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與學生看《三國演義》

中秋放假三日,給我的同學布置作業看《三國演義》。學生面露難色,看不完;我讓一步,那看到前四十回?學生再搖頭,我再讓,那三十回?學生齊答:好!

我得寸進尺要求:讀完必需800字觀感,一定是真看真寫!

放假第1日,清晨7:00時便醒了,想起對同學要求,自己亦捧起《三國》再次翻閱,看到前八回,略有感想。

一、亂世之時,應有舍我其誰的擔當。無論是農民義軍的張角張寶,還是景帝玄孫的劉玄、頗有田莊賣酒屠豬的張飛,國家出現亂局之時,有識之士總會在想:危難之際我能做什麼?我可以做什麼?順應時代,挑戰自我,提升自我,或許成就了自己,一不留神成了英雄。

很是欽佩貂蟬,王允府中的歌伎,但見“王允大人兩眉愁鎖,必有國家大事。”“......倘有用妾之處,萬死不辭”,一柔弱女子尚且知曉“國家大事,萬死不辭”,何況處于當今的世人?!不禁在想:做任何事,都應有擔當,有了擔當,與人謀可以忠矣,與人交可以信矣。

二、亂世之際,應學會韬光養晦。許是成人緣故,愈來愈覺得亂世之際,不要做無謂犧牲,應學會保護自己。十常侍專權,劉陶直谏漢帝“天下危在旦夕”引來殺身之禍;荊州刺史丁原怒斥董卓廢帝立王,引李肅饋金珠說呂布;尚書丁管大罵董卓,揮手中象簡直擊董卓,落了個“牽出斬之”的下場。全家性命不保,慨歎忠義之時,在想:能否既打敗對手,又保全自己?當然“生”“義”不能兩全之時,應該舍生取義。想起魯迅先生有篇雜文,反對 許褚赤膊上陣的戰術,應有“壕塹”戰術,劉玄德并非戰不過那個傲慢的督郵,但當督郵對其大喝“汝詐稱皇帝,虛報功績”之時,玄德表現是“喏喏連聲而退”,包括曹操亦是如此。

大丈夫應當是能曲能伸,方能成就大事,有一種前進叫先退三步,這或許是傳說中的具有謀略吧。

不大喜歡打打殺殺,《三國》《水浒》總覺是男人世界,現在再讀,或許仍是平凡不己的女人眼光,但願我的孩子們從我這篇文中學到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