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十三言詩:鄉愁到底有多愁?(原創)

濃濃鄉愁,故土情懷。

鄉愁無盡,思念成詩。

中國十三言詩:鄉愁到底有多愁?(原創)

鄉愁,到底是誰的愁?

中國五千年文明的曆史長河裡,始終流淌的不僅僅是激情澎湃的歲月,還有那“萬語千言道不盡”的鄉愁。

中國人的鄉愁,源頭在《詩經》。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出征邊關的将士,凱旋歸家時的所見所聞,觸動心弦,千古傳誦。

鄉愁,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相去萬餘裡,各在天一涯。”,這是古詩十九首最著名的相思亂離之歌。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是李白的鄉愁。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是王維的鄉愁。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這是賀知章的鄉愁。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是王安石的鄉愁。

……

中國人的鄉愁,是政治精英的心結,是戍邊将士的情懷,是文人騷客的傷感,是離家遊子的思念,悠悠千年,綿延不絕。

中國十三言詩:鄉愁到底有多愁?(原創)

鄉愁,到底在愁什麼?

古人的鄉愁,不外乎思親、思鄉、思故。

今人的鄉愁,依然逃不出家與國的範疇。

或許,我們愁傳統的消逝,愁童年的遠離,愁家鄉的衰落,愁淡薄的親情……

直到1972年餘光中的《鄉愁》問世,中國人心中那份強烈的思鄉之情噴薄而出,那份深沉的曆史感和家國情懷達到沸點。

他,也被稱為“以鄉愁之詩撼動億萬華裔”的詩人。

鄉愁影響之廣、影響之深,連餘光中本人不得不感慨:“《鄉愁》已經變成了我的名片,很多人認識我之前都會接到這張名片。可是現在這張名片變的太大,把我整個人都遮住了。”

我們至今還記得,2011年12月11日,餘光中在華南理工大學講學時,親自朗讀了自己為《鄉愁》續寫的第五段:

而未來,

鄉愁是一道長長的橋梁,

你來這頭,

我去那頭!

不管鄉愁是郵票、船票也好,是墳墓、海峽也罷,你我之間都需要搭建一座橋梁!

不得不承認,如今,回家近了,鄉愁卻淡了。

于是,國家層面号召: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于是,我們重讀那句:“别走得太快,等一等靈魂”,感動莫名!

中國十三言詩:鄉愁到底有多愁?(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