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粟裕任总参谋长时,配备的11位副总长都有谁,为何一大半没上任?“报道可以,分忧不行”实至名归的参谋长挂名的几位副参谋长结语

1989年,在中央军委评选的“中国当代军事家”中,能如愿以偿地看到粟裕的身影。从20岁开始,他便加入共产党,一直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新中国成立后,粟裕被正式任命为解放军总参谋长。一生兢兢业业的粟裕,怎么说也是参加过无数战役的人,在军中有一定的地位。可为什么在1954年之后,中央拟定的11位副参谋长却没有到人,辅佐粟裕呢?这是怎么一回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报道可以,分忧不行”</h1>

中央为粟裕配备的这11位副总长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没到任。以下这四位虽然按时间到总参谋部报到,但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没有能力为粟裕分忧。首先是陈赓大将。他一手建造并对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负责,为了给我国培养军事人才,几乎把全部工作重心放到了学校和人才培养上,这才没能到总部上班。

粟裕任总参谋长时,配备的11位副总长都有谁,为何一大半没上任?“报道可以,分忧不行”实至名归的参谋长挂名的几位副参谋长结语

其次是李克农和张宗逊。二人虽然按时按点去报道,但张宗逊和陈赓大将一样,忙着在办军校,同时又是训练总监的副部长。一个人同时身负多个重任,自然而然顾不上副总参谋长的事情了。李克农虽然工作上不忙,但他的身体总是会断断续续出现或大或小的问题,粟裕也更不要求他多分担工作了。

最后一位到场的张爱萍同志,比预计时间要晚五个多月。当时张爱萍担任华东地区的海军总司令,她一手支撑起整个浙东岛屿的解放工作,一直等到1955年才回到北京总部。起初,张爱萍还是能够替粟裕分担一些压力的,他所负责的是行政方面的工作,由他直接和彭德怀汇报工作也比较方便,只不过没多久张爱萍就被调走了,又剩下粟裕一人。

粟裕任总参谋长时,配备的11位副总长都有谁,为何一大半没上任?“报道可以,分忧不行”实至名归的参谋长挂名的几位副参谋长结语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实至名归的参谋长</h1>

粟裕有一个称号——军事天才。在南昌起义中,粟裕杰出的军事指挥能力,帮助他赢得了高邮战役,歼灭敌军高达5000人。在解放战争中,粟裕又担任了淮海战役的指挥官,赢下了比赛的胜利,被后人载入史册。粟裕先后参加的战役数不过来,但从来没有居功自傲,反而是用谦虚服众,这一点毛主席也曾经赞扬过。

1945年,国内正在进行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当时粟裕本能拿到司令一职,但他坚决拒绝组织下发的命令,担任不起眼的副司令一职,辅佐张鼎丞将军。虽然当时毛主席再三强调,这个将军一定要给粟裕,但粟裕有自己的想法。这件事情过去三年后,粟裕“二让”司令,拒绝了中央的任命书,这也能看出粟裕是多么低调的一个人。

粟裕任总参谋长时,配备的11位副总长都有谁,为何一大半没上任?“报道可以,分忧不行”实至名归的参谋长挂名的几位副参谋长结语

为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的粟裕,在新中国成立后,他被调任到了台湾工作委员会当上了主任,只不过由于国际形势和背景太过复杂,粟裕后来又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不管是工作实力,还是为人品行,粟裕能坐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参谋长的位置是实至名归的,他配得上这个位置带给他的荣誉。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挂名的几位副参谋长</h1>

中央把粟裕任命为总参谋长后,他一时间内领导的队伍阵容非常庞大。除了黄克诚以及陈赓外,其他几位都是开国大将。毛主席担心粟裕忙不过来,还用一句名言劝说:牡丹虽好,但也需要绿叶的扶持。这么一来,粟裕大将就明白这其中的意思了。在这11位副参谋长中,有7位只是挂名,并没有到总参部来上班。

粟裕任总参谋长时,配备的11位副总长都有谁,为何一大半没上任?“报道可以,分忧不行”实至名归的参谋长挂名的几位副参谋长结语

比如黄克诚,他比张宗逊等人还忙,既是全国人大常委的一员,又是军委秘书长,整天焦头烂额,哪还有时间来上班。邓华也一样,一个人负责沈阳军区,坐镇东北和总参部距离较远,也就不考虑这份工作能有实职意义了。其次还有彭绍辉,杨成武,王震等人。他们全国各地来回出差,忙得不亦乐乎。

剩下的两位许世友和韩先楚,一个曾经是粟裕的部下,由他来给粟裕当帮手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不过告老还乡的许世友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东南沿海一带,顾不上它这位老战友了。韩先楚和粟裕的身份差不多,他亲切地被人称为旋风司令,没来总参谋部上班,有自己的考虑,实在是一种遗憾。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4">结语</h1>

毛主席为粟裕配备了十一位绿叶,到头来参谋部的事务却还是要粟裕一个人打理负责。对此,粟裕既没有怨言,又能尽心尽力完成好工作,看来毛主席没有看错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