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詩歌中,有大量的分别之作。前一晚大家還在喝酒,第二天就要各自西東,李白要賦詩一首;前一天好朋友還在縱情山水,第二天大家就要再次上路 ,為仕途奔波,李白仍要賦詩一首。李白寫給朋友的送别詩,有傷感之作,有慨歎之聲,但在詩人壯遊的大部分時期裡,積極樂觀的贈别還是占了主流,尤其是這首人們耳熟能詳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李白東遊歸來,到了湖北的安陸,這一年,李白二十七歲,風華正茂。他可能連自己都不會想到,在安陸一呆,就是十年,這十年間,他以安陸為中心,遍遊湖北,以詩會友,以酒娛情,結識了許多詩人朋友,他自嘲說是“酒隐安陸,蹉跎十年”,其實,這十年安陸的遊曆生活,不僅開闊了他的視野,更讓他找到了許多生命的知音,這其中,孟浩然就是一位。

作為山水田園詩的代表,孟浩然比李白年長十二歲,大了整整一輪,但這并不妨礙兩人成為無話不談的莫逆之交。一直隐居湖北襄陽的孟浩然與旅居在安陸的李白相距不遠,兩人經常一起遊山玩水,約酒賦詩。 在李白眼裡,孟浩然就是一個在山水之間自得其樂的像陶淵明一樣的人物,是以李白在《贈孟浩然》一詩中上來就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顔棄軒冕,白首卧松雲。” 此時的孟浩然剛過四十歲,被李白叫了一聲“孟夫子”,既是出于尊敬,又是開個玩笑,輕松的意味盡在字裡行間;當然孟浩然對這位比自己小十二歲的放曠才子也是相見恨晚,他請李白在自己襄陽的家裡一住就是十多天,天天都是暢飲達旦,不醉不休。
時間走到開元十八年(730年)三月,這一天,李白聽說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遊曆,就托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相會。幾天後,孟浩然乘船而下,與李白會于黃鶴樓,這座充滿了傳奇色彩的高樓,據說曾有仙人在此飛升,而在這一天,它迎來了一對仙人般詩文互答的摯友,更重要的是,在一場推杯換盞的送别宴後,黃鶴樓收獲了一首足可“鎮樓”的詩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你瞧,透過李白的這首離别詩,我們絲毫看不到那種悲悲戚戚的傷感情緒,而是充滿了曠達的詩意和生命的豪情。兩位詩人分别的時代,是大唐最鼎盛的黃金時代,相約的地點,又是可以俯瞰長江的中國名樓,而相約的季節,則是生機盎然姹紫嫣紅的陽春三月,當這幾個元素一起構成充滿詩意的背景,也就注定了李白這首詩陽光明快的基調。尤其是最後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更讓我們看到了李白那顆飛翔的心靈,目送着一張孤帆漸行漸遠,我們仿佛看到,李白的心也在随舟東下,與他的好友孟浩然同赴春和景明的揚州,在浩蕩的長江天際線中,漸漸消逝。
事實上,揚州不僅是李白的向往之地,更是李白詩歌靈感的生發之地,李白曾四赴揚州,不僅在揚州寫下了大量詩作,更在揚州擁有衆多粉絲,據說一個名叫魏萬的鐵杆粉絲為能見李白一面,曾一路跟随李白的足迹,跟了3000多裡,終于在揚州遇到了李白。而今天的我們更願意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看作是李白與揚州結下不解之緣的開始,黃鶴樓那場充滿詩意的目送,一送,就是一生,一送,就是千年!
本頭條号"唐詩宋詞有風雲”已簽約維權騎士,嚴禁盜用,違者必究;圖檔源自網絡,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