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獻:仙桃患者服用山西版中成藥療效明顯

作者:文化酒吧
王獻:仙桃患者服用山西版中成藥療效明顯
王獻:仙桃患者服用山西版中成藥療效明顯

4月11日是個平常的日子,但這一天對于大同煤礦集團總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王獻來講卻是個終身難忘的日子,這一天,他結束了在大同的14天集中隔離休養後,愉快地走出隔離酒店,與此同時,他支援湖北的“戰場”——湖北省仙桃市新型冠狀病毒患者“清零”。

“對于我來說,這是個令人歡欣鼓舞的重要日子!湖北平安歸來以及仙桃新冠肺炎患者清零,沒有比這更好的消息了!”5月初的一天下午,在同煤總醫院工會的一間會議室,回望在仙桃市與新冠肺炎病毒“搏殺”的日日夜夜,今年50歲的王獻在接受山西晚報記者采訪時數次淚流滿面。

在仙桃市第一人民醫院,大同市防控新冠肺炎專家組成員王獻帶領支援仙桃的第六批山西醫療隊部分隊員整建制接管該院的重症醫學科,竭盡全力救治危重患者,與新冠肺炎病毒面對面“搏殺”。“不緊張那是不可能的!與重症病人,尤其是确診為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接觸,我剛開始同樣很緊張。但我是共産黨員,重症病區其實就是與敵人(病毒)戰鬥的最前線,我們沒有退路,也絕不能後退!”王獻說。

推行山西版中成藥

王獻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重症醫學科工作。他于2003年抗擊過“非典”、2009年阻擊過“甲流”,包括之後“對付”禽流感,他都在醫院一線“戰疫”,尤其是26年來的icu工作經曆,使他在疫情抗擊中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

湖北武漢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王獻主動請纓報名支援湖北。2月11日,他與山西支援湖北第六批醫療隊集結在太原武宿機場,于12日淩晨趕到武漢天河機場,由于事先有了明确分工,王獻與隊友乘坐大巴直奔仙桃市。之前,仙桃對于王獻來說,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地名,對仙桃的一切都一無所知。大巴裡,氣氛非常壓抑,看着黑漆漆的沒有一輛車行駛的道路和仙桃市空無一人的街道,大家都不說話。“當時的心理壓力非常大!”講起奔赴仙桃的過程,王獻說。

在進行了專業的院感教育訓練後,2月14日,山西醫療隊正式進駐仙桃市第一人民醫院,整建制接管重症醫學科,王獻被任命為北二樓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療小組組長、第三臨時黨支部副書記,專門救治确診的危重新冠肺炎患者。第一次進病房,王獻也非常緊張,同行的一名隊員克服不了緊張害怕的情緒,王獻鼓勵說:“我們的防護是最好的,也是最安全的,不要怕,我保證你會沒事的!”打消了這名隊員的顧慮,同時也為他與病毒“搏殺”樹立了信心。

支援仙桃市的我省醫療隊克服困難,迅速進入角色,争分奪秒地開始與病毒作鬥争。在盡快熟悉患者情況後,王獻沒有考慮自己是否可能被感染,他一門心思埋頭于患者的救治工作中。具體到每一名患者發生了怎樣的病情變化?而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是什麼引起的?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這是王獻思考最多的,有時晚上休息時躺在床上都在考慮這個問題。改進醫療方案,實施一人一治、一人一策、一人一方,實施中西醫結合療法,王獻全力主張并努力推動。通過檢查每個患者舌苔并拍照,将圖檔傳送到山西大後方,通過後方專家共同研究,針對不同的患者使用不同的中成藥方子來實施救治。通過對比,在同等條件下,中藥的輔助治療效果非常明顯。

患者歐某是該醫院第一個使用山西版中藥的危重患者,服用山西版中成藥後,第二天胸口就不憋悶了,睡眠品質也提高了,較頭一天明顯有好轉,到了第三天,氣短、胸悶的症狀都消失了。

