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愛爾蘭人:如何了解中國?第一步,忘記上帝

作者:混沌錄

“文化作為人最核心的内在因素,決定了人之是以為人,此人之是以非彼人。占有文化、支配文化、創造文化的意識和能力,彰顯着人與人的根本差别。”

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化往往是經由曆史變遷、人文更疊、思想變革等等沿溯而來,絕非一蹴而就便有今日之狀況。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有着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其間來曆便是如此。

若将時間定格在遠古時期人類誕生,大抵便可以将世界各國的文化放在同一起跑線之上,而經由不同的環境、遭遇等等導緻不同地區之人宏觀下有着大緻相同的走向,卻在細分之下走向不同的道路。

通俗來講人類誕生皆是一張白紙,經由不同曆史筆墨的繪畫,方才鑄就今日國與國各自璀璨的不同文化。

愛爾蘭人:如何了解中國?第一步,忘記上帝

一、了解中國文化的第一步

國與國之間互相了解的本質一如人與人之間的“求同存異”。若是以逆向思維對待便是剝除不同之部分,自相同處作為基礎去看看待不同,以此尋求共鳴與了解。愛爾蘭人所言“如何了解中國?第一步,忘記上帝”其間所謂第一步便是摒棄彼此之間的不同。

以點見面,之是以“忘記上帝”便是正視愛爾蘭與中國之間宗教文化這一部分的巨大差異,在了解中國的過程之中要将之暫時剔除,唯有如此才能夠客觀的看待了解并認識中國。

天主教乃是愛爾蘭當地的主要宗教,約有總人口92%的愛爾蘭人是天主教的信徒。整體來看愛爾蘭是歐洲少有的幾個虔誠信仰宗教的國家之一,于1973年時定期彌撒出席率超過90%。天主教教義更是愛爾蘭社會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基礎所在。

愛爾蘭人:如何了解中國?第一步,忘記上帝

從某種角度來看,愛爾蘭的總體文化受到天主教極其深重的影響,相較于總人口而言天主教信徒的龐大基數,注定愛爾蘭人民即便并非天主教信徒,亦要受制于宗教文化。

因為普及程度,使得宗教教義一定程度上成為了社會秩序的公約。從愛爾蘭離婚和堕胎的情況少見便可以窺見宗教文化對于愛爾蘭文化的影響。

是以愛爾蘭人想要了解中國務必是要摒棄宗教文化之後進行認識,若是去了解其它天主教盛行的國家或許并非難事,畢竟彼此之間整體文化雖然有着不同,但宗教這一大組成部分的相同,乃是雙方之間可以共鳴的點。

然而對于中國而言,這些顯然是并不存在的,若是以此觀念看待中國,不僅了解困難重重,甚至不乏是以将中國視為“異端”。

中國宗教文化亦是傳統文化的一大組成部分,即便時至今日依舊在生活之中廣泛存在,如道教、佛教等等。

愛爾蘭人:如何了解中國?第一步,忘記上帝

然而與愛爾蘭截然不同的則是,宗教文化雖然悠深且龐大,宗教人士亦是數不勝數,但實質上相較之于中國整體的人數而言實屬一少部分而已。是以,中國人整體而言是不信宗教的。

中國無論古時今日宗教存在絕不至于覆寫到全國絕大部分人的程度,其間首要原因在于中國内部人口數量龐大,其次則是中國内部的宗教林立,無論是道教、佛教等興盛也不過一時罷了,兩者之間素來互相壓制着發展,并未呈現出完全一邊倒的趨勢。

此外另有至關重要的一重原因便在于“民,神之主也,是以聖人先成民而後緻力于神。”簡而言之,所謂神明是由古代聖人教化人間、積聚功德之後所成,究其本質依舊是由人而來。

如道教祖師“太上老君”與道家學說開辟者老子之間的關聯。是以,便産生了中國人“敬畏神卻不信神”的傳統,由此宗教觀念是根本無法在中國境内完全盛行的。

愛爾蘭人:如何了解中國?第一步,忘記上帝

此外,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頗多、分支脈絡龐大,宗教文化隻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并不同于愛爾蘭教義對于公衆通俗認知的影響。

中國早在先秦時期便各類思想百花齊放、争相璀璨,其間諸子百家之思想無疑是為中國人帶下了卓越的思想基礎,而這些是包括愛爾蘭在内的其它國家所不具備的。同時中國内部的思想形式亦有如同天主教對于愛爾蘭這般的存在,便是影響中國幾千年發展的儒教文化。

若是了解了儒教文化那麼了解中國自然簡便許多。而一如對于愛爾蘭人了解中國的“忘記上帝”,中國人想要了解愛爾蘭等西方國家的基礎便在于“忘記儒家文化”。

此外“忘記上帝”亦在于中國人本身并未将信仰拟人化,而是将天地之間的規律歸咎于“道”,而道無形無質卻又無處不在,維持着世間萬物運轉。西方人善于将此認定為“上帝所為”。是以,“忘記上帝”同樣意味着客觀對于事物發展規律。

