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AI财經社 薛永玮
編輯/ 遊勇
今日的A股,新出了一個雷人的“切腹”概念股。
事件源于最近諾德股份副總經理陳郁弼在朋友圈的一條動态:“請大家支援諾德,明年市值沒有五百億,我切腹謝罪。”文字下方,還配有一張他在某峰會上的演講海報。從10月26日開始,這則“500億市值軍令狀”截圖,在網絡上傳播開來。
一些投資者已經聞風而動。在諾德股份的股吧裡,有股友表示,“沖着切腹,我今天也要買一手”。也有股友表示,這是公司高管炒作公司股價,“開始玩娛樂圈那一套,故意失誤,強行帶貨”。
10月27日,諾德股份股價大漲,收盤價為25.10元,漲幅6.54%,創曆史新高。
此事很快引起了證監會的注意,上海證券交易所火速發函,“請你公司收到本工作函後立即披露并予以整改”。諾德股份在回應中稱,事發于10月22日晚,截圖中陳郁弼的有關言論,是在設定微信朋友圈少數朋友可見時操作失誤,釋出的對象隻是小部分的朋友。并稱,其本人在發現後短時間内已立即删除了該内容。
諾德股份強調,截圖中涉及公司未來市值的展望系基于個人對于電新闆塊證券市場的展望,“未對任何人進行投資建議,亦不代表公司立場”。

諾德股份澄清公告截圖
諾德股份哪來的底氣?
這家“玩命薦股”的公司到底是什麼來頭?
公開資料顯示,諾德股份前身是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創辦的長春熱縮材料廠,目前的主營業務是锂離子電池用電解銅箔的研發、生産和銷售,其産品主要應用于锂電池的生産制造。
锂電池是當下最為火熱的賽道,在新能源汽車的帶動下,甯德時代等行業龍頭的股價已經創下了曆史新高。而諾德股份也踩中了風口,在高管發出雷人言論之前就已經漲了不少,堪稱是今年的一隻大牛股。
目前,諾德股份在輸變電裝置的118家公司中總市值排名第7,是小有名氣的新能源锂電池材料供應商。2018年和2019年,甯德時代是諾德股份锂電池銅箔的第一大客戶,共實作銷售收入3.95億元和4.85億元,占當年總營收的約兩成。
受益于整個行業的火熱,諾德股份2021年中報顯示,營收為20.08億元,同比增加153.42%,歸母淨利潤2.01億元,同比暴增超12倍,其業績表現較為亮眼。而諾德股份的股價從6.64元的最低點漲到了25.10元,總市值351億元,股價翻了近4倍。不過,若要達到陳郁弼口中的“五百億市值”,還需要繼續上漲大概50%。
諾德股份的發展仍然有一定波動性。今年9月,諾德股份拟定增22.88億元時,證監會就關注到,2018至2021年上半年,諾德股份營業收入雖較為穩定,但淨利潤波動較大;應收賬款餘額較高,今年半年度應收賬款餘額達到15.99億元;并且貨币資金、短期借款、長期借款餘額較高。從更長期的發展來看,受銅箔價格周期性波動的影響,諾德股份近十年的業績波動性也較大。
而作為一位副總,陳郁弼這麼賣力也與自身利益密切相關。公司股價上漲,他是直接受益者。
2016年,在産業鍊深耕多年的陳郁弼,被提名擔任諾德股份常務副總經理。從公司的一些安排來看,諾德股份對這位高管頗為器重。
今年2月,諾德股份推出了首個股權激勵計劃,向公司骨幹授予3000萬份股票期權,授予價格為7.55元/份。其中,陳郁弼獲配份額最多,達155.61萬份。而如今,諾德股份的股票價格已經超過了25元。這也意味着,減去成本價,陳郁弼已經從股權激勵中獲利超過2723萬元。
不過,行業内人士也指出,上市公司高管如此随意地吹捧和預測公司股價,涉嫌違規。
根據《上市公司資訊披露管理辦法》的規定,資訊披露義務人在公司網站及其他媒體釋出資訊的時間不得先于指定媒體,不得以新聞釋出或者答記者問等任何形式代替應當履行的報告、公告義務,不得以定期報告形式代替應當履行的臨時報告義務。
26日晚間,上交所也向諾德股份下發監管工作函,要求公司和相關責任人對此事予以高度重視,“公司全體董事、監事和進階管理人員應當加強公開釋出資訊的審慎,避免釋出重大敏感資訊、可能引起市場誤解及影響公司市場形象的不當言論。”
禍從口出的高管們
在A股市場中,禍從口出的高管并非個例。
最近被送上熱搜的千億“牙茅”高管就是其中之一。10月17日,通策醫療的股價連續兩個交易日跌停。有股民質疑,“通策醫療的股價,這樣一點業績,維持這麼高的價格,買這公司股票的,都是活該被殺的豬。”
對此,通策醫療董事長呂建明親自在雪球上回複稱,“(這)不是我們歡迎的股東,他們買我們的股票是我們的恥辱。”在呂建明與質疑者的互怼中,還出現了“比廁所還臭的嘴巴”等措辭。
這場互怼持續了多日。呂建明發文表示,自己幾年來被幾十個馬甲,幾千條私信“天天糾纏,诽謗謾罵”。并發微網誌寫道,“心靜易求長世法,氣狂難與少年時”。不過,董事長的怒氣并沒能止住股價下跌的趨勢,截至今日,通策醫療股價仍然沒有反彈的勢頭。
要論高管對投資者的影響,千山藥機的故事更為悲涼。2019年5月,小股東在股東大會上問“血汗錢能否拿回來”,千山藥機董事長劉祥華表示,“你本來就是來賭博的,而我們的股票正好符合你。”2020年9月,千山藥機以平盤退場,在退市整理期,千山藥機收獲了29個漲停闆。有投資者表示,“55萬縮水成了幾千塊”。
成功的企業家也遇到過類似事件。2019年1月16日下午,自稱“對股市是文盲”的董明珠,在格力電器的臨時股東大會上,不僅提前曬出了格力電器2018年營收、納稅等資料,還對股東關于分紅、接班人、銀隆新能源等敏感問題知無不答。
當天晚上,格力電器火速釋出2018年業績預告,但還是沒能成功“補鍋”。因為提前披露了業績資訊,幾個小時之差,董小姐也被廣東證監局出具了警示函。警示函稱,董明珠應認真吸取教訓,切實加強對證券法律法規的學習,規範對外釋出資訊的行為。
回到本次“切腹”事件,兩天後,諾德股份也将披露2021年三季報,“切腹”故事将有何後續,隻能靜觀到時候的市場表現。此前,樂歌股份董事長項樂宏因為控訴基金公司平安資管而被推上熱搜。樂歌股份的股票也在次日迅速上漲,交易量大增。但樂歌股份很快就被打回原形,股價回落。
畢竟,靠雷人言論吸引眼球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本文由《财經天下》周刊旗下賬号AI财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管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