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20“最美医生”丁文祥:92岁仍开诊,“每个孩子我都想救”

“每个孩子我都想救。”

92岁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教授丁文祥如今听力没那么好了。在重复向记者确认了两三遍问题后,满头银丝、依旧精神矍铄的他,吐露了为何至今每周五还要坐门诊的原因。“还有些时候,能看着曾经的患儿如今学业、事业有成,甚至带着自己的孩子来,还喊我爷爷,这是一种无法言喻的成就感。”

这位90后“上班族”不简单:上世纪50年代,当小儿外科在西方迅速发展时,我国却尚无独立小儿外科。丁文祥主动求变,仅靠一本辗转得来的小儿外科学英文专著,从泌尿外科开始摸索,填补小儿外科领域的一项项空白;而小儿心脏手术,这一最难攻克的“高地”,也成为此后他多年持续攻坚的方向。

我国首个小儿心胸外科、首套24件国产小儿心脏手术专用器械……有人叫他“开荒者”,亦有人称他“魔术师”。今年医师节,丁文祥荣获2020年“最美医生”称号,“趁着还做得动,我想尽量为更多孩子带来健康和希望。”

2020“最美医生”丁文祥:92岁仍开诊,“每个孩子我都想救”

行行出状元,谁说小儿外科是“小儿科”?

“学医是家庭的安排,学儿科又是顺应时代的选择。”出生在安徽宿县的丁文祥18岁考入震旦大学医学院,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在广慈医院(今瑞金医院)跟随著名外科学大家傅培彬工作。

1955年,广慈医院开始创建国内最早的小儿外科教研室,“无非处理是骨折石膏固定、疝气、阑尾炎,小儿外科简直太‘小儿科’了,谁来做?”热血方刚的丁文祥第一个加入,“这是国家的需要,行行出状元,谁说小儿外科就没有前途?”

机缘巧合,一本英文版《小儿外科学》成了他的“图书馆”,“小儿虽小,但五脏六腑也均有可能生病,里头大有文章。”没有足够的病例,他就去对应的成人专科学习。泌尿、烧伤、整形外科;膀胱镜、气管镜、食道镜……从头到脚,每学会一个系统的手术,他就带一名徒弟,在小儿外科下建立相应的子专业。至上世纪60年代,各子专业基本已建全,成为全国门类最齐全的小儿外科。

而此时,已小有建树的丁文祥将目光投向了难度最大的分支——小儿心胸外科。1963年3月,从瑞金医院转至新华医院任职后,他把全部的研究精力都集中该领域。“当时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治疗主要依靠强心药、抗生素和利尿剂治疗,这种方法无法解决先心病的病因:心脏畸形,每年有很多患儿因此死亡。”他倍感惋惜,决定就此深耕该领域。

1974年,丁文祥组建我国首个小儿心胸外科,当时只有6位医生、7张病床,每天仅能做一台手术。“可不能就这样停滞不前!”遇到任何困难都想方设法自己解决的丁文祥,有了新点子。

2020“最美医生”丁文祥:92岁仍开诊,“每个孩子我都想救”

进口设备“治标不治本”,我们要自主研发!

彼时的国家尚处于非常时期:文献查询难,引进进口设备更是天方夜谭,怎么办?丁文祥学生、儿中心前任院长刘锦纷回忆,“刚到科室报到时,我就发现丁老师很特别——他不是总在医院,反而跑起了工厂。”

“我们不能等,没有设备就自主研发!”丁文祥把眼光投向了与新华医院毗邻的上海电表厂,和工程师们一起画图纸、建模型、做实验、测性能……功夫不负有心人,中国首台小儿人工心肺机终于问世了。在该设备等必要设备的辅助下,70年代中期,丁文祥团队为一例出生18个月、体重10千克的患儿成功施行了深低温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开创了国内婴幼儿深低温心内直视手术先河,他设计并监制的小儿心脏手术专用器械等也被国内外同行广泛应用并称赞,被冠以“丁氏”器械之名。

80年代初,丁文祥团队又向深低温停循环技术发起了进攻,“一开始我们失败了,实际操作的情况和国外文献记载不同,应该是肺部的问题,但怎么解决,不知道。”在瓶颈期,1981年,丁文祥率领小分队赴日本参观考察,“没有视频,只能在几米高的玻璃看台上观摩。”一看,丁文祥就明白了:他们的人工肺是美国进口的膜肺,而国内用的是丁文祥设计的二代人工肺—鼓泡肺。

兴奋之余,丁文祥很快意识到:单纯从美国进口膜肺“治标不治本”,中国还是需要自主研发的产品。回国后,他立即启动与复旦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所、上海市肺科医院之间的三方合作,整整4年,国产膜肺终于问世。1985年,首例使用国产膜肺的深低温停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成功实施,为小儿心胸外科的学科发展又一次树立了里程碑。

2020“最美医生”丁文祥:92岁仍开诊,“每个孩子我都想救”

学科“孕育”医院,打造我国儿科医学闪亮名片

80年代初期,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总裁来华出差,途径上海,拟考察一家中国医院的心血管专业。交流过程中,丁文祥全面地向美方介绍了自力更生开展小儿心脏外科手术的过程,并展示了自主研制生产的手术器械。

美方团队震惊于看到和听到的一切,此后,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支持下,由波士顿儿童医院率领的小儿心血管内外科团队来到新华医院,指导开展国内首例大血管错位纠治术,也为小儿心血管学科开启了国际合作的大门。

1988年,一个更加大胆的设想应运而生——双方在上海合作建立一家高标准、现代化的儿童专科医院。丁文祥既兴奋又惆怅,毕竟中美合作筹办一所医院,在当时来讲是“破天荒”的事情。但他不甘放弃,从大学到政府,从上海到北京,不辞辛劳地奔波辗转。终于,他盼来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建设中美儿童医院(后改名为“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批复,于1998年6月1日正式开张。

新土壤、新起点、新高度。如今,儿中心先心病手术的最小年龄和体重再次刷新至出生2小时、850克。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在丁文祥的带领下,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脏中心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婴幼儿与儿童心脏诊治中心之一,也成为我国儿科医学界中的一张闪亮名片。

2020“最美医生”丁文祥:92岁仍开诊,“每个孩子我都想救”

耄耋之年的丁文祥,每周五上午依然雷打不动坐在诊间。“现在,我更多为外地来的重症患儿看病,有些经济条件差,来看病不容易。”若发现上午来不及出检查报告,他还会耐心等到下午两三点,“别让他们再跑一次了。”他和后辈们这样说,“我们做医生的,可不要以为有几个技术就神气得不得了,家长们付出了金钱、精力,甚至是孩子的生命作为代价,才让一代代医生拥有如今的能力。”丁文祥很感慨,“我们要更好地回报他们,代代相传继续永攀医学高峰,把中国的儿科事业建设得更好!”

栏目主编:顾泳 文字编辑:黄杨子 题图来源:王清彬

来源:作者:黄杨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