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時代需要塑造什麼樣的未來人?一年來,各行各業湧現出一批有自信、尊道德、講奉獻、重實幹、求進取的年輕人,成為熱點話題。他們中有積極助農的00後遊戲主播、水下舞蹈火到國外的藝術新秀、打工攢學費考上大學的外賣小哥等。這個假期,南都、N視訊推出“國慶回訪奮進青年”專題報道,講述他們的近況和對未來的展望。
憑借《洛神水賦》走紅三個月之後,水下舞蹈舞者何灏浩在國慶期間接受南都、N視訊記者回訪表示,她的新作品會将另一個中國元素帶到水下。
南都此前報道,何灏浩來自湖南,在廣州長大。她在五年前開始練習水下舞蹈,走上這條人迹罕至的道路,直至今年端午,因呈現“水下洛神”迎來高光時刻。除數次微網誌熱搜之外,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兩次在推特上發文稱贊節目呈現與何灏浩的演繹:“驚異于這無與倫比的水下舞蹈時,我們要知道,節目花費了26個小時來拍攝。舞者每次屏息50秒,才完成這些流暢優雅的動作。每個奇迹背後都是超乎想象的付出。”
當紅之時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何灏浩也顯得清醒而淡然。如今,當一切回歸尋常,她正在打磨新作品《太極劍》。她說,将所熱愛的事物用擅長的方式呈現,不疾不徐,是她的選擇。
堅持“無意義的事”
早在2016年,作為電影《美人魚》主角的替身,何灏浩曾接受南都采訪,回憶自己與水結緣的經過。國小3年級時,她被廣州花樣遊泳隊教練李娟選中,一練10年。那時在她眼裡,花樣遊泳好玩、漂亮、特别,她享受被水包圍時柔軟的感覺。
何灏浩是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2008屆校友,大學畢業于廣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廣播電視學專業。2010年廣州亞運會,她曾是入場式引領使者之一。
當電影《美人魚》到深圳南澳楊梅坑取景時,何灏浩報名群衆演員,意料之外地成了主演林允的替身。美人魚一躍入海、遇襲時一跳出船的動作由她完成,“女主負責美,我負責人魚”,她曾調侃說。
五年前,有花泳和潛水基礎的何灏浩發現,水下跳舞也讓她感覺到特别。從此之後,她“拍攝了上百個水下舞蹈的視訊,練習在水下的穩定性,動作銜接的流暢性,眼睛在水中睜開的适應性,還有憋氣的時長……這些都是身邊人眼中很無意義的事情。憑着一腔熱血堅持到現在。”
今年端午,化身洛神的水下舞蹈讓她成為焦點。節目動人心魄地還原了《洛神賦》的描繪,“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三天内兩次在推特上轉發視訊,也赢得一片喝彩。
節目裡,舞者化身洛神,或拂袖起舞,或撥裙回轉,或剛勁有力,或娉婷袅娜。水随舞動,衣袂翩跹。何灏浩告訴南都記者,現實中,她頭發上是刷好的魚膠,腰上是五股打成一個死結的魚線,裙間有時還有數公斤的鉛塊配重,在水下保持表情端莊并不容易,還得忍住受低溫刺激的打嗝沖動。
那時,何灏浩感慨,“水下舞蹈終于被大家看見了。”她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顯得清醒而淡然:"我覺得成為焦點的是這個節目,并不是何灏浩這個人,我隻是有幸成為節目的一分子。大家認可的是這種表演方式,是其中蘊含的中華文化。對于我個人而言,我依舊還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美人魚訓練官而已。"
把太極帶到水下
談到三個月來的心态變化,何灏浩對南都記者說,《洛神水賦》确實給她帶來一些廣告拍攝邀約,“很新奇,很有趣,然後非常的感恩。”在很多人看來,她走紅後必定會大量漲粉和吸金,實際上,“活動(邀約)就跟斷層似的。火的那個月确實有很多,過了之後基本一整個月都沒什麼特别的事情可做,重新回到思考如何好好招生、努力宣傳(美人魚課程)的狀态。”
收入是不确定的,她笑稱,“餓不死就好”,确定的是水下舞蹈的道路。她還有更多拍攝的構思希望付諸實踐。顯示度低,仍然是水下舞蹈作品的現實困境,“不說認可吧,被大家看到都很難。”何灏浩坦言,《洛神水賦》這樣現象級的産品之後,未來該如何宣發仍然困擾着她。
10月5日,國慶假期露營回程的何灏浩向南都記者介紹打磨之中的新作品《太極劍》。她表示,自己從高中開始打太極,這次将中國舞蹈與國術融合。籌備過程中,她邀請了武當山的八旬道長下山,指導練劍,為她束發、講道。《太極劍》在廣州進行拍攝,“我們八旬道長他當時贈了我四個字,‘上善若水’”,上善若水為而不争,在她看來十分貼合廣州這座城市的氣質與内涵。
何灏浩表示,她從事水下舞蹈以來,常聽到有人問,“為什麼我們要把一件東西帶到水下,它明明可以在陸地上呈現。”
對于這個作品,她的回答是,将太極帶到水下是毫不違和的選擇——陰陽魚圖本來就與水關系緊密。“太極是萬物之源,水是生命之源,這兩源相結合,我覺得是一件非常美的事情。”
何灏浩說,太極是一個不容置疑的中國符号,将所熱愛的事物用擅長的方式呈現,不疾不徐,而非彙入按部就班的千軍萬馬之中,是她的選擇。“我們處于一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時代,我希望我們年輕人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和力量,把傳統文化呈現給更多人看。”
出品:南都即時
統籌:南都記者 向雪妮
采寫:南都記者 林子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