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陝西渭南:林則徐寓所變身禁毒博物館

陝西渭南:林則徐寓所變身禁毒博物館

古宅門口。新華社記者 姚友明 攝

新華社西安12月13日電(記者王澤、姚友明)穿過曲折狹窄的街巷,一座青磚和木梁建構的院落立在街角,雕刻精美的古樸門樓背後藏了一段動人的過往。

這座古宅已有近180年的曆史,位于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曾是清朝嘉道年間軍機大臣王鼎族弟王益謙的故居。整個建築占地約1050平方米,規模宏大,氣勢宏偉,莊嚴肅穆;院落裡青磚墁地,飛檐鬥拱,雕梁畫棟,是渭河北岸地區儲存最為完整的關中典型“四進式”宅院。

陝西渭南:林則徐寓所變身禁毒博物館

林則徐與王鼎塑像以及林則徐所寫的王鼎編制的《十無益》。新華社記者 姚友明 攝

民族英雄林則徐為恩師兼好友王鼎守心喪時曾在此居住近三個月,留下諸多曆史痕迹。如今,這裡已成為林則徐紀念館,兼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和禁毒教育基地的功能。

“我們接手這個院子的時候,屋子都被地震震斜了,屋脊上的蓮花、脊獸磚雕也殘缺了不少,我父親當時堅持‘修舊如舊’的修繕原則,遍訪十裡八鄉才收集到同一曆史時期的材料。”蒲城縣林則徐博物館館長高曉明說,現在屋脊上的蓮花,每一片葉子都是不同的,在民間是非常罕見的。

2002年,博物館老館長高起勝和他的長子高曉明個人出資購買了這處古宅,之後曆經5年、耗資逾200萬元對整個院落進行修複,并搜集了數百冊林則徐禁煙、從政的古籍資料。直到2007年,古宅修繕完畢并作為林則徐紀念館向公衆開放。

“林則徐曾3次來陝做官,先後任陝西按察使兼代理布政使、陝甘總督、陝西巡撫,竟沒有在陝西留下一處長期住所。我們接手、修複這座院子,就是填補了這一空白。”高曉明說。

陝西渭南:林則徐寓所變身禁毒博物館

林則徐當年下榻的炕。新華社記者 姚友明 攝

這座宅院與林則徐的淵源,來自一段泣血故事。1841年,面對第一次鴉片戰争的失敗,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幻想把虎門銷煙的林則徐當作替罪羊,将其流放至新疆伊犁。對此,王鼎效法春秋時衛國史鰌屍谏,懷揣“條約不可輕許,惡例不可輕開,穆不可任,林不可棄也”的遺疏,自缢于圓明園私邸。其中“林”指的就是林則徐。

4年後,被重新起用的林則徐回到陝西,感念王鼎的知遇之恩,他請假3個月赴蒲城縣王鼎族弟王益謙家中,為恩師守心喪。期間,林則徐為王宅題寫“味蘭書屋”“槐蔭山房”“壽萱堂”等8塊牌匾,還留下諸多墨寶,其中7塊牌匾儲存完好。

蒲城縣林則徐博物館副館長、高曉明的妻子李永紅介紹,辦館的核心理念是展示林則徐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他在人類禁煙史上的光輝事迹。近20年來,紀念館不斷搜集、研究林則徐廉潔從政和禁煙的史料,并把這些珍貴史料整理成冊、繪制成畫,以更直覺地向參觀者傳達。

此外,紀念館還制作了虎門銷煙雕塑群,布置“鴉片起源及對國人的危害”“虎門銷煙始末”等專題展。從2007年開館至今,已有超過100萬人次來這裡參觀,其中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還有周邊各地市的黨員幹部和群衆。

指着陳列櫃中各式各樣的晚清煙槍展品,李永紅說,鴉片曾經對中華民族荼毒至深。如今,新型毒品層出不窮,我們要吸取教訓,秉承林則徐的愛國主義精神,把禁毒這項公益事業堅持下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