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哈利波特》說起,聊聊那些使命、魔法與童年夢想

最近哈利波特的ip屬實很火,有手遊和環球影城加持,熱度高得不像樣子。

從《哈利波特》說起,聊聊那些使命、魔法與童年夢想

我是沒有讀過《哈利波特》原著的,看它的電影也已經是在大學的時候了,本來是懷着滿滿的期待,但後來看着也并沒有很符合我的口味,閑着無聊還是一部部追完了,可能已經過了相信魔法的時候了,看完覺得不錯,便也就忘個七七八八,是以不算一個有哈利波特情結的人。

我對哈利波特電影沒那麼感冒的原因可能有點淺薄,就是感覺電影色調太暗了——雖然某種程度可以襯托魔法世界的神秘與進階,但是大部分時候讓我感覺有點壓抑和沉悶。

說來有點不好意思,或許比起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我更願意進入一些日本少女漫的魔法世界,甚至是巴啦啦小魔仙的世界。

這些作品當然未見得能優秀過哈利波特,但是足夠閃亮與明媚,就像《美少女戰士》裡月野兔數學隻能考30分,還是個神經大條的女孩,但是在魔法世界裡這些都不重要,因為拯救他人隻是一個個夢想中高光瞬間的觸發事件,重要的是在過程中能夠一次次美麗變裝,順帶邂逅自己的帥氣燕尾服假面。

從《哈利波特》說起,聊聊那些使命、魔法與童年夢想

會魔法的人,也天然要背上一些責任。但這些作品大部分有一個最可愛的核心,那就是雙重身份,你可以是一個平凡的女孩,但是你又可以是一個打倒邪惡,拯救世界的強大存在。

但是總而言之,使命似乎沒有那樣的重要,你可以盡管抛棄魔法少女的身份,回到現實世界,成為一個過平淡但多彩生活的普通人。是以會有當年的魔法少女退休成為家庭主婦,女兒是新一代魔法少女的設定。

這種形式的作品很多,放在現實中便是《漢娜蒙塔娜》,平時學校裡的乖乖女也是大明星,第四部裡漢娜想要回歸一個平凡女孩的生活,最後也就回歸了,超級人氣歌星退出娛樂圈風波持續不到一兩集,放棄似乎就是那樣輕巧的事。

但哈利波特有一種逃脫不掉的宿命感。他的存在和他的使命糾纏在一起,推着他一定要往前走,這讓他不凡,但也有點悲哀——你看,即使他的父母都是那麼傳奇厲害的人,但都不在了,又有什麼意思呢。或許還不如出生在雙親健全的麻瓜家庭,不谙魔法世界的存在更讓他幸福。

從《哈利波特》說起,聊聊那些使命、魔法與童年夢想

哈利波特是很厲害,他總是能夠完成超越自己年齡的成就,有着一場又一場的驚心動魄的奇遇,而且他不是孤單一人,有老師同學,還有一直陪伴着他的朋友。但從出生起,不凡的身世就注定了他要是一個“救世主”的角色。但也使他一直肩負着一種使命與負擔感,這種負擔感對一個孩子來說,未免太讓人透不過氣了。

我很小的時候讀過一本童書,書名有點夢幻,叫《古堡裡的月亮公主》,書的最後一頁印着jk羅琳的推薦語,大抵是說這本書對她影響很大。《古堡裡的月亮公主》其實講述的核心故事和《哈利波特》很像,也是一個女孩主人公因為前代恩仇背負上責任的故事,她從一開始就注定要是一個長期以來糾纏不清的故事的了結者。故事中也有華麗的洋裝,奇幻的古堡,美味的西式甜點,還有扮演重要角色的浪漫的月亮。她也是一樣勇敢、堅韌、不凡,也不幸。

從《哈利波特》說起,聊聊那些使命、魔法與童年夢想

小時候看多了魔法世界的文藝作品,難免憧憬進入魔法世界,我在國小一直相信有魔法少女的存在,自己也一定會是被選中的那個,說不定哪天起床,枕邊就多了兩個守護甜心(動漫《守護甜心》裡的小精靈)告訴我我有着什麼神聖使命。如今活到二十歲出頭,唯物史觀倒是背了不少,十分确信魔法少女并不會存在,即使存在也沒有選擇我來做。

但是啊,如果遇到國小的我,我大概還是會讓她去看看《哈利波特》,那時的我肯定不會思考責任和命運的深沉古怪命題,可以開心地,毫無負擔地相信一些怪力亂神,相信美好爛漫的奇迹會存在于這個世界的某個角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