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I财經社 王欣
編輯| 冒詩陽
10月29日,沃爾沃汽車宣布在瑞典Nasdaq Stockholm交易所(納斯達克斯德哥爾摩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代碼為“VOLCAR B”首發價格為53瑞典克朗。按此價格估算,沃爾沃汽車的估值略高于180億美元,扣除發行費用後,沃爾沃汽車将募集約23億美元資金。
至于資金用途,23億美元中的70%将用于電動化轉型,包括在工廠中添置大型壓鑄機,以生産一體成型的車身,以及新增電驅動和内置電池的生産線等。
截至10月29日收盤,沃爾沃汽車股價報65.2瑞典克朗,較IPO價格漲23%。從上市首日來看,沃爾沃的開局不錯。
然而,單獨上市意味着獨立,财務上也與吉利完全分開。作為規模并不大的獨立車企沃爾沃,能否獨立完成電動時代的轉型,挑戰仍然巨大。
吉利、沃爾沃“牽手”十年,喜憂參半
沃爾沃汽車上市後,作為曾經的全資控股方,吉利控股可選擇賣出手中持有的老股,最多将賣出0.57億股,按照每股53瑞典克朗的發行價,價值30億瑞典克朗,相當于3.5億美元,吉利控股對沃爾沃汽車的持股比例,将從97.8%下降到82%。根據招股書,沃爾沃汽車稱不會獲得吉利控股賣出股票的資金。
2010年,吉利控股集團斥資18億美元,從福特手中買下沃爾沃轎車業務,并獲得沃爾沃轎車品牌的擁有權,這也是汽車史上著名的“蛇吞象”案。
彼時,沃爾沃汽車全年汽車銷量僅為33.5萬,營收957億瑞典克朗,年虧損51.9億瑞典克朗。如今,沃爾沃全球銷量翻了一番,在歐美市場銷量全面增長的同時,中國成為沃爾沃第二大學土市場,銷量達至十年前的5倍。
今年1-9月,沃爾沃汽車全球銷量53.1萬輛,同比增長17.6%。财務上,2021年上半年,沃爾沃汽車營收達到1411億瑞典克朗,同比上升26.3%;營業利潤132億瑞典克朗,利潤率9.4%,全球銷售38萬輛汽車,同比增長41%,新能源車型銷量占比25%。
在業内人士看來,過去十年吉利借助了沃爾沃的品牌和技術,沃爾沃則借助了吉利的資金和中國市場。然而,2018年,雙方在面對新能源、智能化的未來戰略時,逐漸失去了取長補短的空間,在轉型過程中雙雙掉隊。
一方面,吉利的“藍色吉利行動”的實際執行進展慢于預期,其計劃2020年新能源和節能汽車銷量占整體銷量90%以上,實際隻有5.2%,另一方面,而沃爾沃旗下極星在2020年全年銷量在豪華品牌排行榜中墊底,SPA電動平台車型也遲遲沒有推出。
目前,整個吉利都在向電動化加速轉型。在巨額資金壓力下,吉利正在不斷推動旗下公司上市,今年9月,極星就已經傳出消息通過SPAC形式在海外上市。
此次吉利放手沃爾沃,既能為自己的未來戰略籌措資金,也能使沃爾沃通過上市融資,獲得轉型電動化的資源。
雙方圍繞此次上市進行了資産重組,其中沃爾沃剝離了燃油發動機資産,獲得了大慶、成都、路橋整車廠以及上海研發中心100%的股權。
沃爾沃汽車已經實作了全系車型都擁有電氣化的目标,計劃2025年實作全面電氣化,屆時純電車型銷量占比将達到50%,其餘為混動車型;到2030年成為100%純電豪華車企,并且積極探索和電氣化轉型相比對的業務模式。
此外,到2030年,沃爾沃汽車所有産品系列都将實作“素食主義”,即不再使用動物皮革,轉而使用生物材料和可回收材料,以向消費者提供可持續的産品。

IPO規模低于預期?
“我們讨論上市已經很多年了,現在到了我們真正想要實作轉型的時候了。”沃爾沃汽車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漢肯·塞缪爾森(Hakan Samuelsson)表示。
其實,沃爾沃曾在2018年有過一次IPO嘗試,但受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導緻沃爾沃汽車估值偏低,最終沒有實作。2020年吉利汽車希望将沃爾沃納入其在香港的上市公司平台,但2021年2月公布的最終的合并方案也并不存在資本股權合并,自此,沃爾沃獨自尋求上市浮出水面。當時外界就猜測,沃爾沃汽車獨立上市,就是為了擺脫對吉利的依賴。
值得注意的是,沃爾沃此前公布發行價為每股53到68瑞典克朗之間,但最終定價在下限53瑞典克朗,扣除發行費用後的募集資金也從247億瑞典克朗下降為197.3億瑞典克朗(23億美元),相較于原計劃最高募資規模減少20%。
沃爾沃此次IPO規模低于此前預期,某種程度上代表着資本市場對沃爾沃未來轉型成果的看法。
但業内人士認為,沃爾沃上市後,無論對自身還是吉利來說,在資本上都将得到緩解,有利于加快轉型速度,這比簡單的估值增加或者減少幾十億更有意義。
本文由《财經天下》周刊旗下賬号AI财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管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