愛爾蘭人:如何了解中國?第一步,忘記上帝

二、中國文化的特點

愛爾蘭人了解中國文化的第一步“忘記上帝”在于摒棄彼此之間的不同。而愛爾蘭文化與中國文化之間的不同并非僅僅宗教文化。其間各自習俗、飲食等等皆是大相徑庭的。

除卻這些之外,中國文化的廣度、深度、長度乃是其它國家所不具備的,而在愛爾蘭人了解中國的過程之中這一部分亦是要暫且摒棄的。

除卻上述中國文化的璀璨發展時期先秦諸子百家,以及自漢朝開始延續千年的“獨尊儒術”之外,中國文化亦在方方面面與西方整體文化存在着差異。即便中國内部亦因地域差異存在諸多不同。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之一的圖騰文化亦是愛爾蘭等其它國家人民所不能夠了解的。中國人時常自稱為“龍的傳人”。中國古代帝王更是以“真龍天子”自居,有着非常重要權威象征。

愛爾蘭人:如何了解中國?第一步,忘記上帝

龍是一種經由中國傳說虛構而來的動物,具有蛇身、蜥腿、鷹爪、蛇尾、鹿角、魚鱗、口角有須、額下有珠的形象,從某種程度來看是遠古先民積聚百獸之特點而人為塑造的百獸之主形象。

龍在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龍與鳳凰、麒麟、龜一起并稱“四瑞獸”,青龍與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國天文的四象。一部《山海經》的存在亦是中國圖騰文化的典範,其間神獸異獸從現有角度來看,乃是先人臆想而來。但是從中凸顯而出的則是先人之智慧與創造能力。

諸如上述之圖騰文化在現實之中呈現為對于異獸的崇拜,一如經商之人素熱衷于佩戴貔貅,而它的寓意則是招财進寶、辟邪和轉運。是以中國人并非沒有信仰,而是世間萬物皆可作為信仰而存在。

而這些本質上隻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冰山一角而已。毫不誇張的講整個東西方文化能夠并列而存,其中東方文化的核心便在于中國傳統文化。

位于東方的日本、南韓等等國家,在曆史運轉過程之中皆是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很大熏陶方才形成了自身的“地區性”文化,可以看作中國文化的分支。為何東方國家互相之間可以更大程度的互相了解?便在于中國傳統文化在其中的影響。

愛爾蘭人:如何了解中國?第一步,忘記上帝

三、愛爾蘭人了解中國的第二步“求同”

實質上上述無論宗教文化抑或着中國傳統文化、愛爾蘭國家文化等彼此之間的差別,皆在“忘記上帝”這一範疇之内。而這一做法乃是愛爾蘭人了解中國的第一步,經由這一步之後彼此之間可以視之為“大緻相同”的存在。

所謂“求同存異”實施的過程之中,往往建立在暫且摒棄不同這一基礎之上,在此之後找尋到相同之處,繼而以此去看待不同,便可以真正的求同存異,以達到互相了解。

而愛爾蘭人雖然與中國人之間大相徑庭,但實質上亦有不盡相同之處,而這些共同之處恰恰可以作為愛爾蘭人了解中國的接觸,以此來作為向外延伸的原點。

愛爾蘭人:如何了解中國?第一步,忘記上帝

中國文化影響之下,中國人普遍較為含蓄,往往在頻發的辯論之中亦會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是以多數外國人眼中中國人不善于辯論,畢竟中國人委婉而不直接,在辯論之中并不會出現真正的“不死不休”。

實質上中國沒有辯論顯然是虛言,自古以來中國人内部的“争道”“辯法”屢見不鮮,而若往微小之處說中國人吵架亦非常常見。但往往中國人無論各種場合的委婉,隻是在于一個“不争”“折中”等等傳統理念影響之結果。

對于愛爾蘭人,這一點亦是他們的特質,即便處于西方國家整體的文化環境影響之下,愛爾蘭人依舊如同中國人一般,為人處世較為“柔和”。是以也被西方部分國家稱為“不思考”等等為人诟病。

究其本質,中國人與愛爾蘭人的這一特質是為了與周邊的人與事更好的融洽相處,以期維持一種相對而言的“和”。中國人素有“家和萬事興”“以和為貴”等理念。而在這一點上雙方顯然是不盡相同的。

不僅于此,中國人與愛爾蘭人之間的相同之處還有許多,而這些相同抑或着相似的地方顯然是能夠使得雙方達成一種共鳴,也就是所謂的“求同”。經由求同之後便是“存異”的過程。

站在相同的基礎上将之前所摒棄的不同之處再度拾起,去探索其中的差異與不同,并正确看待了解。“求同存異”的整體過程便由此而告終,經此之後愛爾蘭人想要了解中國自然簡單許多。

不僅僅是對于國家與國家的差別,人與人之間亦是如此,将不同之處暫且放下,尋求彼此之間的共鳴,繼而找到切入點之後,再折返而歸正确了解差異與差別,方才能夠“求同存異”達到互相了解的結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