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海電影節|《又見奈良》:沉重的題材,輕快地拍

作者: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陳晨

導演鵬飛收到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釋出的片單時,他的新片《又見奈良》還在做後期,調光混音工作在之後的一周裡加班加點完成。“我和我的團隊天亮才睡覺,中午又開工。” 鵬飛說起本次上海電影節之前的“前奏”,傲人的成績是一周掉了四公斤肉。

上海電影節|《又見奈良》:沉重的題材,輕快地拍

《又見奈良》劇組現場展示金爵單元入圍證書。左起:英澤、吳彥姝、鵬飛

7月31日,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單元的影片《又見奈良》在上海影城舉行了首映禮。影片由河濑直美和賈樟柯兩位中日大導演聯合監制。導演鵬飛攜主演吳彥姝、英澤出席,與觀衆分享一段沉重曆史裡的人性光輝。

《又見奈良》是青年導演鵬飛繼《米花之味》後與主演英澤再度攜手的新作,講述年近八十的老婦人陳惠明趁孫女小澤在日本留學時,赴奈良尋找曾經收養的日本戰後遺孤的故事。影片以舒緩、清新的公路片節奏,将奈良當地親切、美好的風土人情與尋親故事結合在一起,打造出一段人間大愛。

挖掘被遺忘的曆史 尋親旅程串聯人間大愛

《又見奈良》從一個并不為太多人所知的角度,切入一段衆所周知傷痛記憶——日本戰後遺孤。“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武裝占領東北全境。日本政府于1936年5月制定了《滿洲農業移民百萬戶移住計劃案》,設想自1937年起,用20年時間向中國東北移民100萬戶共500萬人。據估計,彼時東北人口将從3500萬增至5000萬,而日本人口将占十分之一。這一計劃被廣田弘毅内閣當作“七大國策”之一,稱為“開拓團”。而日本戰敗後,東北留下許多被遺棄的日本孤兒。據統計,留在中國的孤兒大約有5000人。他們被中國人抱養,改革開放後大部分人傳回日本。

經曆過戰争年代的老演員吳彥姝十分感慨這段曆史帶給她的震撼:“當時大家對日本人多恨啊!但這些人沒有記下仇恨,而是選擇了生命,中國有很多父親母親撫養日本遺孤,這是令人震撼和感動的。”

影片中,吳彥姝飾演的陳奶奶,以76歲的高齡,前往日本尋找失去聯系的養女,雖然沒有找到自己的女兒,但她的尋親之旅,串聯起散落在日本奈良不同遺孤的生活群像。“這個尋找的過程,過程裡展現了母親的大愛,展現了兩國人民之間的愛,這是一場愛的旅程。”吳彥姝在看完影片後感動得當場落淚。

上海電影節|《又見奈良》:沉重的題材,輕快地拍

吳彥姝

導演鵬飛透露,影片中展現的遺孤個體大多有原型,自己過去一年幾乎都生活在奈良,走訪拜訪了當地戰後遺孤和他們的家人。“你很難想象吧,在日本的一個深山裡,有個農民一回頭,說的是濃濃的東北口音。”鵬飛在映後說起自己搜集素材時印象深刻的經曆,一位七十多歲的大爺在聽說他是從北京來的時候激動得淚流滿面,說“終于有人想起我們了”。走訪中,許多一代遺孤已經不在了,他們的子女中也有不少依然沒能走出父輩特殊身份的影子,無論是文化認同和身份歸屬上,對中國依然有着一份格外的親近。

上海電影節|《又見奈良》:沉重的題材,輕快地拍

導演鵬飛

在現場,導演鵬飛真誠地感謝大家的喜愛并分享了創作初衷:一開始就決定拍反戰題材來展現人性的光輝。為了準備拍攝,鵬飛買了市面上所有能買到關于戰後遺孤的書,查閱無數資料,他了解到很多遺孤母親生前願望就是去日本再見見孩子,看一眼他們的故鄉,“但絕大多數母親一生都沒有這個機會,是以拍這個電影也算是幫她們圓夢了。”

沉重的題材輕快地拍

《又見奈良》背後,是一段沉重的曆史,而曆史留下的傷痕,綿延悠長。監制賈樟柯說,電影表現了曆史中的傷痛如何影響當代人的情感,它超越國界、超越曆史和文化。

影片中無論是吳彥姝飾演的收養了戰後遺孤的母親,還是英澤飾演的留在中國的遺孤的子女,都承受着那場戰争所帶來的影響和傷痛。“戰争帶來的傷痛,并不是在當時當刻就結束的,痛苦會綿延很長時間。”這是鵬飛設定祖孫三代參與這場尋找之旅的原因。

不過,所有的艱難和困苦,影片中都以輕描淡寫的口吻在言語中一筆帶過。包括畫面和音樂,所有的訊息傳遞都是明快而溫暖的。談到對表現方式的選擇,鵬飛表示:“沉重的題材拍得煽情或悲痛也許比較簡單,但我希望能輕盈幽默些,觀衆看時沒有負擔,又能體會到背後的沉重。”

今年82歲高齡的吳彥姝、65歲的日本著名影星國村隼的傾力演出,是影片故事最動人的推動力。鵬飛在片中給他們設計了大量不為人注意的小細節,讓觀衆感受到兩位表演藝術家的功底和魅力,許多細節導演甚至隻是提供了小道具和場景,兩位老戲骨就在即興發揮的“切磋”中将人物所經曆的傷痛印記表露無遺。

上海電影節|《又見奈良》:沉重的題材,輕快地拍

《又見奈良》劇照,英澤、吳彥姝、國村隼

未能前來現場的河濑直美和賈樟柯分别錄制了VCR,為影片首映送上祝福。河濑直美首先對因為疫情最終沒能成行表示遺憾。談到影片的主旨時她說:“人類本身沒有國界, 這部作品凝視了過去的曆史,也希望能點亮共同的未來。我想與大家分享它,并感受它帶來的感動。”為表喜愛和支援,河濑直美還特意為片名《又見奈良》題字。與河濑直美導演首度合作的賈樟柯則表示,第一次看到劇本便深受觸動,“事實證明超越國界,也超越了曆史文化,我想大家都會深深地被這個故事所感染”。

電影《又見奈良》由福建恒業影業有限公司、奈良國際電影節和北京西河星彙影業有限公司出品,克諾影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聯合出品。該片還邀請到台灣著名攝影師廖本榕擔任攝影指導,台灣剪輯屆泰鬥陳博文擔任剪輯,鈴木慶一負責電影原創音樂。

上海電影節|《又見奈良》:沉重的題材,輕快地拍

《又見奈良》海報

責任編輯:程娛

校對:張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