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鸿章在美国成“杂碎”,颇为奇葩的“中式”美食

作者:东逸简庐

李鸿章,相信大家一定认识。他是洋务运动的领袖,与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在清末这个一堆“烂事”的朝代里,他殚精竭力维系着大清最后的荣光。不管做得怎样,李老先生确实实属不易。但很有意思的是,在大洋的另一端美国,竟然出现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美食,叫“李鸿章杂碎”。

李鸿章在美国成“杂碎”,颇为奇葩的“中式”美食

当年本ID在旅美期间,第一次看到这菜名实属差异。这“杂碎”在本ID的记忆中属于“贬义词”,时常出现在一些骂人的桥段中,比如说“我要宰了XX那个杂碎”,而当时的老外服务员却强力推荐这到菜肴,所是中国名菜。那么这所谓的李鸿章杂碎的来历,到底是怎样的呢?这首先要从李鸿章访美的时候说起。

李鸿章在美国成“杂碎”,颇为奇葩的“中式”美食

当时是1896年,正值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组织了考察团去美国寻找富国的经验,抵达纽约市后受到美国政府的隆重接待。美方宴请的饭局一多,李鸿章自己也不太好意思了。作为大国重臣,虽然是来是寻“求强国之法”,但也不能丢了“国威”。老美这边顿顿好吃好喝招待着,我这边也得“意思意思”吧。

正所谓“礼而不往,非礼也”。于是李鸿章也决定做个局,来回请一下当地的政府官员。但是美国人喜欢吃啥,李鸿章是完全不了解的。只能根据外面有啥卖的,就让团里的厨师学着做一点。好在美国菜的难度不大,翻来覆去就这几样。厨师们很快就学会了。

李鸿章在美国成“杂碎”,颇为奇葩的“中式”美食

但李鸿章想一下,纯粹的西餐不行,汉堡、牛排、沙拉都太简单了,随便一个餐馆都有,请客吃这些没有大国的“仪式感”。所以还需要来些中式的硬菜,这样才能体现出中国特色。但是,中式硬菜需要中国的辅料加持。在那个时候的美国本土,油盐酱醋的味道和中国的完全不同,更别提中国特有的火腿、干香菇等佐料了。所以,厨师团队做出的中式菜肴完全没有中国本土那种“味道”。

于是,李鸿章召集厨师,让大家想想能不能开发一下中西合璧的新式菜肴。但是想要达到中西合璧就像是搞洋务运动一样不容易,试做的菜式,不是卖相不好看,就是味道过于“奇葩”。完全上不了台面。

李鸿章在美国成“杂碎”,颇为奇葩的“中式”美食

眼看着,就要到宴会的那一天了。李鸿章实在没招了,摇头感叹到“治国如烹鲜一般......”,但李老爷子的脾气是,实力再不济也不能输了气势。于是就一拍脑袋,让厨师照常来做中式菜,反正那些老外没吃过正宗的中国菜,没尝过真实味道,只当是“喂猪八戒”管饱就成。

当时的美国,没有中国菜,所以很多美国人对此都十分好奇。宴会当天,客人机会都带着一家老小来吃“中国菜。虽然说上桌的中国菜根本不是“中国味道”,但客人们都很喜欢,吃得个风卷残云,很快,后厨的“余粮”都不够了。

李鸿章在美国成“杂碎”,颇为奇葩的“中式”美食

客人来得太多,食材已经不够了。这个情况是李鸿章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时候再让人出去采购已然是不可能的。

“真是猪八戒吃杂碎......”主厨看了一眼宴会厅里的情况说道。

“就是杂碎!”李鸿章突然想到了,于是让主厨去将厨房里剩下的那些剩下的“边角料素材”全部收集起来。虽然说都是“边角料”,但好歹食材都很不错,有鸡肉、海参、火腿、鱼肚、鱿鱼、腐竹、鸽蛋、鱼肉、玉兰片、冬菇、猪肚、干贝。陆上跑的,海里游的,山上长得都齐备了。

李鸿章在美国成“杂碎”,颇为奇葩的“中式”美食

虽然说李鸿章搞“政工”出身,但对烹饪也有一定的造诣。当即挽起袖子,亲自下厨。将海参、鱼肚、鱿鱼、玉兰片、腐竹切片,鸽蛋煮熟去壳。鸡肉、猪肚、干贝加上葱、姜片淋上绍酒,然后上笼蒸透入味。

然后,把蒸好的鸡肉、猪肚和火腿也切成片。干贝捣散之后与鱼肉一起揉成球状,上笼蒸透。最后将所有的食材一起加上调料烧烩入味。

李鸿章在美国成“杂碎”,颇为奇葩的“中式”美食

最后开始摆盘,取海碗一只,从烧烩的各料中先将冬菇拣出平放在碗底,冬菇边缘围上鸽蛋,其它各料按花色打开,整齐排列入碗内,最后将各种碎料放入,浇入烩烧原汤,淋上麻油,浇淋在杂烩上面,顶上放咸鸭蛋黄,最后菠菜梗插在蛋黄下面。一道“杂碎”就此完成。

“诸君就按照这个样子来。”李鸿章说道。几个厨师面面相觑,也管不了那么多,全部发挥想象力,怎么方便怎么来,没过一会儿,后厨的所有“杂碎”全被变成了海碗里的佳肴端上了席。

李鸿章在美国成“杂碎”,颇为奇葩的“中式”美食

虽然说是杂碎,但这道菜中,包含了各种“山珍海味”,所以十分鲜美。当时,纽约市的市长觉得特别好吃,便开玩笑说道:“最后才上这道美味的菜,是不是不想让我们吃舒服啊?”

李鸿章笑着说道:“中国人向来喜欢将好东西放在最后,创造惊喜。”市长便问这叫什么菜?,李鸿章一时语塞,想到“这总不能直接说是猪八戒吃杂碎吧?”但也不好意思不回答。于是只能赔笑着说“吃杂碎,吃杂碎......”

市长当时吃得开心,没明白其中的意思,但“杂碎”这词听进去了,于是就有了这道“李鸿章杂碎”。在酒足饭饱之后,正准备打道回府。但一出门,就被外面等候多时的记者们逮个正着。

李鸿章在美国成“杂碎”,颇为奇葩的“中式”美食

见到那么多闪光灯齐刷刷地对着,市长也够豪迈,大谈中国饮食文化,硬是将那道“李鸿章杂碎”给说成了中国的“国宴名菜”。就这样,“李鸿章杂碎”便从这些记者的争相报道中传遍了美国各地。成了美国人熟悉、中国人不明白的中国名菜。

很有意思的是,在美国开中餐馆的人,因为要体现自己的中式菜最正宗,很多都将店名起为“XX杂碎”馆,很多初到美国的中国人见了会深感好笑。特别是菜单上“李鸿章杂碎”,不同的店铺中,做法也完全不同,煎炒蒸煮,各式各样的都有,只要是边角料做成的料理,都可以叫做“李鸿章杂碎”。但最为正宗的李鸿章杂碎,味道更倾向于广式菜系,讲究的是食材本身的味道,不以浓油赤酱为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