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相信大家一定認識。他是洋務運動的領袖,與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并稱為中興四大名臣。在清末這個一堆“爛事”的朝代裡,他殚精竭力維系着大清最後的榮光。不管做得怎樣,李老先生确實實屬不易。但很有意思的是,在大洋的另一端美國,竟然出現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美食,叫“李鴻章雜碎”。

當年本ID在旅美期間,第一次看到這菜名實屬差異。這“雜碎”在本ID的記憶中屬于“貶義詞”,時常出現在一些罵人的橋段中,比如說“我要宰了XX那個雜碎”,而當時的老外服務員卻強力推薦這到菜肴,所是中國名菜。那麼這所謂的李鴻章雜碎的來曆,到底是怎樣的呢?這首先要從李鴻章訪美的時候說起。
當時是1896年,正值洋務運動時期。李鴻章組織了考察團去美國尋找富國的經驗,抵達紐約市後受到美國政府的隆重接待。美方宴請的飯局一多,李鴻章自己也不太好意思了。作為大國重臣,雖然是來是尋“求強國之法”,但也不能丢了“國威”。老美這邊頓頓好吃好喝招待着,我這邊也得“意思意思”吧。
正所謂“禮而不往,非禮也”。于是李鴻章也決定做個局,來回請一下當地的政府官員。但是美國人喜歡吃啥,李鴻章是完全不了解的。隻能根據外面有啥賣的,就讓團裡的廚師學着做一點。好在美國菜的難度不大,翻來覆去就這幾樣。廚師們很快就學會了。
但李鴻章想一下,純粹的西餐不行,漢堡、牛排、沙拉都太簡單了,随便一個餐館都有,請客吃這些沒有大國的“儀式感”。是以還需要來些中式的硬菜,這樣才能展現出中國特色。但是,中式硬菜需要中國的輔料加持。在那個時候的美國本土,油鹽醬醋的味道和中國的完全不同,更别提中國特有的火腿、幹香菇等佐料了。是以,廚師團隊做出的中式菜肴完全沒有中國本土那種“味道”。
于是,李鴻章召集廚師,讓大家想想能不能開發一下中西合璧的新式菜肴。但是想要達到中西合璧就像是搞洋務運動一樣不容易,試做的菜式,不是賣相不好看,就是味道過于“奇葩”。完全上不了台面。
眼看着,就要到宴會的那一天了。李鴻章實在沒招了,搖頭感歎到“治國如烹鮮一般......”,但李老爺子的脾氣是,實力再不濟也不能輸了氣勢。于是就一拍腦袋,讓廚師照常來做中式菜,反正那些老外沒吃過正宗的中國菜,沒嘗過真實味道,隻當是“喂豬八戒”管飽就成。
當時的美國,沒有中國菜,是以很多美國人對此都十分好奇。宴會當天,客人機會都帶着一家老小來吃“中國菜。雖然說上桌的中國菜根本不是“中國味道”,但客人們都很喜歡,吃得個風卷殘雲,很快,後廚的“餘糧”都不夠了。
客人來得太多,食材已經不夠了。這個情況是李鴻章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時候再讓人出去采購已然是不可能的。
“真是豬八戒吃雜碎......”主廚看了一眼宴會廳裡的情況說道。
“就是雜碎!”李鴻章突然想到了,于是讓主廚去将廚房裡剩下的那些剩下的“邊角料素材”全部收集起來。雖然說都是“邊角料”,但好歹食材都很不錯,有雞肉、海參、火腿、魚肚、鱿魚、腐竹、鴿蛋、魚肉、玉蘭片、冬菇、豬肚、幹貝。陸上跑的,海裡遊的,山上長得都齊備了。
雖然說李鴻章搞“政工”出身,但對烹饪也有一定的造詣。當即挽起袖子,親自下廚。将海參、魚肚、鱿魚、玉蘭片、腐竹切片,鴿蛋煮熟去殼。雞肉、豬肚、幹貝加上蔥、姜片淋上紹酒,然後上籠蒸透入味。
然後,把蒸好的雞肉、豬肚和火腿也切成片。幹貝搗散之後與魚肉一起揉成球狀,上籠蒸透。最後将所有的食材一起加上調料燒燴入味。
最後開始擺盤,取海碗一隻,從燒燴的各料中先将冬菇揀出平放在碗底,冬菇邊緣圍上鴿蛋,其它各料按花色打開,整齊排列入碗内,最後将各種碎料放入,澆入燴燒原湯,淋上麻油,澆淋在雜燴上面,頂上放鹹鴨蛋黃,最後菠菜梗插在蛋黃下面。一道“雜碎”就此完成。
“諸君就按照這個樣子來。”李鴻章說道。幾個廚師面面相觑,也管不了那麼多,全部發揮想象力,怎麼友善怎麼來,沒過一會兒,後廚的所有“雜碎”全被變成了海碗裡的佳肴端上了席。
雖然說是雜碎,但這道菜中,包含了各種“山珍海味”,是以十分鮮美。當時,紐約市的市長覺得特别好吃,便開玩笑說道:“最後才上這道美味的菜,是不是不想讓我們吃舒服啊?”
李鴻章笑着說道:“中國人向來喜歡将好東西放在最後,創造驚喜。”市長便問這叫什麼菜?,李鴻章一時語塞,想到“這總不能直接說是豬八戒吃雜碎吧?”但也不好意思不回答。于是隻能賠笑着說“吃雜碎,吃雜碎......”
市長當時吃得開心,沒明白其中的意思,但“雜碎”這詞聽進去了,于是就有了這道“李鴻章雜碎”。在酒足飯飽之後,正準備打道回府。但一出門,就被外面等候多時的記者們逮個正着。
見到那麼多閃光燈齊刷刷地對着,市長也夠豪邁,大談中國飲食文化,硬是将那道“李鴻章雜碎”給說成了中國的“國宴名菜”。就這樣,“李鴻章雜碎”便從這些記者的争相報道中傳遍了美國各地。成了美國人熟悉、中國人不明白的中國名菜。
很有意思的是,在美國開中餐館的人,因為要展現自己的中式菜最正宗,很多都将店名起為“XX雜碎”館,很多初到美國的中國人見了會深感好笑。特别是菜單上“李鴻章雜碎”,不同的店鋪中,做法也完全不同,煎炒蒸煮,各式各樣的都有,隻要是邊角料做成的料理,都可以叫做“李鴻章雜碎”。但最為正宗的李鴻章雜碎,味道更傾向于廣式菜系,講究的是食材本身的味道,不以濃油赤醬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