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宋皇帝趙佶為何突然要在山東北部建一座棣州城?修建棣州是為防禦遼兵南下侵宋牛保一定沒有獲得寇準力薦牛保是工部尚書?需再考證楊六郎一直在河北駐守建造棣州城那一年,發生了很多事情

計劃重新寫一篇《惠民古城牆的曆史》,在查找資料時發現, 很多報道和文章被植入了日期錯亂的民間傳說故事:諸如,建設棣州城是為抗擊金兵南下,督修棣州城的牛保是北宋宰相寇準和呂惠卿推薦,楊六郎曾經在棣州駐守等等。

............

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遼聖宗耶律隆緒及太後蕭綽親率大軍南下攻宋。一路攻城拔寨,直抵澶州(今河南濮陽)城下,北宋朝野震動。

當時北宋朝中分為兩派,一派以大臣王欽若(曾兩度拜相)為代表,主張南遷,将都城遷至升州(今南京)或益州(今成都);一派以宰相寇凖(就是民間說的“寇準”)為代表,主張迎戰。

在宰相寇凖的主持下,主戰派占據上風。宋真宗趙恒(宋朝第三位皇帝)硬着頭皮親自出征。此時澶州城前線,宋朝守将以伏弩射殺遼軍大将蕭撻凜,遼軍士氣受挫。

宋真宗抵達澶州後,士氣更是大振。雙方隔河對峙數月後,宋還是決定與遼和談。1005年,兩國簽訂盟約,史稱“澶淵之盟”。

北宋皇帝趙佶為何突然要在山東北部建一座棣州城?修建棣州是為防禦遼兵南下侵宋牛保一定沒有獲得寇準力薦牛保是工部尚書?需再考證楊六郎一直在河北駐守建造棣州城那一年,發生了很多事情

北宋與遼以白溝河劃定為兩國的邊界線,兩朝沿邊城池不得創築城隍,設定榷場,開展商貿往來。同時,遼聖宗以“哥哥”稱呼宋真宗,而北宋每年向遼國提供十萬兩白銀,二十萬匹絹。宋遼長達數十年的戰争結束。

<h1 class="pgc-h-arrow-right">修建棣州是為防禦遼兵南下侵宋</h1>

北宋皇帝一直對北遼澶淵之戰心有餘悸,更對西南西夏的屢屢犯邊非常緊張。

面對強敵環伺,為了防範遼兵再次南下,宋徽宗趙佶下旨在河北道(又稱“河北路”,北宋有二十四路)棣州府修建棣州城,用于抵禦遼兵南侵。

棣州當時轄樂安郡,樂安郡主要有三個縣:厭次(即惠民縣)、商海(編者注:應該是商河)和陽信。棣州是南下的咽喉要道。

明嘉靖二十七年的《武定州志》記載:

蓋棣州在宋為邊境重鎮之故也。夫古來山東,号用武之地,州居省北,東通青、登、萊三府,西會幽燕,北抵海澳,礦夷無豁壑之阻,往者盜起,每經基地,實為要害。

惠民縣孟書軍先生長期專注當地古迹和傳統文化研究。他在2011年6月9日的《牛堡督修棣州城》博文中特别介紹了北宋建造棣州城的目的:

第一,是為了邊防安全,抵禦遼軍南下劫掠,以防從東面順河而上威脅京畿。第二,當時除了外患,更可怕的是内憂,就是階級沖突尖銳,農民起義日漸頻繁,修個堅固城池,便于在魯北平原上鎮壓反抗,鞏固其統治。

基于上述形勢緊迫原因,宋徽宗才不顧其臣牛保來遠行勞頓,限期完成督造棣州新城繁重任務。

棣州城主要是為了抵禦遼兵南下。至于金朝,要等到棣州城修建完成後的第四年才成立。曆經九年,棣州城建設完畢。而督建者牛保積勞成疾病故在回京複旨的路上。

<h1 class="pgc-h-arrow-right">牛保一定沒有獲得寇準力薦</h1>

按照曆史記載,牛保獲旨督建棣州城是在1101年冬至1102年夏天之間。當時北宋先後有六個宰相。

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十月,宋徽宗封韓忠彥為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曾布為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崇甯元年(1102年)七月,封蔡京為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曾布轉任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這兩個職位是宰相正職。

北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十一月,宋徽宗封陸佃為尚書左丞、溫益為尚書右丞;崇甯元年五月(1102年),罷免韓忠彥宰相職位,封許将為門下侍郎、溫益為中書侍郎、蔡京為尚書左丞、趙挺之為尚書右丞。這四個職位是宰相副職。

北宋皇帝趙佶為何突然要在山東北部建一座棣州城?修建棣州是為防禦遼兵南下侵宋牛保一定沒有獲得寇準力薦牛保是工部尚書?需再考證楊六郎一直在河北駐守建造棣州城那一年,發生了很多事情

三個正宰相:韓忠彥是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曾布是北宋文學家曾鞏的弟弟,王安石變法的重要支援者,雖不乏才幹,卻由于卷入了太多政治立場争鬥中,而被《宋史》列入《奸臣傳》;蔡京是大奸臣,被後人稱為“六賊之首”。

再看三個副宰相:許将是一個文武雙全、廉潔奉公的官員;趙挺之為人正直,是北宋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公公;至于溫益,後人描述他“沒有一點善事,善狡谲傅合,援蔡京恢複相位”。

