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小萬家族的@斯諾
最後一場雪,是因為電影
如今評價電影價值,市場和票房是很重要的衡量标準。
但電影也是第七藝術,在票房成績之外,它有本身的價值和意義。

是以今天的年終盤點·2021專題系列第二彈,就來聊聊本年度10部值得關注的國産小衆佳作。
沒有亮眼的市場表現、沒有熱議和追捧,但這些小而美的作品不應被遺忘在角落。
當回首2021時,它們應該有自己的位置和光彩。
《小偉》
作為一部改編自個人經曆的作者電影,年初上映的《小偉》(《慕伶,一鳴,偉明》 )沒有宏大的時代議題,也沒有對疾病的刻闆印象,更沒有商業類型片中的故意煽情。
來自嶺南的85後導演黃梓隻是挖掘出了自己成長記憶中的細枝末節,并從女性、孩子和患者三個角度去看這個世界的匆匆變換。
這種滲透着真情實感和誠懇态度的作品,在當下電影市場中比較少見。
不管是小孩子的升學問題,還是親人的病痛,它們都是萦繞在主角心中的陰霾。
當家庭裡一個個極為沉痛的至暗時刻向觀衆打開時,映照出的是人,是彼此之間的關系,是我們所有人共通的困境與希望。
在影片最後,當鏡頭突然從固定轉為手持,客觀視角轉為主觀鏡頭,一種重獲新生的釋然感慨也油然而生。
當“亡靈”父親推上了一個保護者的位置,也是影片最耐人尋味的一筆。
《小偉》僅200萬的票房在整個2021年電影市場裡來看忽略不計,但看過的話相信很多人會喜歡。
《吉祥如意》
大鵬不是第一個商業轉文藝的導演,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在《煎餅俠》和《縫紉機樂隊》相繼大火之後,他将鏡頭對準自己及東北的家人,并用“僞紀錄片”的形式呈現在觀衆眼前。
短篇《吉祥》探讨了中國農村傳統家庭觀念如此蕭索的現實境地,而《如意》則講述了大鵬成名之後的種種思考,兩部短篇交相呼應,讓觀衆得以思索電影與現實的暧昧互文。
1300多萬的票房成績在文藝片市場中其實已經足夠亮眼,不過貓眼7.9的評分還是說明觀衆對于太私人化的電影不夠友好。
總的來說,《吉祥如意》是一部值得關注的電影,但它絕不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好電影”,畢竟在人世間的大是大非面前,所有人都很難做到感同身受。
或許唯一能稱贊的隻有導演大鵬的坦誠了。
《又見奈良》
《又見奈良》雖涉及沉重的日本遺孤題材,但導演切入的角度卻尤為的新穎。
導演鵬飛以在奈良聽到的真實故事出發,用三個孤獨的人相遇為主線,刻畫了一段充滿情感且感人至深的尋親之旅。
在看似簡單的故事之下,導演通過緩慢與克制的鏡頭語言,包裹着極為複雜的情感資訊:有家國的,有曆史的,有家庭的,有民族的,有文化的,有愛情的,還有陌生人的善意與友誼......
而影片最後哀而不傷的結尾仿佛也在告訴觀衆,最重要的從來不是結果,而是尋找的這個過程。
《又見奈良》内地票房僅500萬,這部飽含深情的作品值得一看。
《第十一回》
繼《一個勺子》之後,“導演”陳建斌帶來了他的又一部實驗性作品《第十一回》。
這次導演從現實批判走向曆史批判,不僅想要做更隐晦的概念表達,還要将舞台藝術發揚光大。
是以,當觀衆看到這部電影時,一股戲劇和現實生活遊離的觀感便油然而生。
該片再次印證了陳建斌是一個獨具個人風格的“有趣”導演,他的作品可以集懸疑、黑色、愛情、寓言等多種元素于一身,具有強烈的先鋒意識和實驗性質。
隻不過故事性始終是他的短版,《第十一回》晦澀的劇情讓這種荒誕風格隻得到了少數人的肯定。
7397萬的票房還算不錯,不過無法觸達更大圈層,因為大部分觀衆還是認為電影的風格是需要服務于故事的。
《白蛇傳·情》
作為國内首部4K全景聲粵劇電影,《白蛇傳·情》在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又将古典戲曲與大熒幕巧妙結合,給觀衆們帶來了無數驚喜。
影片的畫面幹淨且富有質感,不僅融合了戲曲的寫意和電影的寫實,令人耳目一新而且還讓人看到我們自己文化中的情景與氛圍。
尤其是經典場景“水漫金山”,更是想象力與技術力的巧妙結合。
