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糧液釀造技藝傳承發展逾千年,如今“五糧配方”的誕生,并非憑空所創,而是傳承了前朝的釀酒經驗。重碧酒、姚子雪曲、雜糧酒……這些載入五糧液發展史冊的美酒,是蒸餾酒還是釀造酒呢?今天五掌櫃将和大家聊聊五糧液發展曆史中的那些酒。

早至唐代,宜賓便有名為“重碧酒”的美酒,這種美酒由四種糧食釀成。詩人杜甫路過宜賓時還曾賦詩“重碧拈春酒,輕紅擘荔枝”。
那麼,在唐代就迷倒文人墨客的重碧酒,會是蒸餾酒嗎?從技術的可能性角度而言,唐朝毫無疑問已經有了蒸餾技術,但是尚無法确認該技術是否普遍應用于釀酒。從酒體本身判斷,該酒呈現“重碧”(深綠色)的外觀特征,與蒸餾酒趨近于無色、透明的外觀特征差距大,是以這種酒仍是釀造酒(又稱“發酵酒”)的可能性較大。
到了宋代,宜賓釀酒業空前發展,酒品種類和規模遠超漢、唐,如王公權家的“荔枝綠”,姚君玉家的“安樂”“春泉”“雪曲”等。因宋代文人黃庭堅喜愛的緣故,關于“姚子雪曲”的記載最為完善,根據黃庭堅《安樂泉頌》中的描述,可以總結出此酒有幾大特征:
一是酒度頗高——能治“手風”,飲之“眼花”;
二是“諸味諧調”——“清而不薄,厚而不濁,甘而不哕,辛而不螫”;
三是酒體色澤純淨——“杯色争玉,白雲生谷”。
通過這些特征能看出,姚子雪曲應已具備了蒸餾酒的部分特點。
由重碧酒、姚子雪曲發展而來的“雜糧酒”風靡明清兩代。其秘方由陳氏所創,也是如今最早的有着明确配方記載的五糧液“曆史名酒”。
判斷“雜糧酒”是蒸餾酒還是釀造酒就簡單了:根據陳氏秘方“地窖發酵天鍋蒸”的說法,此時已是蒸餾酒。
了解更多有關白酒的曆史,關注五糧液今日頭條賬号,和五掌櫃一起考古五糧液,趣味小故事先“品”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