沒有發展起來,其産生的利潤更不會留下來繼續擴大生産或進行深度研發。是以其産業并不會向更深層次演進,而僅僅是跨國公司的生産工廠中的房間而已。

對于大陸來說,由于體量龐大,自有資本積累也已經有相當規模,特别是有大量國有企業保駕護航的情況下,自有資本産生的财富,可以将大頭留在國内,為技術更新和産業更新做好物質保障。這是最為重要的東西,也是保證大陸順利跨過中等收入陷阱的保障和前提,而買辦資本是缺乏這個能力和意願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