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衆多人物中,豹頭環眼的張飛,給人一種極為魯莽的感覺。可實際上卻是個很心細的人,論義氣更是絲毫不在二哥“關羽”之下。在漢朝氣數未盡時,劉備三兄弟救了朝廷命官董卓,張飛卻要殺掉他,劉備不許又是為何呢?

漢室宗親“劉備”,子玄德,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二十八歲一事無成,家徒四壁,無奈織席販履為生。
逐郡屠戶“張飛”頗有家财,給了劉備很大的幫助,有了第一桶金後,三兄弟開始招兵買馬,準備幹一番事業。
隻有幾百鄉勇的劉備,隻能寄人籬下聽人安排。奉命引關、張二人來到颍川,在天公将軍“張角”手中救下董卓。怎奈這厮實在傲慢無禮,聽聞劉備等人是白衣時,便十分輕視救命恩人。
張飛本就是暴躁脾氣,怎能受得了這種氣?
原文:
卓問三人現居何職,玄德曰:“白身。”卓甚輕之,不為禮。玄德出,張飛大怒曰:“我等親赴血戰,救了這厮,他卻如此無禮!若不殺之,難消我氣!”便要提刀入帳來殺董卓。
本想一刀殺了董卓這個傲慢無禮的家夥,忘恩負義之人本就該殺,劉備卻攔着不讓,張飛隻好作罷。
玄德與關公急止之曰:“他是朝廷命官,豈可擅殺?”飛曰:“若不殺這厮,反要在他部下聽令,其實不甘!二兄要便住在此,我自投别處去也!”玄德曰: “我三人義同生死,豈可相離?不若都投别處去便了。”飛曰:“若如此,稍解吾恨。”
董卓不管怎麼樣也是朝廷命官,又怎麼能随意殺死,不殺反而要聽這董卓的安排,畢竟他是朝廷派來的人,負責此次任務的官員。可如果在他手下聽命,張飛是極為不願的。
三兄弟情深義重,怎能分道揚镳?
于是便建議另投他處,如此一來也不用聽命董卓,也就沒必要殺了這個朝廷命官了。此時,西漢畢竟氣數未盡,貿然殺死朝廷中人,難免會惹出大禍。
可如果不是劉備攔着,張飛的性格很可能砍了董卓。要真是這樣的話,即便不說改變曆史,也可能會讓西漢王朝再延續一段時間。劉備的性格也是讓人看不懂,不殺朝廷命官也對,可後來朝廷有命要殺呂布,他卻放過呂布。
總結
劉備不愧是“大耳奸賊”,打着複興漢室的名号,卻做了很多錯誤的決定。不殺呂布想交個人情,後來被奪了徐州。等到呂布淪為階下囚後,哪裡還記得什麼“轅門射戟”?害怕呂布壯大曹操勢力,又蠱惑曹操殺了呂布。至于最初不殺董卓,也确實不能說錯,畢竟殺了董卓三人怕是要亡命天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