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王陳玉成是太平天國後期主要将領之一,也是太平軍中年輕将領中最骁勇善戰的,可惜最後為叛徒出賣,遭淩遲處死。

關于陳玉成之死,清朝文人的一本筆記《被擄紀略》,記載了陳玉成在安慶保衛戰失敗後,退守廬州,最後被苗霈霖欺騙,遭清軍淩遲的全過程。
這本《被擄紀略》頗為神秘,據說作者是一個叫趙雨村的讀書人,在1861年曾參加過太平軍,在起義失敗後逃回了老家,記錄了在太平軍中的一些見聞。但可能是為了避諱吧,在筆記中,他自稱是被太平軍擄走的。
書中,陳玉成在安慶失守後,退守廬州,又遭到清軍多隆阿部緊緊圍困。這時,奏王苗霈霖派了一個乞丐,來到了陳玉成軍營中。乞丐手裡拿了個竹杖,竹節已被打通,裡面塞了一封信。在信中,苗霈霖說:廬州孤城難守,他手下有四旗人馬,一旗三十萬,可以幫助陳玉成攻打汴京。隻要得了汴京,黃河以北可獨當一面。
苗霈霖原來是個落第秀才,曾辦過團練,鎮壓農民起義,後來又投降太平軍,反複幾次。太平天國封其為奏王,大印還是陳玉成親自送去的。此時見安徽太平軍節節敗退,隻剩下廬州一座孤城,早已投靠了勝保。
陳玉成一無所知,見到信,覺得有道理,叫來一幫手下商議。有人勸他:聽說苗霈霖已投靠了勝保,反複無常,不能去。也有人勸他先回天京,重整旗鼓。
這反而惹惱了陳玉成,大聲說:本總裁自用兵以來,戰必勝,攻必取,雖虛心聽受善言,此次爾等所言,大拂吾意。
4月13日半夜,陳玉成下令,出北門,銜枚疾走,突圍去壽州。
陳玉成從廬州突圍時,有十萬人馬,沿途被清軍和百姓殺害,到壽州隻剩兩千人。
到了壽州,苗霈霖不敢見陳玉成,隻是讓侄子苗天慶安排他住下。到了晚飯時分,苗天慶穿着藍頂花翎出來行禮,說叔叔已投降清朝,邀請英王一起享榮華富貴。
陳玉成這才知道被騙,大怒,說:爾叔真是無賴小人!牆頭一顆草,風吹二面倒;龍勝幫龍,虎勝幫虎。将來連一賊名也落不着。本總裁隻可殺,不可辱。事已至此,看你如何發落?
陳玉成手下一幫人想要動手,被他勸止。
第三天,苗霈霖将陳玉成送給了勝保。勝保手下人叫陳玉成跪下,陳玉成見是勝保,大罵道:爾勝小孩,在妖朝第一誤國庸臣。本總裁在天朝是開國元勳,本總裁三洗湖北,九下江南。爾見仗即跑。在白石山塌爾貳拾伍營,全軍覆沒,爾帶十餘匹馬抱頭而竄。我叫饒爾一條性命。我怎配跪你?好不自重的物件!
多隆阿聽到這事,笑勝保不講究,自取其辱,如果是自己抓到陳玉成,以禮相待,不與他見面,聽憑聖旨裁決就好。
在另一本史料《陳玉成受擒記》中說:玉成既為苗沛霖所賺,解至勝保營。玉成入,勝保高坐,曰:“成天豫何不跪也?”玉成曰;“吾英王,非成天豫,奚跪為!爾本吾敗将,何向吾作态?”勝保曰:“然則曷為我擒?”玉成曰;“吾自投網羅,豈爾之力?吾今日死,苗賊明日亡耳。爾猶記合肥官亭,爾騎兵二萬,與吾戰後,有一存否乎?”
勝保默然。予酒食,勸之降,玉成日:“大夫死則死爾,何饒舌也!”乃殺之。死年二十六。
陳玉成被封為英王,勝保稱他以前的官職成天豫,這也算是種羞辱吧,怪不得陳玉成會發怒。
陳玉成之死,有兩種說法,《勝保事類記》中說,勝保被陳玉成罵了後,大慚,命囚之。鋪張入奏,冀行獻俘大典以矜其功。批答反斥其妄,并命就地正法,
就是說,勝保上奏,說抓到陳玉成,想要押解進京,獻俘邀功,但受到朝廷斥責,讓就地正法。
而《被擄紀略》中則記載,朝廷讓将陳玉成押往京城,但走到河南延津縣,遇到僧格林沁,他下令将陳玉成淩遲,首級送往京城。
陳玉成之死,固然是其過于輕信苗霈霖所緻。不過,當時太平天國滅亡隻是時間問題,陳玉成就是當時不死,隻怕在幾年後,太平天國滅亡時,也會和李秀成、洪仁玕一樣,被清軍俘虜殺害。
所幸的是,陳玉成有個妻子蔣桂娘,帶着兒子逃到了天京,在天國滅亡後,又逃到了湖南永興,至今仍有其後人。
後來,勝保被調往陝西鎮壓回民起義,因為驕橫不法,最終被賜死。勝保死後,苗霈霖沒了依靠,再次舉兵反叛,被僧格林沁鎮壓,苗霈霖則被手下殺死。正應了陳玉成的預言:吾今日死,苗賊明日亡。
也有傳說,陳玉成有個美貌妻子落到了勝保手裡,十分受寵。勝保後來出事後,她又被另一滿族軍官德楞額擄去,可能是無聊文人在造謠吧。
《被擄紀略》這本筆記文筆樸實,看似真實,但仍有不少地方感覺過于誇張,如寫陳玉成手下有一百二十萬兵馬,寫陳玉成和勝保打了四十餘仗,每次都敗,太平軍稱勝保為小孩,說他帶兵如同兒戲。不過,作為太平天國親曆者的記述,也為我們研究太平天國曆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