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0“最美醫生”丁文祥:92歲仍開診,“每個孩子我都想救”

作者:上觀新聞

“每個孩子我都想救。”

92歲的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心胸外科教授丁文祥如今聽力沒那麼好了。在重複向記者确認了兩三遍問題後,滿頭銀絲、依舊精神矍铄的他,吐露了為何至今每周五還要坐門診的原因。“還有些時候,能看着曾經的患兒如今學業、事業有成,甚至帶着自己的孩子來,還喊我爺爺,這是一種無法言喻的成就感。”

這位90後“上班族”不簡單:上世紀50年代,當小兒外科在西方迅速發展時,我國卻尚無獨立小兒外科。丁文祥主動求變,僅靠一本輾轉得來的小兒外科學英文專著,從泌尿外科開始摸索,填補小兒外科領域的一項項空白;而小兒心髒手術,這一最難攻克的“高地”,也成為此後他多年持續攻堅的方向。

我國首個小兒心胸外科、首套24件國産小兒心髒手術專用器械……有人叫他“開荒者”,亦有人稱他“魔術師”。今年醫師節,丁文祥榮獲2020年“最美醫生”稱号,“趁着還做得動,我想盡量為更多孩子帶來健康和希望。”

2020“最美醫生”丁文祥:92歲仍開診,“每個孩子我都想救”

行行出狀元,誰說小兒外科是“小兒科”?

“學醫是家庭的安排,學兒科又是順應時代的選擇。”出生在安徽宿縣的丁文祥18歲考入震旦大學醫學院,以優異成績畢業留校在廣慈醫院(今瑞金醫院)跟随著名外科學大家傅培彬工作。

1955年,廣慈醫院開始建立國内最早的小兒外科教研室,“無非處理是骨折石膏固定、疝氣、闌尾炎,小兒外科簡直太‘小兒科’了,誰來做?”熱血方剛的丁文祥第一個加入,“這是國家的需要,行行出狀元,誰說小兒外科就沒有前途?”

機緣巧合,一本英文版《小兒外科學》成了他的“圖書館”,“小兒雖小,但五髒六腑也均有可能生病,裡頭大有文章。”沒有足夠的病例,他就去對應的成人專科學習。泌尿、燒傷、整形外科;膀胱鏡、氣管鏡、食道鏡……從頭到腳,每學會一個系統的手術,他就帶一名徒弟,在小兒外科下建立相應的子專業。至上世紀60年代,各子專業基本已建全,成為全國門類最齊全的小兒外科。

而此時,已小有建樹的丁文祥将目光投向了難度最大的分支——小兒心胸外科。1963年3月,從瑞金醫院轉至新華醫院任職後,他把全部的研究精力都集中該領域。“當時的先天性心髒病患兒治療主要依靠強心藥、抗生素和利尿劑治療,這種方法無法解決先心病的病因:心髒畸形,每年有很多患兒是以死亡。”他倍感惋惜,決定就此深耕該領域。

1974年,丁文祥組建我國首個小兒心胸外科,當時隻有6位醫生、7張病床,每天僅能做一台手術。“可不能就這樣停滞不前!”遇到任何困難都想方設法自己解決的丁文祥,有了新點子。

2020“最美醫生”丁文祥:92歲仍開診,“每個孩子我都想救”

進口裝置“治标不治本”,我們要自主研發!

彼時的國家尚處于非常時期:文獻查詢難,引進進口裝置更是天方夜譚,怎麼辦?丁文祥學生、兒中心前任院長劉錦紛回憶,“剛到科室報到時,我就發現丁老師很特别——他不是總在醫院,反而跑起了工廠。”

“我們不能等,沒有裝置就自主研發!”丁文祥把眼光投向了與新華醫院毗鄰的上海電表廠,和工程師們一起畫圖紙、模組化型、做實驗、測性能……功夫不負有心人,中國首台小兒人工心肺機終于問世了。在該裝置等必要裝置的輔助下,70年代中期,丁文祥團隊為一例出生18個月、體重10千克的患兒成功施行了深低溫體外循環下室間隔缺損直視修補術,開創了國内嬰幼兒深低溫心内直視手術先河,他設計并監制的小兒心髒手術專用器械等也被國内外同行廣泛應用并稱贊,被冠以“丁氏”器械之名。

80年代初,丁文祥團隊又向深低溫停循環技術發起了進攻,“一開始我們失敗了,實際操作的情況和國外文獻記載不同,應該是肺部的問題,但怎麼解決,不知道。”在瓶頸期,1981年,丁文祥率領小分隊赴日本參觀考察,“沒有視訊,隻能在幾米高的玻璃看台上觀摩。”一看,丁文祥就明白了:他們的人工肺是美國進口的膜肺,而國内用的是丁文祥設計的二代人工肺—鼓泡肺。

興奮之餘,丁文祥很快意識到:單純從美國進口膜肺“治标不治本”,中國還是需要自主研發的産品。回國後,他立即啟動與複旦大學高分子材料研究所、上海市肺科醫院之間的三方合作,整整4年,國産膜肺終于問世。1985年,首例使用國産膜肺的深低溫停循環心髒直視手術成功實施,為小兒心胸外科的學科發展又一次樹立了裡程碑。

2020“最美醫生”丁文祥:92歲仍開診,“每個孩子我都想救”

學科“孕育”醫院,打造我國兒科醫學閃亮名片

80年代初期,美國世界健康基金會總裁來華出差,途徑上海,拟考察一家中國醫院的心血管專業。交流過程中,丁文祥全面地向美方介紹了自力更生開展小兒心髒外科手術的過程,并展示了自主研制生産的手術器械。

美方團隊震驚于看到和聽到的一切,此後,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支援下,由波士頓兒童醫院率領的小兒心血管内外科團隊來到新華醫院,指導開展國内首例大血管錯位糾治術,也為小兒心血管學科開啟了國際合作的大門。

1988年,一個更加大膽的設想應運而生——雙方在上海合作建立一家高标準、現代化的兒童專科醫院。丁文祥既興奮又惆怅,畢竟中美合作籌辦一所醫院,在當時來講是“破天荒”的事情。但他不甘放棄,從大學到政府,從上海到北京,不辭辛勞地奔波輾轉。終于,他盼來了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同意建設中美兒童醫院(後改名為“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的批複,于1998年6月1日正式開張。

新土壤、新起點、新高度。如今,兒中心先心病手術的最小年齡和體重再次重新整理至出生2小時、850克。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在丁文祥的帶領下,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心髒中心已經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嬰幼兒與兒童心髒診治中心之一,也成為我國兒科醫學界中的一張閃亮名片。

2020“最美醫生”丁文祥:92歲仍開診,“每個孩子我都想救”

耄耋之年的丁文祥,每周五上午依然雷打不動坐在診間。“現在,我更多為外地來的重症患兒看病,有些經濟條件差,來看病不容易。”若發現上午來不及出檢查報告,他還會耐心等到下午兩三點,“别讓他們再跑一次了。”他和後輩們這樣說,“我們做醫生的,可不要以為有幾個技術就神氣得不得了,家長們付出了金錢、精力,甚至是孩子的生命作為代價,才讓一代代醫生擁有如今的能力。”丁文祥很感慨,“我們要更好地回報他們,代代相傳繼續永攀醫學高峰,把中國的兒科事業建設得更好!”

欄目主編:顧泳 文字編輯:黃楊子 題圖來源:王清彬

來源:作者:黃楊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