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英
“雙11”即将來臨,阿裡巴巴宣布全面更新“公益寶貝”項目,聚焦幫助困境人群、增加商家公益專屬辨別和鼓勵消費者分享公益項目。當你在天貓下完一單并收到包裹,一筆2分錢或更多的善款,将經由“公益寶貝”幫助到一名空巢老人或留守兒童。消費者在淘寶搜尋“公益寶貝”,可進入公益活動頁面檢視自己的“愛心足迹”、“累計貢獻”、“參與項目”,愛心商家也将獲得更多的展示。
很多人都記得15年前的一個愛心故事:蘇州患癌教師周麗紅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開設網店“魔豆寶寶”堅強撫養孩子,感動了無數消費者和愛心商家。淘寶與紅十字會合作上線愛心捐贈管道,商家在商品名稱中添加關鍵詞“魔豆寶寶”,訂單成交後即可向愛心賬戶捐贈,善款用于周麗紅繼續治療和資助其女兒生活學習。從一個愛心故事“發芽”、成長為知名公益項目,“公益寶貝”15年曆程以及此次全面更新,是中國網際網路公益可持續發展的生動寫照。
一位資深公益人士說得好:真正好的公益無需拷問人性。有些公益活動搞“勸捐”甚至“逼捐”,對沒有捐款或被認為捐得不多者冷嘲熱諷,或者在某些特定領域、場合釋出“催捐令”,向“少捐”、未捐者施加壓力,如此拷問人性實在令人不适。好的公益不拷問人性,首先就是要自然而然、順勢而為,不搞強迫或變相強迫,也不設定很高的進入門檻,不讓參與者在物質上、道德上面臨很大的壓力或困境,不讓商家和消費者望而生畏知難而退。
好的公益不拷問人性,其次要為公衆參與公益創造友好的環境,提供便利的條件和優質服務,讓更多人能夠在更多樣場景、以更多元方式參與公益,努力實作“人人皆可公益”、“一切皆可公益”。一份“公益寶貝”一般設定為2分錢(商家可選擇設定更高金額),消費者下一次單,商家捐出設定金額的款項;消費者分享“雙11”特定公益項目并獲得好友助力,平台以消費者名義為此多捐1元錢。即時同步、海量小額、便捷高效,參與者越來越多,使參與成為“易行”,使公益成為“共易”。
好的公益不拷問人性,還應盡量讓所有參與者都獲得一定的回報或補償,包括物質上、精神上或社會性的回報或補償。公益是公共性互動行為,不應是完全單向的付出與犧牲,除少數特殊情況外,公益應當讓參與者也成為受益者,實作多方合作共赢的“帕累托最優”。網際網路公益主要有平台、商家和消費者(使用者)三方參與主體,在“公益寶貝”等“交易捐”模式(捐贈前置至交易環節)中,愛心商家直接進行了捐贈,是以通過增加商家公益專屬辨別、鼓勵消費者分享公益項目,讓愛心商家得到更廣泛展示,獲得直接的回報或補償。
中國網際網路公益方興未艾,發展前景令人期待,大力遏制詐捐、騙捐、虛假陳述、善款管理不力等亂象,是目前網際網路公益亟待解決的問題。在這方面,網際網路技術仍具有突出的特色與優勢,如區塊鍊具有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體維護等特征,将公益流程中的捐贈資訊、資金流向、受助人回報等資訊在區塊鍊上存證,經過加密處理後向社會公開,有利公衆參與和監督。
真正好的公益無需拷問人性,但要努力讓公益更加公開透明、安全可靠,讓各方參與者順心、放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