與此同時,用戲曲形式重新演繹的白蛇傳也讓大部分不常聽戲的觀衆耳目一新,為了貼近主流觀衆,電影中的唱段也進行了流行化改編。
最後影片2000多萬的票房,對于這樣一部既能弘揚傳統文化,又能帶來視覺享受的電影,還是稍顯不足了。
《龍虎武師》
作為今年評分最高的紀錄片之一,《龍虎武師》集結了洪金寶、袁和平、錢嘉樂等一衆華語電影中最權威的國術大咖,全方位講述了香港動作電影黃金時代的風風雨雨。
原來那些年我們在港片中看到的一幕幕天馬行空、匪夷所思的大場面,都是由這些出身低微、敢于拼搏的武打替身演員用命“搏”出來的。
通過《龍虎武師》,觀衆們不僅能看到香港動作片的興衰史,還能看到隻屬于香港電影的那種“市井精神”。
無論是港片愛好者,還是普通影迷,都能被這群具有專業拼搏精神的人所感動,但本片僅不到100萬的票房,讓這份感動變得有些無處安放。
《一直遊到海水變藍》
闊别大銀幕三年之後,賈樟柯用一部紀錄片重回觀衆們的視野。
《一直遊到海水變藍》以四位現代文學作者的口述,帶我們走入故鄉,用文學和影像的方式了解這個社會的飛速變遷。
包羅萬象的視角,既讓電影成為鮮活的個人成長史,也從作家角度展現了他們對鄉土文藝創作的深厚感情。
600多萬的票房成績,對于賈樟柯來說已經不算太差(在威尼斯電影節獲得金獅大獎的《三峽好人》,票房隻有30.4萬元),而在如今這個時代,也許隻有他還在堅持自己的表達。
《五個撲水少年》
《五個撲水的少年》于今年的國慶檔和觀衆見面,但最後僅有6200萬左右的票房入賬。
映前被各方看好的“青春片黑馬”最終還是沒有逆襲成功,熱血少年們在戲裡戲外都黯淡離場。
在電影裡,五個普通的高中生誤打誤撞學習花樣遊泳,可等待他們的卻是沒有場地、沒有教練、以及各方阻撓等重重壓力;
而電影之外,這部沒有知名演員、沒有檔期優勢、沒有任何噱頭的青春片也面臨着“無人知曉”的困境。
哪怕影片的豆瓣評分從開分6.8上漲至7.4,哪怕導演親自開直播連麥宣傳電影,甚至上了微網誌熱搜(#五個撲水的少年導演連麥九次被拒#),最終的結果還是不夠理想。
不過好在導演宋灏霖并沒有是以氣餒,他的新片《窩囊廢》依舊聚焦熱血的小人物,依舊是一部小而美的青春片。
《蘭心大劇院》
盡管集結了鞏俐、趙又廷、小田切讓等衆多國内外知名的演員,婁烨導演的新片《蘭心大劇院》最終的票房也隻有區區2170萬。
《蘭心大劇院》可能是婁烨處理現實與虛幻、舞台與身份之間最迷離的一部作品了。
影片從引子開始就消解掉了戲内戲外,把觀衆扔進台前幕後去判斷,穩定的時間連續性和忽明忽暗的空間場景,兩者一直在進行暧昧的拉扯。
我們最終進入到的,是于堇自己永遠分不清虛情還是真意的生涯劇,她作為棋子一顆,随着局面的步步緊逼,她注定要在這動蕩的時代裡風雨飄搖。
而這樣具有導演個人氣質和頗具先鋒性質的電影,絕對是當下中國電影市場的一塊瑰寶。
多年之後婁烨導演依舊銳氣不減,他依舊走在中國電影的最前端。
《野馬分鬃》
除了《五個撲水的少年》之外,今年最讓人“遺憾”的青春片就當屬《野馬分鬃》了。
影片融合了青春叛逆,現實主義,喜劇無厘頭等多種風格,通過青年阿坤的所見所聞,彰顯着屬于當下年輕人的蓬勃生命力。
《野馬分鬃》有一種很難得的魅力,它沒有什麼故事,而是通過一系列外在行為來呈現一個人的心理狀态。
導演捕捉到了一種無聊閑散的狀态,是以片中的大量細節和配角反倒比大部分青春片都更加鮮活和真實。
不過1174萬的票房成績和貓眼7.2分的“慘淡”分數,展現了這部有才氣的新人新作與當下市場的“距離”。
但沒事,未來仍可期。
以上就是小萬推薦的10部國産“冷門”佳作,不知道你看過幾部呢?
回顧即将過去的一年,又有哪部作品是你的個人最佳呢?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們分享~
2022年,讓我們繼續用電影浪漫現實吧!
注:本文部分圖檔來源于豆瓣及網絡,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系我們。
【斯諾往期文章】
點選即可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