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孫靜 || 中秋的味道

作者:曹錦軍圍爐工作室

“金樽醉月伴花眠,花好月圓不夜天”應是中秋佳節最美的寫意吧。然,寒意漸濃的秋風中,一輪高懸于夜空的朦胧圓月卻勾起了縷縷思親愁緒。

日前,去超市置辦給祖父祖母送節的禮品,貨櫃上擺滿了各種款式的月餅禮盒,可謂琳琅滿目,挑選的人亦絡繹不絕,臉上洋溢着節日的喜悅,穿梭其間,眼花缭亂,仿佛整個超市都浸染在濃郁的月餅香氣裡!為了融入節日的氛圍,我最終選擇了一款價格稍貴,口味稍多的,畢竟中秋一年就一次,過的就是心情和氣氛!

孫靜 || 中秋的味道

說到中秋,與往年别無二緻,和姐姐一家奔赴祖父祖母家吃一頓團圓飯。回想起來,成家已是第7個年頭,中秋從來沒有給父母送過節,因為他們一直在外地務工。每每這個時候,我們姊妹幾個總要打電話送去節日的祝福和生活的問候,最後會快遞去他們心心念念的家鄉的特産,家鄉的味道——麻鼓。父親常言外地再高檔再名貴的月餅也沒有家鄉十幾塊錢一個的麻鼓好吃,忙完手頭活,掰一小塊麻鼓就着一杯白酒下肚,比啥都香!

麻鼓,那絕對是中秋的标志,是中秋節不可或缺的儀式感,更是不能褪色的記憶。記得兒時的中秋節,沒有見過花裡胡哨的月餅,能有精緻的、獨立的包裝袋的麻鼓拿回家已是破費。更多的是簡易包裝,裡面一張白色地印着紅色喜慶圖案的油紙裹着一個直徑大概20厘米的麻鼓。吃過晚飯,父親母親帶着我們圍坐在桌子旁,父親拿來麻鼓,母親小心翼翼地遞過來菜刀,父親拆開包裝袋,打開油紙,一個圓圓的麻鼓現出了真身:邊是白的,煎得橙黃的大圓面上嵌着粒粒飽滿的白芝麻,一會的功夫,滿屋都是芝麻的香味,以及從麻鼓裡迫不及待滲出來的麻鼓餡兒的獨特香味。父親拿着刀對麻鼓進行了平均分割,一會麻鼓就像一朵盛開的花朵呈現在眼前。嘴饞的我們,猴急地拿起一個個小扇形咬起來,裡面的餡兒是黑色的,有黑芝麻,有冰糖,有橘子皮,入口軟糯醇香,咽下去依舊口齒留香。月光下,我們邊吃邊聊天,時而幻想嫦娥奔月,時而想象吳剛砍桂,父親母親在一旁會心地笑了,還會給我們普及中秋月圓的知識,甚至會考我們關于月亮的古詩句……那一幕幕一直記憶猶新!

曾幾何時,遺憾麻鼓随着時代的變遷而銷聲匿迹。一次偶然的機會得知還有生産麻鼓的老店尚存,很欣喜,父母的惦念還在,兒時的記憶還可再續。為了父母在佳節當天吃上麻鼓,我購置了5個麻鼓,立馬快遞發給父母。電話那頭父母責備我快遞費快比麻鼓貴了,我反駁:“能在節日當天吃上家鄉的味道,就是無價的,其他的無所謂。”父母隻好作罷。想着父母在異地忙碌時能吃上我郵遞去的麻鼓,心裡樂滋滋的,似乎父母吃麻鼓的輕松愉悅的情景浮現在眼前……

中秋的味道,是月下家人團聚的其樂融融;中秋的味道,是“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的殷殷祝福;中秋的味道,是“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萦萦夙語。中秋的味道,于我、于家人更是麻鼓的味道,還有那麻鼓演繹的一連串的記憶。

作者:孫靜 濯港鎮國小教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