患者胡某,在服用山西版中藥後反映,自己的胸口好像有“一團火”,熱乎乎的,他擔憂地對王獻說:“王大夫,我這胸口好像有一團火,不會有問題吧”?王獻鼓勵他,繼續服用,效果就會出現的。三天後,胡某新冠肺炎的許多症狀都沒有了。

通過這兩名患者的表現,王獻堅定了使用山西版中成藥治療新冠肺炎的決心。2月25日,王獻全面負責仙桃市第一人民醫院感染科北二樓重症醫學科,他完善各類醫療文書,嚴格執行18項醫療安全核心制度,成立重症搶救組,及時組織疑難及死亡病例讨論,實行多學科查房,優化治療方案。同時,他向山西醫療隊前方指揮部建議,果斷暫停了前期使用的中藥,在仙桃市第一人民醫院整個新冠肺炎病區強力推行使用山西版的中成藥來輔助治療新冠肺炎危重患者。

“當時,我推行的壓力也非常大,有過彷徨、不安,但醫生的使命告訴我,不能後退,我也決不退縮,隻要能夠對患者的救治有效果,所有的責任我來擔!”談起那段時間的救治經曆,王獻落淚了。“其實,在這段時期,我是當了一次純純粹粹的醫生,什麼也不考慮,一門心思想的就是如何把患者治療好,新冠肺炎同樣磨煉了我”。王獻對山西晚報記者說。

兩套内衣帶來的感動

重症患者身體虛弱,免疫力低,有時候上一趟廁所,也會使病情加重。王獻一再叮囑危重患者在治療期間要減少不必要的活動。

年輕患者陽某經過全力救治病情明顯好轉,但第二天又加重了。經詢問得知,是洗衣服後病情加重的。沒過兩天,又有一名危重患者在洗衣服後病情加重。王獻非常着急,他發現,患者住進來時,都隻穿了一身衣服,實在是衣服髒了想要洗洗,這樣穿着也舒服。

王獻就把這個情況及時報告給山西省醫療隊前方指揮部,負責人表态:“那就我們來解決!”于是,前線指揮部出資為病區所有新冠肺炎患者每人購買了兩身内衣。當幹淨整潔的内衣發放到患者手中時,當地的一名醫生感動得當場哭出了聲,患者穿上内衣時都說:“你們山西醫療隊千裡迢迢來支援我們仙桃,還要給我們購買内衣,我們都不知道該怎樣感謝你們啊。”

新冠肺炎患者的心情是焦慮的,擔憂、害怕等情緒影響食欲,而不能很好地進食會影響免疫力。王獻和醫療隊每天查房時,都盡心竭力對待每一名患者,各項名額都要悉心對比,尋找病情緩解以及加重的各種原因。有時查房一直到中午12點,甚至是下午一點多。看到幾乎不變的便當,許多患者都吃不下。他遞給一名年輕患者一小袋榨菜。可沒想到的是,這名患者吃完後追着王獻說:“王主任,你再給我一袋榨菜吧,有了榨菜我還能吃兩碗米飯!”厚厚的防護服下,王獻瞬間淚奔。這點小小的要求,我要怎樣為他達成?

在與仙桃市上司參加的會議上,王獻把這個問題當面提出來了!随後,便當有了六七種配餐,每天都在變化,後又特例允許親屬送餐等,患者不吃飯的狀況迅速改變。

王獻是個話不多的人。但在每天的晨會上,他都要叮囑醫護人員40多分鐘。對于每個患者,病情是否好轉,發現什麼問題,如何解決問題,昨夜患者有什麼問題,有啥不妥的地方需要改進等等。王獻自己說,那段時間,自己就是一個“話痨”。

