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粟裕任總參謀長時,配備的11位副總長都有誰,為何一大半沒上任?“報道可以,分憂不行”實至名歸的參謀長挂名的幾位副參謀長結語

作者:文傑說曆史

1989年,在中央軍委評選的“中國當代軍事家”中,能如願以償地看到粟裕的身影。從20歲開始,他便加入共産黨,一直盡心盡力為人民服務。新中國成立後,粟裕被正式任命為解放軍總參謀長。一生兢兢業業的粟裕,怎麼說也是參加過無數戰役的人,在軍中有一定的地位。可為什麼在1954年之後,中央拟定的11位副參謀長卻沒有到人,輔佐粟裕呢?這是怎麼一回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報道可以,分憂不行”</h1>

中央為粟裕配備的這11位副總長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沒到任。以下這四位雖然按時間到總參謀部報到,但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沒有能力為粟裕分憂。首先是陳赓大将。他一手建造并對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負責,為了給我國培養軍事人才,幾乎把全部工作重心放到了學校和人才培養上,這才沒能到總部上班。

粟裕任總參謀長時,配備的11位副總長都有誰,為何一大半沒上任?“報道可以,分憂不行”實至名歸的參謀長挂名的幾位副參謀長結語

其次是李克農和張宗遜。二人雖然按時按點去報道,但張宗遜和陳赓大将一樣,忙着在辦軍校,同時又是訓練總監的副部長。一個人同時身負多個重任,自然而然顧不上副總參謀長的事情了。李克農雖然工作上不忙,但他的身體總是會斷斷續續出現或大或小的問題,粟裕也更不要求他多分擔工作了。

最後一位到場的張愛萍同志,比預計時間要晚五個多月。當時張愛萍擔任華東地區的海軍總司令,她一手支撐起整個浙東島嶼的解放工作,一直等到1955年才回到北京總部。起初,張愛萍還是能夠替粟裕分擔一些壓力的,他所負責的是行政方面的工作,由他直接和彭德懷彙報工作也比較友善,隻不過沒多久張愛萍就被調走了,又剩下粟裕一人。

粟裕任總參謀長時,配備的11位副總長都有誰,為何一大半沒上任?“報道可以,分憂不行”實至名歸的參謀長挂名的幾位副參謀長結語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實至名歸的參謀長</h1>

粟裕有一個稱号——軍事天才。在南昌起義中,粟裕傑出的軍事指揮能力,幫助他赢得了高郵戰役,殲滅敵軍高達5000人。在解放戰争中,粟裕又擔任了淮海戰役的指揮官,赢下了比賽的勝利,被後人載入史冊。粟裕先後參加的戰役數不過來,但從來沒有居功自傲,反而是用謙虛服衆,這一點毛主席也曾經贊揚過。

1945年,國内正在進行抗日戰争的最後階段,當時粟裕本能拿到司令一職,但他堅決拒絕組織下發的指令,擔任不起眼的副司令一職,輔佐張鼎丞将軍。雖然當時毛主席再三強調,這個将軍一定要給粟裕,但粟裕有自己的想法。這件事情過去三年後,粟裕“二讓”司令,拒絕了中央的任命書,這也能看出粟裕是多麼低調的一個人。

粟裕任總參謀長時,配備的11位副總長都有誰,為何一大半沒上任?“報道可以,分憂不行”實至名歸的參謀長挂名的幾位副參謀長結語

為新中國立下汗馬功勞的粟裕,在新中國成立後,他被調任到了台灣工作委員會當上了主任,隻不過由于國際形勢和背景太過複雜,粟裕後來又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不管是工作實力,還是為人品行,粟裕能坐上中國人民解放軍參謀長的位置是實至名歸的,他配得上這個位置帶給他的榮譽。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挂名的幾位副參謀長</h1>

中央把粟裕任命為總參謀長後,他一時間内上司的隊伍陣容非常龐大。除了黃克誠以及陳赓外,其他幾位都是開國大将。毛主席擔心粟裕忙不過來,還用一句名言勸說:牡丹雖好,但也需要綠葉的扶持。這麼一來,粟裕大将就明白這其中的意思了。在這11位副參謀長中,有7位隻是挂名,并沒有到總參部來上班。

粟裕任總參謀長時,配備的11位副總長都有誰,為何一大半沒上任?“報道可以,分憂不行”實至名歸的參謀長挂名的幾位副參謀長結語

比如黃克誠,他比張宗遜等人還忙,既是全國人大常委的一員,又是軍委秘書長,整天焦頭爛額,哪還有時間來上班。鄧華也一樣,一個人負責沈陽軍區,坐鎮東北和總參部距離較遠,也就不考慮這份工作能有實職意義了。其次還有彭紹輝,楊成武,王震等人。他們全國各地來回出差,忙得不亦樂乎。

剩下的兩位許世友和韓先楚,一個曾經是粟裕的部下,由他來給粟裕當幫手那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不過告老還鄉的許世友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東南沿海一帶,顧不上它這位老戰友了。韓先楚和粟裕的身份差不多,他親切地被人稱為旋風司令,沒來總參謀部上班,有自己的考慮,實在是一種遺憾。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4">結語</h1>

毛主席為粟裕配備了十一位綠葉,到頭來參謀部的事務卻還是要粟裕一個人打理負責。對此,粟裕既沒有怨言,又能盡心盡力完成好工作,看來毛主席沒有看錯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