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Griffintown,淡出的愛爾蘭人社群,三個黑幫地盤?在蒙特利爾,有兩個已經不複存在的老社群——Griffintown and Goose Village。這兩個社群曾經位于蒙特利爾市中心西南部,老港的西面。現在,這裡成了蒙特利爾市西南區Pointe-Saint-Charles社群的一部分。

作者:老陳雜練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在蒙特利爾,有兩個已經不複存在的老社群——Griffintown and Goose Village。這兩個社群曾經位于蒙特利爾市中心西南部,老港的西面。現在,這裡成了蒙特利爾市西南區Pointe-Saint-Charles社群的一部分。</h1>

但是,在19世紀,這裡曾經是幾千愛爾蘭移民(大部分信奉天主教)的安家之所,其中大部分人用他們的雙手建成了今天的維多利亞大橋、市内外鐵路線、北電大廈等建築物。

Griffintown,淡出的愛爾蘭人社群,三個黑幫地盤?在蒙特利爾,有兩個已經不複存在的老社群——Griffintown and Goose Village。這兩個社群曾經位于蒙特利爾市中心西南部,老港的西面。現在,這裡成了蒙特利爾市西南區Pointe-Saint-Charles社群的一部分。

今天,這裡的居民已經與19世紀的情況大不一樣,Griffintown and Goose Village完全成為了一個多族裔社群。盡管如此,愛爾蘭社群還是訴求将這裡作為北美愛爾蘭人的故鄉之一加以保護。

如果沒有早期移民的艱苦勞動,就沒有蒙特利爾今天的繁華。Griffintown and Goose Village這兩個老社群正是前輩移民打拼的見證。因為食物缺乏,環境惡劣,疾病流行等原因,很多愛爾蘭裔天主教徒都死于非命,幸存下來的主要定居在魁北克城和Griffintown and Goose Village。

今天,在維多利亞大橋附近的一塊黑色岩石,就是人們紀念這些前輩的寄托。戰後重工業的崩潰與Lachine 運河的斷航,都使得這兩個社群成為本地最貧窮的社群。到今天為止,這裡還是低收入人群的主要聚集區。

政府和社會各界也在努力改變這個社群的現狀,對這裡進行改造和建設。但是,拆遷、土地平整、環境規劃等成本費用都不是在短時間内解決的,是以,一些重要工程和大型項目一直延誤不決。現在,讓我們先對Griffintown做一個大緻的了解。Griffintown曾經是蒙特利爾市中心偏西南一帶居民區的俗稱。

從1820年到1960年期間,這裡的主要居民是愛爾蘭移民和他們的子孫。在地理位置上,這裡曾經是Lachine運河北部St.Ann小區的一部分,這個小區北部以Notre-Dame街為界,東面是McGill街。在1840年建設城市軌道交通之前,這裡曾經是蒙特利爾老城最早最大的延伸社群。詞源Griffintown的名稱來自人名Mary Griffin。

1799年,Griffin從Thomas McCord企業獲得了這片土地。1804年,這位女士聘請測繪師Louis Charland将這片土地重新劃分,并且規劃了一些街道。Griffin的丈夫Robert先生是一家肥皂廠的業主。在經營自己産業的同時,1817年 ,他又加盟蒙特利爾銀行,成為該銀行第一位雇員。

Griffintown,淡出的愛爾蘭人社群,三個黑幫地盤?在蒙特利爾,有兩個已經不複存在的老社群——Griffintown and Goose Village。這兩個社群曾經位于蒙特利爾市中心西南部,老港的西面。現在,這裡成了蒙特利爾市西南區Pointe-Saint-Charles社群的一部分。

曆史

Griffintown最早的居民是十九世紀愛爾蘭裔普通移民勞工,他們大多沒有一技之長。這些移民前輩來這裡開鑿運河,建設工廠,建造維克多利亞大橋,鋪設鐵路,還參與了蒙特利爾港口的建設。

這個愛爾蘭裔社群主要集中在St. Ann天主教教堂附近居住。這座教堂是1854年建成開放的,位于當時的McCord (現在的 Mountain Street)大街與Basin大街的街角。這裡有一處叫Gallery Square的地方,這個地名取自Gallery兄弟:本地最大的面包商John Daniel Gallery及其兄弟、蒙特利爾市議員Daniel Gallery,後者還是本地學校專員、國會自由黨議員。

二十世紀初,這裡的愛爾蘭人逐漸被猶太人、意大利人、烏克蘭人、法語族裔移民等替代。從1941年開始,愛爾蘭人就成為這個社群的少數族裔。從1950年開始的戰後經濟蕭條使這裡的人口大量減少。

Griffintown,淡出的愛爾蘭人社群,三個黑幫地盤?在蒙特利爾,有兩個已經不複存在的老社群——Griffintown and Goose Village。這兩個社群曾經位于蒙特利爾市中心西南部,老港的西面。現在,這裡成了蒙特利爾市西南區Pointe-Saint-Charles社群的一部分。