為提高醫療品質,王獻要求護理組長每日參加早交班,提高醫療及護理品質。同時邀請當地醫院的主任參加交班,解決醫患溝通問題。

離開仙桃市時,他哭了

王獻還創造性地設立搶救室,減少同室患者搶救時的恐懼心理。設立一個護士看管一個病房,并擔任臨時家屬,和患者溝通,與患者建立深厚感情,有利于患者的治療。首創将患者病情簡介填在病房門口,友善醫護人員及專家檢視,關口前移,巡視普通病房,提前把重症患者轉到北二樓,轉出患者加強巡視,将icu理念傳給普通病區醫師,治療得到延續,防止二次患者轉入icu,受到國家級專家重症醫學主委邱海波教授肯定。請同病房新冠肺炎精神科醫師會診新冠肺炎精神病患者,指導專科治療。組織全科人員學習國家、上海及軍隊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及時汲取經驗,用于臨床治療。請仙桃醫院劉維佳主任講解血液灌流在新冠肺炎中的應用并指導開展治療。請來本院臨床藥師開展專項新冠肺炎藥物教育訓練并現場指導用藥,解決大家困惑的用藥問題。

支援湖北的日子裡,王獻把山西醫療團隊擰成了一股繩,得到了仙桃市患者、家屬和廣大市民的稱贊。

為了溝通友善,王獻在出發時就帶了兩部手機,一部放在隔離區友善聯系和工作彙報。一部放在駐地飯店,由于要對手機消毒,每天都要消毒10多次,造成飯店的那部手機當機幾近報廢,許多存在手機裡的資料和圖檔丢失,對此,王獻感到非常遺憾。

他在支援湖北時,隻帶了兩套内衣一套外衣,頻繁的衣服消毒使他沒有衣服換着穿,回到駐地隻能穿帶來的軍大衣禦寒。慶幸的是,妻子在2月14日給他寄來了多套内衣和外衣,解了燃眉之急。王獻笑着說:“這是我收到的情人節最好的禮物”!

3月23日,王獻在山西醫療隊大部分同僚完成任務返程時,接到湖北省、前方指揮部指令,因表現突出,被點名留下,同時組建專家組留守仙桃市,指導治療,與當地醫護共同完成危重患者搶救。

3月28日,順利完成留守任務後王獻傳回大同。

離開仙桃市時,王獻哭了。從駐地到高速的15公裡路邊,站滿了前來送行的仙桃市民;一名10歲左右的小姑娘手中揮舞着國旗,一直追着大巴跑;駐地飯店的一名女服務員騎着電動單車送出10多公裡;路旁有熟悉的共同戰鬥過的醫護人員,也有依稀面熟的患者家屬,一直服務醫療隊的公共汽車司機,也有淩晨将第一鍋第一隻“毛嘴鹵雞”送到駐地請醫療隊員品嘗的媒體記者……

山西晚報記者 劉俊卿

記者手記

采訪王獻時,包括武漢、湖北,乃至于山西和全中國,新冠肺炎疫情迅速消退,雖然還佩戴着口罩,但一張張笑臉已經出現在中國所有城市的大街小巷,城市和鄉村開始恢複昔日的繁華。

春天降臨走進了仙桃市、湖北省、全中國。

面對面傾聽王獻的回憶,在仙桃市直面新冠肺炎疫情的場景不時在記者面前閃現,作為一個新聞事件忠實的記錄者,同樣為他們感動。王獻作為山西省支援武漢醫療隊其中的一員,在與病毒的“搏殺”是無聲的,但也是最激烈的,甚至是慘烈的,在這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他們無怨無悔、勇往直前,展現了一名共産黨員為了人民群衆奮勇無畏的情懷。

正是有了王獻這樣一批“白衣執甲,無畏逆行”的沖鋒在抗疫一線的“戰士”,廣大人民群衆才能夠“宅”在家裡靜等風過雲散,陽光明媚!遏制病毒蔓延,終于等到春暖花香!

這個較為木讷的重症醫學科主任談得最多的是同行的醫療隊員,他對記者強調,是醫療隊員的共同努力,山西大後方的支援,支援武漢前線指揮部的強力推進,是當地政府、醫院醫護人員的全力支援配合,才打赢了這場戰役。

(責編:劉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