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勸董卓早點定下廢立的計劃。董卓于是在省中設宴,會集了各位公卿,命呂布帶着身穿甲衣的侍衛一千名守護在左右。這天,太傅袁隗與文武百官都到了。酒巡行了幾遍後,董卓按着劍把說:“而今皇上平庸無才,不可以主理國家朝政。我将效仿伊尹、霍光的故事,廢帝為弘農王,立陳留王為帝。有不服從者,殺!”各大臣都驚慌恐懼不敢說話。中軍校尉袁紹挺身而出說道:“現今皇上即位還沒幾天,并未有道德上的過失,你想廢嫡傳而立庶出,不是正好反了嗎?”董卓大怒說:“天下事我說了算,我今天要這樣,誰敢不服!你是看我的劍不夠鋒利不是?”袁紹也拔劍道:“你的劍利,我的劍何嘗不利。”兩個人在席上對敵起來。

有詩說道:丁原仗義身先衰,袁紹争鋒勢又危。袁紹生命到底怎樣,請看下一章。
董卓要殺袁紹,李儒連忙制止說:“事還沒确定下來,不可随便殺人。”袁紹手拿着寶劍,辭别百官出來,将符節懸挂在東門,棄官向冀州去了。董卓向太傅袁隗說:“你侄兒無禮,我看在你的面上,姑且饒恕他。廢立的事怎樣?”袁隗說:“太尉說得很對。”董卓道:“誰敢阻大議的,以軍法從事。”大臣中一陣震動恐慌,都說:“一切聽從尊命。”宴後,董卓問侍中周毖、校尉伍瓊說:“袁紹這回離去會怎樣?”周毖道:“袁紹氣忿忿而去,若重賞追捕之下的情形,情勢必定有變。而且袁氏樹立恩德功勞已有四世,各處做官的故人、門生遍及天下,倘若收羅豪傑聚集各路人員,于是英雄是以而起,山東就不是公有的了。不如放他一馬,封個郡守,袁紹則會欣喜于被免罪,就不會有什麼後患了。”伍瓊說:“袁紹好謀而無決斷,不會成為憂慮。真不如封個郡守,以收民心。”董卓于是采納了他們的意見,當天派人封袁紹為渤海太守。
九月初一,請帝在嘉德殿升朝,大會文武百官。董卓手中提着寶劍,對衆人說:“天子平庸,不足以君位臨天下。現有策文一道,适宜向大家宣讀。”于是命李儒宣讀策文道:“孝靈皇帝,過早離開了臣民,太子承襲皇位,天下人都在注目。帝卻天資愚昧、舉止輕浮,威儀欠缺,守喪期間行為慢惰,惡劣的品行已經顯現,有愧于大位。皇太後教誨無威,統政荒亂。永樂太後暴崩,衆人言說還滿是疑惑。三綱之道,天地之紀,不能有缺。陳留王協,有聖人廣茂之德,行為規矩令人起敬;居喪時悲哀楚楚,不亂言其它,美好的名聲已傳遍天下,适宜承續洪業,為萬世的統治。現在廢皇帝為弘農王,皇太後還政,請奉陳留王為皇帝,遵照天的安排,順應民意之心,告慰天下生靈之望。
李儒讀完策,董卓呼左右人扶帝下殿,解下玉玺绶帶,在北面長跪,稱臣聽命。又叫太後服侍聽侯皇命。帝、皇後都大哭,各位大臣臉色無不悲慘。台階下一名大臣忽然憤怒,高叫到:“賊臣董卓,敢做欺天的陰謀,我要以頸中之血濺之!”揮動手中象簡向董卓擊去。董卓大怒,喝令武士拿下;是尚書丁管。董卓指令牽出去殺了。丁管仍是罵不停口,至死臉色都沒變。後來有詩贊歎道:
董卓潛懷廢立圖 漢家宗社委丘墟
滿朝文武皆囊括 惟有丁公是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