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問題探讨

黃土高原位于中國中部偏北部,為中國四大高原之一,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積最大的黃土區,總面積64萬平方千米,橫跨中國青、甘、甯、内蒙古、陝、晉、豫7省區大部或一部,主要由山西高原、陝甘晉高原、隴中高原、鄂爾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組成。

黃土高原東西長1000餘公裡,南北寬750公裡,包括中國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東,秦嶺以北,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位于中國第二級階梯之上,海拔高度800~3000米。黃土高原屬幹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大地構造機關主要包括陝北隴東地台、華力西褶皺帶、太平洋式燕山褶皺帶、隴西地塊、中條山地塊、呂梁山地塊和汾渭下遊沉帶等,并以秦嶺地軸和鄂爾多斯地台為南北二大界線。

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和生态環境最脆弱的地區之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除許多石質山地外,大部分為厚層黃土覆寫,經流水長期強烈侵蝕,逐漸形成千溝萬壑、地形支離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觀。地貌起伏大,山地、丘陵、平原與寬闊谷地并存,四周為山系所環繞。

黃土高原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黃土顆粒細,土質松軟,含有豐富的礦物質養分,利耕作,盆地和河谷農墾曆史悠久。除少數石質山地外,黃土厚度在50~80米之間,最厚達150~180米。黃土高原之上孕育了黃土地獨特的文化,産生了以“窯洞”為代表的民居和以信天遊、安塞腰鼓為代表的民間文藝。

用歌訣法和圖示法記憶水土流失的成因和治理

地形破碎多暴雨,土質疏松植被疏;

造殿樵采和戰争,開荒開礦更徹底;

自然為輔人為主,地面侵蝕水土失。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問題探讨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問題探讨

随着人們生産活動的深度、廣度不斷發展,人們對生态環境的破壞也越來越嚴重,加速了水土流失的過程。植被破壞、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輪荒)、開礦等人為因素對水土流失的加重、加速作用如下圖所示: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問題探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