從1959年開始Lachine運河的航運地位也大大降低。1962年,Griffintown被稱為“輕工業”社群。進入60年代之後,很多工廠被拆除,為Bonaventure Expressway(現在的10号高速公路)和停車場騰地方。1970年,St. Ann教堂也被拆除,變成了現在的Parc Griffintown-St-Ann公園。

在這個公園裡面,有幾段St. Ann教堂的地基仍然清晰可見。公園的長椅正是教堂内長椅的位置。到1971年,Griffintown的居民隻有810人。1990年,這一帶改名為“Faubourg des Recollets”,有一些老社群遺迹被保留下來,成為本地文化遺産的一部分。現在的Cité Multimédia和McCord Museum.就是建設在老社群廢墟的地基上的。

文化

Michel Régnier曾經以這裡1972年的社群生活為主題拍攝了一部電影。影片中使用了老Griffintown的檔案照片,以及幾位老居民的訪談錄。這部影片主要表現了這個社群的全貌,曆史沿革,以及居民的日常生活。

2003年,Richard Burman制作了一部名為Ghosts of Griffintown的紀錄片。在這部片子裡,開頭先講了一個妓女Mary Gallagher的故事。

據說,這位妓女在1879年被虐殺之後,每七年都會來到William大街上尋找自己的頭顱。接下來,以一種隐喻的方式,電影講述了這個社群本身的命運:正如那位被害的妓女那樣,Griffintown社群自己也隻剩下靈魂還在而已。

Alan Hustak還寫過一本書,書名為《The Ghost of Griffintown》,詳細地講述了Mary Gallagher兇殺案的細節。Lisa Gasior也曾經發起了一個名為Griffinsound Project的運動,通過步行的形式來紀念這個社群。

黑幫

在地下社會,Griffintown是愛爾蘭黑社會幫派 “西部幫(Gang de l'ouest)” 的傳統地盤,但是也是印第安原住民幫派和猶太人幫派争奪最激烈的社群之一。

西部幫派建立于二十世紀初,Peter Ryan從少年時期建立幫派,一直管理幫派到1984年。那年,Ryan壽終正寝,是為數不多得以善終的黑社會幫派領袖。Ryan的接班人是Allan Ross,被認為是北美最有實力的5位毒販之一。

當然,與蒙特利爾很多其它地區一樣,黑社會為地盤也經常争來搶去,Griffintown的情況也是如此,西部幫與附近的印第安原住民幫以及猶太人幫等經常在這裡發生沖突,制造一些諸如房屋和汽車縱火、毆打甚至殺害敵對幫會成員等類似事件。當然,偶爾也會殃及池魚,傷害附近居民。

Griffintown,淡出的愛爾蘭人社群,三個黑幫地盤?在蒙特利爾,有兩個已經不複存在的老社群——Griffintown and Goose Village。這兩個社群曾經位于蒙特利爾市中心西南部,老港的西面。現在,這裡成了蒙特利爾市西南區Pointe-Saint-Charles社群的一部分。

為了不使朋友們害怕,我就不在這裡絮叨這些黑幫成員們在Griffintown做的那些事兒了,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看本地著名記者D'Arcy O'Connor 寫的書《Montreal's Irish Mafia》,在SCRIBD平台,電子書30天免費。

房地産

我們以前曾經給大家專門介紹Griffintown靈異現象的時候,曾經提到,這個社群交通便利,景色優美,距離市中心很近,吸引了大批年輕人來這裡居住。

Griffintown房地産市場最大的特點就是幾年來大量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樓的上市。因為上市密度很高,是以很多當地人擔心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供應過多,會對自己投資的物業回報産生影響。

不過整體看來,盡管Griffintown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大樓建設的步伐沒有減緩的迹象,但是房價似乎也并沒有受到沖擊,該上漲還在上漲。

隻是在近期,因為疫情的影響,新移民和留學生的急劇減少,蒙特利爾市中心及其周邊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整體漲幅不如其它類型的房屋那麼明顯,甚至出現了小幅回落,是以,投資者也對Griffintown房地産的投資信心也受到了影響。

Griffintown,淡出的愛爾蘭人社群,三個黑幫地盤?在蒙特利爾,有兩個已經不複存在的老社群——Griffintown and Goose Village。這兩個社群曾經位于蒙特利爾市中心西南部,老港的西面。現在,這裡成了蒙特利爾市西南區Pointe-Saint-Charles社群的一部分。

當然,本地很多人在自己的部落格平台上也建議喜歡在Griffintown居住的朋友們優先考慮購買圖紙房,也就是計劃建設或者正在建設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房屋。

這樣的房屋價格優勢稍微明顯一些,房屋内部裝飾基本上也允許買家進行一些個性化設計和調整。而且,很多開發商還贈送大部分家用電器。

當然,這類房屋需要交定金後等待,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嚴重一些的情況如房地産開發商管理不善成爛尾樓、勉強能接受的情況如交工延誤、個性化設計使得額外費用增加等。

本文最早發表在“安妮資訊港“微信公衆号,原作者是老陳的媳婦安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