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黨的百年奮鬥為什麼能夠成功的寶貴經驗,明确走向未來黨怎樣才能繼續成功的基本遵循,其中極為重要的一條,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強調的:“敢于鬥争、敢于勝利,是中國共産黨不可戰勝的強大精神力量。”在新征程上,進一步把握曆史發展的規律和大勢,始終掌握黨和國家事業的曆史主動,必須繼續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大鬥争,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勝利。
黨的曆史是一部寶貴的教科書,學習感悟黨的曆史特别是敢于鬥争、敢于勝利的曆史,就會充分領悟黨在應對各種苦難、逆境、挫折、壓力中表現出來的巨大勇氣和堅韌意志、高超智慧和無窮力量,極大增強戰勝一切困難和障礙、風險和挑戰的定力和自信。2021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時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正是因為紅軍是一支有理想信念的革命軍隊,才能視死如歸、向死而生、一往無前、絕境重生,迸發出不被一切敵人壓倒而是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為什麼中國革命在别人看來是不可能成功的情況下居然成功了?成功的奧秘就在這裡。”
敢于鬥争、敢于勝利,是黨的百年曆史基本經驗所決定的,是黨的成功密碼、勝利法寶。我們黨成立以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土壤上建立社會主義,在勞工階級數量較少、農民是主力軍的條件下進行具有無産階級革命性質的社會革命;是在敵強我弱的力量對比中奪取革命和戰争勝利,在黨的組織準備、理論準備、鬥争準備還不充分的情況下就開始了獨自上司革命和戰争的重任;是在剛剛登上曆史舞台不久就遭受了反動派殘酷鎮壓的形勢下繼續鬥争。盡管黨的上司犯過錯誤、路線出過偏差、革命遭遇過失敗,但黨善于争取和抓住轉機,善于抓住主要沖突。條件越是艱難,形勢越是嚴峻,壓力越是巨大,挑戰越是尖銳,就越是要敢于鬥争、敢于勝利,在偉大鬥争中求勝利、靠偉大鬥争得勝利。
百年來黨團結帶領人民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大無畏氣概,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積累了重要經驗,為開啟新征程增強了信心和勇氣。
一是人民是勝利之本,得人心得民心,就有了戰勝一切敵人和困難的銅牆鐵壁。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打江山,打的是人民的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江山。人民的衷心擁護和全力支援,是黨敢于鬥争、敢于勝利的最大底氣。
二是堅定信仰、信念、信心,革命低潮時不動搖,經曆挫折時不退縮,承受壓力時不畏懼,就能夠百折不撓、百煉成鋼、轉敗為勝。在井岡山鬥争和中央蘇區時期,毛澤東同志堅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道路。蘇東劇變後,我們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動搖,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
三是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大力弘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有條件論但不唯條件論,用“鋼少氣多”打敗“鋼多氣少”。抗美援朝戰争,是在交戰雙方力量極其懸殊的條件下進行的一場現代化戰争。在極不對稱、極為艱難的情況下,經過艱苦卓絕的戰鬥,中朝軍隊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對手,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四是掌握危與機、敗與勝、難與易、險與夷的轉化規律,善于化被動為主動,變不利為有利,增強黨掌握曆史主動的能力。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在外部封鎖、援助中止的形勢下,激發出發憤圖強的強大精神力量,建立起獨立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造出了“兩彈一星”。
五是依靠黨的堅強上司核心,形成進行偉大鬥争的主心骨,保持黨的集中統一,全黨團結一心,帶領人民合力抗擊風險挑戰。抗疫鬥争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正是依靠習近平總書記的堅強核心作用和中國共産黨上司的政治優勢,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戰争、總體戰、阻擊戰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證。
六是把握大局大勢,制定正确路線方針,渡過激流險灘,乘風破浪、揚帆遠航。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統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建構新發展格局,擘畫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宏圖,為開啟新征程指明了正确方向。
(作者為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轉載請注明來源“上觀新聞”,違者将依法追究責任。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欄目郵箱:[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編:王珍 文字編輯:王珍 題圖來源:上觀圖編 圖檔編輯:朱瓅
來源:作者:顔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