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學大師王獻唐給孫子六字遺言:念書念書念書

【編者按】

又到一年端午時。端午節,又稱詩人節、端禮節;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孔子的詩禮庭訓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家國天下”是華夏兒女不變的情懷。幾千年來,齊魯大地孕育出許多濟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文人代表,他們的家風代代相承。端午節特别策劃《詩禮山東·詩書傳家》,今天為您講述王獻唐和他的後輩們的家國情懷。

國學大師王獻唐給孫子六字遺言:念書念書念書

學以緻知,求諸近,求之遠;行貴克己,不怨天,不尤人……

這篇《自箴》,是王獻唐在四川護寶時寫下的。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日軍逼近濟南,時任山東省省立圖書館館長的王獻唐把館藏文物分為兩部分,一路運往曲阜,另一路親自護送繼續南遷。在烽火硝煙中,穿行十一個月,終于把齊魯文物運到四川,躲過劫難。

山東省圖書館副館長李勇慧介紹說:“當時這麼危險的情況下,不顧自己的家人而保護咱們山東的這些公藏的珍品,王獻唐先生這種愛國的情懷實際上是基于他一生的。”

王獻唐是國學大師,精通考古、金石、史學等不同學科,編著的學術著作達到2200萬字。王獻唐有四個兒子,個個優秀。老大王振華在父親的鼓勵下積極投身革命事業,1949年被國民黨殺害在重慶白公館的獄中。

王獻唐的三兒媳安可荇說,解放以後,省裡要送來光榮燈,光榮匾,當時王獻唐生氣的說,革命革命就得革上命,不争什麼名利,都是應該的。

作為文物收藏家,王獻唐先生一生多次将珍藏文物和書籍捐獻給國家,其中,包括李自成“闖王印”、勾踐劍等國寶。1960年,王獻唐去世,愛國、嚴謹、嗜書的家風家訓傳承下來。

王獻唐的孫子王福來回憶爺爺臨終時的情形說:“當時他把我叫到跟前去,隻說了六個字,這六個字,不是說去玩兒去吃去喝,就是重複了‘念書’‘念書’‘念書’這六個字。”馬上就要離開人世的一個大學者,到最後遺留下來的東西,可以說是不言而喻了。

在家風的滋養下,王獻唐的曾孫王書林如今也投身到傳統文化研究當中。他整理王獻唐詩詞800多首,編輯出版多部遺存作品。“很多人斷言說,你現在研究這些東西幹什麼那就慢慢的沒有興趣了,但是研究的多了就會發現中國的這種所謂的國學,是離不開這些東西的,這是中國國學的基礎,能做的是什麼呢?就是由淺入深,慢慢地一步一步地研究,去做發揚,推廣。”王獻唐的第四代長孫王書林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