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藝術·學思】宋人畫梅:不拘形似,但求傳神

梅花為大陸的原産物種,有2500多年的曆史。漢魏以後梅花開始受到關注,尤其到了宋元時期,其疏影橫斜之姿、清雅冷香之韻、淩寒傲雪之格深受文人雅士的推崇。梅花有“東風第一枝”之稱,又具君子之風、君子之格,是中國士大夫階層的精神圖騰。中國人畫梅花早已有之。兩漢時期就有人喜歡畫在壁上、帛上,這種風尚一直延續到宋代。宋代對梅花更是格外重視,詠梅、畫梅,借助梅花言志抒懷,成為文人的一種風尚。宋人畫梅花者始于仲仁,他是宋哲宗時期的一個和尚,因長期寄居南嶽衡山華光寺,也叫華光仲仁,他是中國梅花畫派的始祖、水墨梅花的創始人。華光仲仁發明水墨梅花畫法之後,有逃禅老人繼之,逃禅老人即詩書畫皆有盛名的宋代隐士揚無咎。揚無咎,字補之,長期住在江西南昌。他創作的水墨梅花被後世普遍繼承,一直影響着中國古代的梅花畫法。揚無咎之後有湯叔雅,是揚無咎的外甥。他筆下的墨梅聲名遠播,宋代詩人陳耆卿曾有題畫詩贊他:“閑庵筆底回三春,平生愛為梅寫真。隻今龍鐘已八十,雙瞳挾電搖青旻。”

華光仲仁之後,大概與揚無咎同時期的有宋徽宗趙佶。史料記載宋徽宗作墨梅,謹細不分,濃淡一色,自成一家,亦不踏襲古人規轍也。在宋徽宗之前,朝廷官員中擅長畫梅花者,有米元章、宋子房。米元章即米芾,宋子房即與蘇東坡、司馬光同時代的畫家宋迪的侄子,此二人皆為“畫博士”。“畫博士”是宋代特設的一個官職,地位高于畫院畫家,工資高且清閑。宋代的名畫家有很多,但“畫博士”卻很少,得到這個官職需要皇帝的認可、權臣的保舉。在宋徽宗之後,宋室皇親當中,善畫梅者有趙師宰。畫墨竹,也畫墨梅,其子趙希泉及妻子(湯叔雅的女兒),皆是當時的畫梅高手。趙師宰之後有趙孟堅,他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十一世孫,著名的大才子,善筆劄、工詩文、精書法。他畫梅花延續了揚無咎的風格,除了善畫梅花之外,也善畫竹、畫蘭、畫水仙。他為人潇爽灑脫,有六朝諸賢的風氣,喜歡駕舟漫遊,船上僅留一榻偃息,其他地方皆放雅玩之物和書畫之類。

【藝術·學思】宋人畫梅:不拘形似,但求傳神

趙佶《梅花繡眼圖》

在宋代的達官逸士中,擅長畫梅者有王岩叟,山東臨清人,宋朝狀元、論著家、朝廷重臣,他有《梅花圖》卷至今藏在美國弗利爾美術館。有魏彥燮,原籍北人,具體家鄉在哪裡,不知道。他長期在長沙做官,擅長墨梅,有題畫詩:“生平滴滴愛梅花,故寫冰容不受遮。有恨風前明點點,無人竹外自斜斜。”從中可以看出,他既擅梅也擅竹。有茅汝元,進士出身,福建人,擅長墨梅,名盛一時,與同鄉艾淑(畫竹)在當時并稱“茅梅艾竹”。有廉布,宋代宰相張邦昌的女婿,才華非凡,詩詞不凡,善寫墨梅,格高清絕。有王柏,南宋後期的著名學者,是南宋孝宗時期丞相王淮的族孫,一生皓首窮經,有文集著述百卷。他擅長畫梅,師宗揚無咎,并得其妙處,因生前不求聞達,死後世罕知者,梅花之作少傳。有馬宋英,溫州人,其家族财雄四方,能詩善畫,後家道衰落,移居杭州,受到宰相丁大全的賞識,他的水墨梅花别具一格。有虞仲文,山西神池縣人,早年生活在宋朝,遼金入侵後,在遼金兩朝都當過宰相,擅長詩文,善畫梅蘭。還有趙孟頫、蕭鵬抟(契丹人)、張德琪,皆是宋元交際時期的人物,都是大才子、文學家、書畫家,都有精佳的梅花畫作。

在宋代僧人當中,也不乏有畫梅好手。與揚無咎同時代的有僧惠洪,他是個孤兒,成年後聰明過人,悟性甚高,有偈詩:“靈雲一見不再見,紅白枝枝不着花。叵耐釣魚船上客,都來陸地漉魚蝦。”他長年住在撫州景德寺、南京清涼寺,喜作梅花,畫作絕佳。有僧周純,成都華陽人,是繪畫的多面手,不僅善畫梅,也善山水花鳥、松竹牛馬。他畫梅學揚無咎,山水學李思訓,衣冠學顧恺之,佛像學李公麟。有僧若玢,浙江金華人,精作墨梅,師宗揚無咎。有仁濟,自謂用心寫梅40年,書法學蘇東坡,梅花學揚無咎。有僧圓悟,能詩善詞,愛作墨梅,南宋末年文壇領袖劉克莊與他有着很深的友誼,他有詩句“詩為吟梅字字香”,在當時文壇頗有聲譽。有僧法常,号牧溪,是宋代的繪畫奇才,喜畫龍虎、猿鶴、禽鳥、山水、人物,也作梅蘭竹松,但不具形似,畫格高緻,意味深遠。

宋人善畫梅花者還有很多人,但代表性的人物基本上都在以上的名單中,遺憾的是,這些人中極少有人能将自己的梅花畫作傳世至今,今天我們幾乎看不到他們的真迹。梅花或者叫梅樹,到了宋代已經成為非常普及的經濟植物,品種不下60種,耳熟能詳的有江梅、紅梅、臘梅(黃千葉)、綠萼梅、鴛鴦梅等,因為分布的地區不同、氣候溫度不同、花開的顔色形狀不同,它們有不同的名字。宋人畫梅,同樣延續着宋畫的特征,以墨線勾勒為主,以清雅細膩為質,講究氣韻生動,追求格調高雅。宋人畫梅是充滿文人氣的畫法,不拘形似,但求傳神,以梅花的姿态表現人格、品格、骨格。梅花有多種顔色,但宋人畫梅幾乎都是水墨、淡彩梅花,這種畫法在中國古代深受文人、士大夫的喜愛,一直延續到清代晚期。元代的王冕,明代的陳憲章,清代的金農、汪士慎等人的梅花,就其本質而言,都是遠師宋人的畫法。中國畫梅一派,直到吳昌碩、齊白石、陳半丁以及後來的關山月、董壽平等人,才算有了新的畫法,朱砂紅梅,濃墨黑枝,沒骨用筆,率性寫意,紅黑互襯,精神抖擻,既醒目亮麗又奪人眼球。作為中國畫梅的一種傳統方法,宋梅至今仍有人承襲、創作,這種以清雅、細膩、水墨或淡彩為主調的繪畫,至今深受繪畫愛好者的青睐。

來源/中國書畫報

責編/軒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