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哈利波特的ip属实很火,有手游和环球影城加持,热度高得不像样子。

我是没有读过《哈利波特》原著的,看它的电影也已经是在大学的时候了,本来是怀着满满的期待,但后来看着也并没有很符合我的口味,闲着无聊还是一部部追完了,可能已经过了相信魔法的时候了,看完觉得不错,便也就忘个七七八八,所以不算一个有哈利波特情结的人。
我对哈利波特电影没那么感冒的原因可能有点浅薄,就是感觉电影色调太暗了——虽然某种程度可以衬托魔法世界的神秘与高级,但是大部分时候让我感觉有点压抑和沉闷。
说来有点不好意思,或许比起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我更愿意进入一些日本少女漫的魔法世界,甚至是巴啦啦小魔仙的世界。
这些作品当然未见得能优秀过哈利波特,但是足够闪亮与明媚,就像《美少女战士》里月野兔数学只能考30分,还是个神经大条的女孩,但是在魔法世界里这些都不重要,因为拯救他人只是一个个梦想中高光瞬间的触发事件,重要的是在过程中能够一次次美丽变装,顺带邂逅自己的帅气燕尾服假面。
会魔法的人,也天然要背上一些责任。但这些作品大部分有一个最可爱的内核,那就是双重身份,你可以是一个平凡的女孩,但是你又可以是一个打倒邪恶,拯救世界的强大存在。
但是总而言之,使命似乎没有那样的重要,你可以尽管抛弃魔法少女的身份,回到现实世界,成为一个过平淡但多彩生活的普通人。所以会有当年的魔法少女退休成为家庭主妇,女儿是新一代魔法少女的设定。
这种形式的作品很多,放在现实中便是《汉娜蒙塔娜》,平时学校里的乖乖女也是大明星,第四部里汉娜想要回归一个平凡女孩的生活,最后也就回归了,超级人气歌星退出娱乐圈风波持续不到一两集,放弃似乎就是那样轻巧的事。
但哈利波特有一种逃脱不掉的宿命感。他的存在和他的使命纠缠在一起,推着他一定要往前走,这让他不凡,但也有点悲哀——你看,即使他的父母都是那么传奇厉害的人,但都不在了,又有什么意思呢。或许还不如出生在双亲健全的麻瓜家庭,不谙魔法世界的存在更让他幸福。
哈利波特是很厉害,他总是能够完成超越自己年龄的成就,有着一场又一场的惊心动魄的奇遇,而且他不是孤单一人,有老师同学,还有一直陪伴着他的朋友。但从出生起,不凡的身世就注定了他要是一个“救世主”的角色。但也使他一直肩负着一种使命与负担感,这种负担感对一个孩子来说,未免太让人透不过气了。
我很小的时候读过一本童书,书名有点梦幻,叫《古堡里的月亮公主》,书的最后一页印着jk罗琳的推荐语,大抵是说这本书对她影响很大。《古堡里的月亮公主》其实讲述的核心故事和《哈利波特》很像,也是一个女孩主人公因为前代恩仇背负上责任的故事,她从一开始就注定要是一个长期以来纠缠不清的故事的了结者。故事中也有华丽的洋装,奇幻的古堡,美味的西式甜点,还有扮演重要角色的浪漫的月亮。她也是一样勇敢、坚韧、不凡,也不幸。
小时候看多了魔法世界的文艺作品,难免憧憬进入魔法世界,我在小学一直相信有魔法少女的存在,自己也一定会是被选中的那个,说不定哪天起床,枕边就多了两个守护甜心(动漫《守护甜心》里的小精灵)告诉我我有着什么神圣使命。如今活到二十岁出头,唯物史观倒是背了不少,十分确信魔法少女并不会存在,即使存在也没有选择我来做。
但是啊,如果遇到小学的我,我大概还是会让她去看看《哈利波特》,那时的我肯定不会思考责任和命运的深沉古怪命题,可以开心地,毫无负担地相信一些怪力乱神,相信美好烂漫的奇迹会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