如果牛保獲得宰相力薦,一定不是寇凖和呂惠卿,而在以上的六個宰相之間。

寇準在宋仁宗趙祯(宋朝第四位皇帝)元年(1023年)九月病死在雷州(今廣東湛江雷州),不可能死後79年從墳墓裡爬出來跑到皇帝面前力薦牛保。而呂惠卿1102年任遷武昌軍節度使、知大名府,隻是個遠離京城的地方官。

據說,呂惠卿是依靠王安石的信任一路走到副宰相之位,而王安石離任後卻又極力打擊王安石,甚至拿出

私信來诋毀他,王安石後來也深悔錯信了呂惠卿。是以無論是曾布、蔡京誰當宰相都很厭惡呂惠卿。人品很重要啊。

<h1 class="pgc-h-arrow-right">牛保是工部尚書?需再考證</h1>

工部尚書在宋朝是正二品,是進階官員,掌管全國屯田、水利、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官辦工業等。翻遍了《宋史》,都沒有出現牛保或牛堡的名字。

可能有網友說:明嘉靖二十七年的《武定州志》有這樣一句話:

葺一州城,何以工部尚書行?

個人懷疑明朝嘉靖版《武定州志》的編寫者,将民間的傳說納入到了地方志中。也可能為了突出棣州地域重要性而其誇大編寫。畢竟記錄的時候經過去440多年了。

那時候,識文斷字的人少,甚至十裡八鄉也不過幾十個秀才,能抛棄八股、獨立寫文章的更是寥寥可數。《武定州志》的編寫不會那麼嚴謹。

是以,牛保是否為工部尚書值得商榷。

<h1 class="pgc-h-arrow-right">楊六郎一直在河北駐守</h1>

老家那邊還有故事說,楊六郎曾在棣州城駐守,甚至在此與金兵開戰。這當然是錯的。

史書中記載,“澶淵之盟”後宋遼分界線是白溝河。白溝河南岸就是評書《楊家将》中的“三關”(瓦橋關、益津關和淤口關)所在地。

瓦橋關原址在雄安新區的雄縣縣城裡面,益津關和淤口關也在雄安新區附近。1964年在雄縣發現宋代古戰道。1988年相鄰的河北永清縣也發現宋代古道地。

北宋皇帝趙佶為何突然要在山東北部建一座棣州城?修建棣州是為防禦遼兵南下侵宋牛保一定沒有獲得寇準力薦牛保是工部尚書?需再考證楊六郎一直在河北駐守建造棣州城那一年,發生了很多事情

作為擔負抗遼重任的北宋名将,楊延昭是當地的邊防軍首長,鎮守此地九年。其本名楊延朗,民間稱為“楊六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

楊延昭有勇有謀,一直被宋真宗、寇凖等君臣重視。與遼國議和時,宋真宗選守衛邊境各州的官員,直接任命楊延昭為保州知州兼緣邊都巡檢使,并親筆錄用給宰相看。楊延昭後升任為保州防禦使,不久調任高陽關副都部署,57歲時在任上逝世。有能力的人還是會獲得重視。

<h1 class="pgc-h-arrow-right">建造棣州城那一年,發生了很多事情</h1>

1102年,宋遼兩國其實發生了很多事情。

作為北宋第八位皇帝,趙佶具有相當高的藝術造詣。但是他貪圖享受,崇信道教,自稱“道君皇帝”。

北宋皇帝趙佶為何突然要在山東北部建一座棣州城?修建棣州是為防禦遼兵南下侵宋牛保一定沒有獲得寇準力薦牛保是工部尚書?需再考證楊六郎一直在河北駐守建造棣州城那一年,發生了很多事情

公元1102年,北宋崇甯元年三月,宋徽宗趙佶命寵臣童貫在蘇州、杭州設定造作局,大量收集動物牙、角、犀與植物竹、木藤及金銀玉物等各種稀有貴重原料,命各色工匠制成各種精緻細巧的工藝晶進獻宮中。每天動用工匠達數千人,所用原料費用,強行向百姓征收,極大地加重了東南人民的負擔。

同年七月,北宋在廣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地設定市舶司官署,管理對外貿易,征收稅金,收購朝廷專買品和管理外商等。

轉至九月,徽宗對反對新法及在元符中有過激言行的大臣一百二十人(包含司馬光、範純仁、韓維、蘇轍、蘇轼、範祖禹、晁補之、黃庭堅等宋代名臣),分别定其罪狀,稱作奸黨。趙佶甚至親自書寫姓名,刻于石上,豎于端禮門,稱之”元祐黨人碑”。

也是這一年,宋代巾帼英雄梁紅玉出生。

與北宋對峙的遼國也不好過。

1102年,遼國大将蕭海裡叛變,搶劫乾州(今遼甯北鎮)西南武庫器甲。遼天祚帝耶律延禧大怒,派林牙郝家奴平亂。并指令轄下的女真族部落協助,并賜予首領盈哥(也說“揚割”)一千多副裝甲令其招兵。女真族盈哥部作戰勇猛,旗下完顔阿骨打揮軍大敗蕭海裡。

經此一役,女真族摸清了遼軍底細,為滅遼埋下伏筆,也拉開金滅北宋的序曲。25年後的靖康二年(1127年),女真族建立的金朝進入東京汴梁城(今開封),俘獲徽欽二宗,史稱“靖康之變”,北宋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