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浙江校園一處“浪漫田園”火了!網友羨慕:仿佛看到李子柒

作者:星星飛翔

李子柒鏡頭下的田園生活,充滿詩意與浪漫。她拍攝的《一生系列》,隻需短短十幾分鐘,就能記錄蘿蔔、玉米、番茄、黃瓜等各種作物充滿生命力的一生。

這“一生”有多長?對于金華市金東區塘雅中心學校的學生來說,從播種插苗,到果熟蒂落,正好是一個學期的長度。在勞動實踐基地裡,西瓜、甜瓜、黃瓜、茄子、辣椒等各種蔬果成熟,意味着暑假也不遠了。

浙江校園一處“浪漫田園”火了!網友羨慕:仿佛看到李子柒

從2021年開始,學校特意開設了勞作課,讓學生參與蔬菜瓜果種植。如今夏至已過,蔬果完成了孕育。6月22日,學校也迎來了首屆夏收節。

在學業之外,這是一學期下來學生們最有成就感的收獲之一。

浙江校園一處“浪漫田園”火了!網友羨慕:仿佛看到李子柒

開辟勞動實踐基地,

讓學生參與種瓜種菜

金東區塘雅中心學校是一所農村學校,驅車到金華市區大約需要45分鐘。雖然位置偏遠,但這裡的校園生活,估計會讓很多城裡孩子羨慕:學校專門開辟了一塊勞動實踐基地,用于種植各種蔬菜瓜果。

浙江校園一處“浪漫田園”火了!網友羨慕:仿佛看到李子柒

這塊基地,就位于校園東邊角落。原本是一片荒廢的土坡,重新規劃後,泥土翻耕,中間通道上鋪上了石闆路。小土坡搖身一變,成了精緻的蔬果園。

浙江校園一處“浪漫田園”火了!網友羨慕:仿佛看到李子柒

蔬果園裡種什麼?誰來打理?除後勤人員外,學校争取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為此,從2021年開始,學校每周都會開設一節在基地裡的勞作課,拔草、澆水……讓學生們用時間和精力,去感受作物的一生。

翻地種瓜種菜,付出辛勞和時間,必定會帶來驚喜。從了無生機、雜草叢生,到滿眼翠綠、瓜果飄香,也不過一個學期的光景。

浙江校園一處“浪漫田園”火了!網友羨慕:仿佛看到李子柒

6月22日,學校舉辦第一個夏收節,西瓜、甜瓜、黃瓜、辣椒、番茄、茄子……二十多種蔬果,都迎來了豐收。豇豆挂滿支架;辣椒長得密密麻麻;茄子又長又紫;成熟的西瓜有十幾二十斤重;今年新嘗試的“吊瓜”,将西瓜藤攀到架子上,挂着的一個個小西瓜,又成了獨特的打卡風景點。

浙江校園一處“浪漫田園”火了!網友羨慕:仿佛看到李子柒

很多參觀過的人都感歎,這蔬果園的種植打理水準,可以與專業的農民相媲美。

浙江校園一處“浪漫田園”火了!網友羨慕:仿佛看到李子柒

打破課堂邊界,

将勞作與教育相結合

當然,這樣新穎的勞作課,并不僅僅是想教學生種瓜種菜。

“勞動并不是最終目的,教育才是。”校長劉劍鋒介紹,學校打破課堂邊界,開設“開心農場”式的勞動實踐基地,并不隻是讓學生挖挖土、種種菜,“而是通過參與體驗,讓學生在具備一定勞動能力的同時,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加深對勞動的認知。”

在劉劍鋒看來,參與勞動,觀察作物成長,更像是一堂綜合課。“每塊菜地入口,都會立有一塊牌子,上面不僅标明種植蔬菜、水果的名稱,界門綱目科屬種都有詳細介紹。對于學生來說,這是科學課。”在關注作物生長時,運用觀察、記錄、分析、繪畫、拍攝等方法,探尋生長奧秘,又像是一節探索課。在勞動實踐基地入口處,挂着不少照片,記錄了瓜果蔬菜不同生長階段的景色。

浙江校園一處“浪漫田園”火了!網友羨慕:仿佛看到李子柒
浙江校園一處“浪漫田園”火了!網友羨慕:仿佛看到李子柒

除了收獲,還有很多意外的驚喜。

三年級女生範馨爻說,之前老師讓他們帶菜苗、果苗到學校,嘗試自己來種植。

“有同學帶了枇杷苗,有一天太陽太大,一個下午就曬死了。”種植勞動的過程,讓他們體會到了食物的來之不易。

浙江校園一處“浪漫田園”火了!網友羨慕:仿佛看到李子柒

“那邊是我們班負責的基地,番茄苗還是我們一起參與種下去的。”每個學生都很得意于自己班級的基地。五年級男生範龍澤說,看着小苗長出藤蔓,開花結果,采摘時特别有成就感。蔬菜豐收時,學校食堂還會給師生們加個“自家小菜”,“自己種的,覺得特别好吃。”勞動的快樂,隻有真正體會了才能懂得。

看着圓滾滾的西瓜、甜瓜,也沒有人會私下采摘,因為都知道,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

浙江校園一處“浪漫田園”火了!網友羨慕:仿佛看到李子柒

未來還将嘗試無土栽培,

感受新型農業的魅力

對于勞動實踐基地,學校還有新的規劃。在菜園靠裡位置,特地開辟了一塊區域,用于嘗試無土氣霧栽培。

浙江校園一處“浪漫田園”火了!網友羨慕:仿佛看到李子柒

這是校長劉劍鋒偶然在電視上看到的新型農業種植技術。“有一次看到在條件艱苦的地方,有部隊官兵嘗試用這種方式種植蔬菜。營養液栽培,不受環境氣候限制,生長采摘周期也比較短,覺得可以在學校裡嘗試。”劉劍鋒希望,除了傳統農業外,學生也能有機會感受新型農業的魅力。

浙江校園一處“浪漫田園”火了!網友羨慕:仿佛看到李子柒

于是,他找到了金華教育學院有關無土氣霧栽培技術方面的專家,邀請對方來學校指導。

“以後學生可以在玻璃房裡種植蔬果,這也是激勵他們的一種方式。讓他們意識到,通過學習,可以無限創新,今後能在各個領域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朱麗珍 視訊/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