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元明瓷器上的麻倉土與高嶺土差別

作者:雅哥10

首先鄭重聲明:本文引流百度,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

1,麻倉土(産在景德鎮麻倉山)燒造的瓷器看上去色度比高嶺土白中泛灰的泛灰程度重一些,色顯白中泛灰又有微綠,胎質看起來要疏松、易開裂,在器内常有開裂(窯裂的痕迹),在器外也常出現口上有剝釉,器體有窯裂或窯封引起的縮釉與缺釉現象,有的卻很規整,沒有這些現象,有的出土瓷器在露胎處的底足及器内無釉處會出現沁垢及裂痕,這種有裂痕的器内成豎裂縫隙(多)及橫向開裂(極少),底呈現刮挖底引起的像建築用磚的孔窩,孔窩與刮刀走向成為九十度角的垂直裂迹,即與刀法在刮挖時走刀方向成垂直走向的裂迹。大多數有旋痕、跳刀痕,有的的确沒有孔窩則顯規整。規整器件的底足胎色多數白微灰微泛綠,這種器件常常是樞府瓷或者是元末明初洪武前時的精品件,也稱元代官窯瓷,因樞府瓷是元代軍事機構樞密院定燒的。這主要是元代用粘土中的麻倉土比例占元制瓷器的25—40%之間引起的。(因粘土中高嶺土的成份數量不同)當時粘土比例還不成熟,比例對比不很穩定。

元明瓷器上的麻倉土與高嶺土差別
元明瓷器上的麻倉土與高嶺土差別
元明瓷器上的麻倉土與高嶺土差別
元明瓷器上的麻倉土與高嶺土差別
元明瓷器上的麻倉土與高嶺土差別
元明瓷器上的麻倉土與高嶺土差別

|

元明瓷器上的麻倉土與高嶺土差別
元明瓷器上的麻倉土與高嶺土差別

2,高嶺土色度的色白中泛灰基本上不泛綠,而且泛灰程度不如麻倉土,矽化成度好,這是高嶺土與麻倉土的眼學觀察中的重要差別依據。(應該說高嶺土中含的有機越多,其灰色和綠色越重)

高嶺土瓷器在露胎處的底足和器内的胎色明顯與麻倉土不同,基本上可以說高嶺土瓷器是白中泛微灰,有晶體矽化,白瓷的瓷化程度高、麻倉土瓷器胎顯白灰微綠、矽化瓷化的程度不如高嶺土、開裂極少,開裂時不是刮挖走刀方向的垂直開裂,而是炸裂和練泥不佳的裂。高嶺土加工的瓷器有的有制完胎後在底足上又塗抹一層胎泥,因受溫度系數不同産生的糙裂。這種裂的底叫糙底。這種裂的狀态與麻倉土裂狀态是不一樣。但元代瓷開裂的主要原因是瓷土與粘土比例不同引起的,不是麻倉土與高嶺土不同引起的。這幾點不同是差別高嶺土與麻倉土的關鍵,不是差別元代瓷器的依據,因元代高嶺土,每種土都用,但可以差別假真假元代的胎土,因元代的胎土與後來各朝的都有不同。

在胎的滑潤方面,元朝麻倉土與高嶺土制作的瓷器胎底都存在看起來粗摸起來滑的特點,但是,如果高嶺土與瓷土制作時比例有變化,滑潤程度及粗糙程度也有變化,以上兩條在元末明初洪武時有變化,這主要是胎土比例有變化,引起了瓷胎感觀與觸摸上的變化。元代景德鎮瓷的胎土麻倉土、高嶺土都是高嶺土的一種,元代早期用麻倉土,晚期也用高嶺土。麻倉土、高嶺土在世界上統稱高嶺土,高嶺土土質有不同成份,性質為多屬一礦一種高嶺土,山山不同。

元明瓷器上的麻倉土與高嶺土差別
元明瓷器上的麻倉土與高嶺土差別
元明瓷器上的麻倉土與高嶺土差別
元明瓷器上的麻倉土與高嶺土差別
元明瓷器上的麻倉土與高嶺土差別
元明瓷器上的麻倉土與高嶺土差別
元明瓷器上的麻倉土與高嶺土差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