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清華大學網際網路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曉東:提升資料治理水準,促進資料安全

作者:這是憤世嫉俗的

每經記者:朱萬平 每經編輯:梁枭

9月7日,首屆中國數字碳中和高峰論壇在成都舉行,在“數字技術賦能行業綠色低碳發展”分論壇上,伏羲智庫創始人、主任,清華大學網際網路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曉東發表了主題演講。會後,他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專訪。

李曉東表示,近年來,數字經濟成為我國國民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新動能,而提高資料治理水準是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關鍵。在李曉東看來,數字經濟面臨數字鴻溝加大和網絡碎片加劇兩大挑戰,資料與資訊孤島問題日益嚴重,資料作為市場要素的潛力亟待釋放。

“通過資料治理可以提升資料流通利用水準、優化資料治理結構,改善數字鴻溝和網絡碎片的問題,助力數字經濟的發展。”李曉東稱。

專訪清華大學網際網路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曉東:提升資料治理水準,促進資料安全

伏羲智庫創始人、主任,清華大學網際網路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曉東

圖檔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h2>談“雙碳”目标達成:離不開數字經濟</h2>

“數字經濟是未來重要的經濟形态。”在發表主題演講時,李曉東首先就抛出了他的觀點。而數字經濟的發展趨勢也的确如此。

據李曉東透露,數字經濟規模由2005年的2.6萬億元增加至2020年的39.2萬億元,數字經濟在GDP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提升,由2005年的14.2%提升至2020年的38.6%。

“到2035年,中國數字經濟體量将非常巨大。”李曉東預計。

在李曉東看來,我國要實作“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實作碳中和”的重大目标,離不開數字經濟的發展和支援。

這一方面是由于相較于能源、化工等傳統産業,數字經濟本身的碳排放較低。“與傳統生産要素相比,資料生産要素具有非稀缺性、非均質性、非排他性的獨特特征,使得資料資源具有高效、清潔、低成本、可複制等特點,是一種清潔資源。”李曉東稱。

另一方面,以數字化的資料為基礎的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加快了一、二、三産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有利于形成生産、流通、消費“三位一體”的共享經濟生态鍊,拓展數字經濟新空間,提高節能減排效率。

“近年來,通過數字技術的應用,提高了資料的流通和利用效率和資料共享水準,以數字化經濟發展促進節能減排的事例比比皆是,例如在交通出行、貿易流通、政府服務等領域都有相關資料加以佐證。”李曉東稱。

<h2>談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提高資料治理水準是關鍵</h2>

在發表主題演講時,李曉東表示,目前數字經濟面臨數字鴻溝加大與網絡碎片加劇兩大挑戰。“目前一線城市與二線城市,特别是與三、四線城市的資料經濟發展差距拉大;另外,資料和資訊孤島問題日益嚴重,資料作為市場要素的潛力亟待釋放。”李曉東稱。

在李曉東看來,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關鍵在于提高資料治理水準。他認為,通過資料治理可以提升資料流通利用水準、優化資料治理結構,改善數字鴻溝和網絡碎片的問題,進而助力數字經濟發展。

在提升資料治理方面,李曉東認為,應該完善資料治理規則,確定資料安全;同時加快資料确權,建構資料要素市場。

“提升資料治理水準,最終還是為促進資料安全穩妥地使用。”李曉東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

李曉東認為,完善資料治理規則,最終還是希望能夠将其利用起來。為此,需要加強資料的流通與共享,最大化釋放資料要素價值,同時需要加強流通中的資料保護。

李曉東還談到數字經濟自身的碳中和。目前,存儲資料的資料中心耗能較高,過去十年間,我國資料中心整體用電量以每年超過10%的速度遞增,目前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已在2%左右。“未來資料中心可以更多利用光伏、風電等新能源,以降低對傳統能源的消耗,進而降低碳排放。”李曉東對記者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