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七雄戰國之大國崛起-秦景公

作者:掙紮着生活

秦桓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77年),秦桓公去世,秦景公繼位。

七雄戰國之大國崛起-秦景公

秦景公十三年(公元前564年),秦景公派士雃向楚國請求援軍攻打晉國,子囊以晉強秦弱為由勸說楚共王不要出兵,楚共王不聽。同年秋,楚共王駐兵在武城(今河南省南陽市北)作為秦國的援軍,秦國随後攻打晉國,晉國國内正遭受饑荒,無力反擊。作為報複,晉悼公于次年派荀罃攻打秦國。

秦景公十五年(公元前562年),楚共王率軍攻打鄭國,并派派子囊向秦國求援,秦景公派右大夫詹率軍救援。鄭簡公背棄與晉國的同盟,與楚國結盟。同年,楚國與鄭國派兵攻打晉國的盟國宋國,晉國率領諸侯聯軍救援宋國。秦景公派庶長鮑、庶長武率兵救援鄭國。庶長鮑先進入晉國國境,晉軍守将士鲂因為秦軍人少而放松警惕。庶長武從輔氏(今陝西省大荔縣)渡過黃河,同庶長鮑夾擊晉軍,秦軍與晉軍在栎地(今山西省永濟市西南)交戰,晉軍大敗。

七雄戰國之大國崛起-秦景公

秦景公十六年(公元前561年),為報複晉國攻打鄭國,楚國派子囊,秦國派庶長無地在楊梁(今河南省商丘市東南)會師,攻打宋國。同年,楚共王派司馬子庚到秦國聘問,以感謝秦景公将女兒嫁給楚國。

秦景公十八年(公元前559年),為報栎之戰戰敗之仇,晉悼公派荀偃率領魯國叔孫豹、齊國崔杼、宋國華閱、仲江、衛國北宮括、鄭國公孫虿、曹國、莒國、邾國、滕國、薛國、杞國、郳國攻打秦國,諸侯聯軍到達泾河後卻不肯渡河,叔向會見叔孫豹後,魯國、莒國先率軍渡河。在公孫虿和北宮括的勸說下,諸侯聯軍渡過泾河後駐紮。秦國人在泾河上遊放置毒藥,諸侯聯軍死傷慘重。在公孫虿的激勵下,晉軍主将荀偃下令填平取水的井,拆毀做飯的爐竈,諸侯聯軍到達棫林(今陝西省華縣東)後撤軍。晉國将領栾針和士鞅沖入秦軍營中,栾針戰死,栾黡因其弟栾針之死遷怒于士鞅,士鞅被迫出奔秦國。

秦景公向士鞅詢問晉國的大夫誰會先滅亡,士鞅回答說是栾氏。秦景公說:“是因為栾黡驕橫的緣故嗎?”士鞅回答說:“是的,栾黡太驕橫了,但禍患恐怕要降落在栾盈身上。”秦景公為他為何,士鞅回答說:“栾書的恩德還留在百姓中間,而栾黡積累了太多的怨恨。到了栾盈一代,栾盈的恩德還沒能積累,栾書一代的恩德早就消耗完了,是以栾氏滅亡應該在栾盈一代。”秦景公認為士鞅說的話很有見地,就讓士鞅傳回晉國,并請求晉悼公恢複了他原來的職位。

七雄戰國之大國崛起-秦景公

秦景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49年),晉悼公死後,秦晉兩國都想結束戰争,于是開始和談。晉平公派韓起到秦國結盟,秦景公也派後子針到晉國結盟,但雙方存在分歧,僅同意罷兵休戰而未結盟。

秦景公三十年(公元前547年),秦國再派後子針到晉國重新結盟。同年夏,楚國、秦國聯合攻打吳國,到達雩婁(今河南省商城縣東北),得知吳國早有防備後退兵。秦楚聯軍趁機攻打鄭國,擊敗鄭國軍隊,一直打到城麇。楚國俘虜了皇颉和印堇父,楚國押送皇颉回國,将印堇父交給秦軍。子太叔按照子産的吩咐,用禮品贖回了印堇父。

秦景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46年),宋國大夫向戌召集諸侯舉行弭兵之盟,派使者通報秦國,但秦國沒有派使者參加會盟。

秦景公三十六年(公元前541年),秦景公的同母弟弟後子針因為有人說壞話誣陷他,他害怕被殺,于是逃奔到晉國,逃走時帶着锱重車上千輛。晉平公說:“您這樣富有,為什麼還要逃亡呢?”後子針回答說:“秦君無道,我害怕被殺害,想等到他的繼承人繼位後再回去。”

秦景公四十年(公元前537年),秦景公去世,葬于丘裡南,其子秦哀公繼位。同年,後子針回到秦國。

秦國在秦穆公稱霸春秋以後,他的幾位繼任都沒太大作為,在将近40多年的時間裡曆任了三位統治者,第一位秦康公跟晉國大搞甥舅外交,結果關系生變,秦晉之好變成秦晉交惡,河西戰略要地丢失殆盡。第二位秦共公無為而治,五年就刷了一次存在感,閉關不出。第三位秦桓公剛愎自用,自不量力不說,還非要跟晉國證明一下自己比他人強,結果在麻隧之戰中,遭到晉國聯軍大敗而逃。

等到秦景公繼位以後,他一人就坐位四十年,趕上前三任之和。他上任後比較滑頭一些,看到晉國實力實在是太強了,就采取了迂回戰略,聯合強楚兩頭夾擊晉國,這樣的好處就是迫使晉國彼于應付,晉國的小弟也紛紛投靠秦楚兩國。

秦景公一生可以說就做了兩件大事,一件是不斷地挑起跟晉國的争鬥。一件是修建“秦公一号大墓”。

七雄戰國之大國崛起-秦景公

我們先看第一件事,秦景公如何跟晉國争鬥的。在秦景公繼位之前,秦國基本上都處于長期被晉國欺負的地位,力量處于下風。但他上任後,不僅自己跟晉國打,還要挑起其它諸侯國聯合起來一起打。是以,在他任上對晉國進行的栎之戰和遷延之役最終都以秦國勝利而告終。當然,在遷延之役中,秦軍使用了讓人不齒的往水裡下藥,但卻大大削弱了晉軍的有生力量。

雖然秦景公在位四十年打了兩次大仗,而且都勝利了,但人們并不買他的賬,相反,對于他的強勢性格,他的弟弟隻用了“秦君無道”四個字來形容,說明秦景公在有些方面還是不得人心的。在這一點上,我們從他做的第二件大事上就能看出來。

第二件事,秦景公如何修建“秦公一号大墓”。實際上,秦景公還沒死之前,就已經給自己的墓地找好了地方,也就是說風翔縣挖掘出的“秦公一号大墓”就是在秦景公自己手上設計并建造的。至于随他殉葬的186人規模更是史無前例,說明也是他死前點名陪伴的。從這一點上看,秦景公是有意把自己跟祖輩秦穆公比較,秦穆公死時殉葬的人也才177人。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秦公第一号大墓”到底有多大規模,為什麼會引起世人那麼關注?

民間有傳說,“秦公一号大墓”發現之前,陝西一帶的百姓見面,互相之間要是說自家房屋和田地下面沒有點破銅爛鐵,那簡直都會讓人笑話,因為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混戰,陝西就是古戰場。是以,當上世紀七十年代時,一戶村民到自家地裡幹活,發現這塊玉米地年年怎麼施肥也不長,他一生氣想更換點新土,沒想到挖出來的土跟周邊完全是兩個樣,土裡不僅夾雜着瓦爍,還有黃有青的,不像是天然的黃土。

七雄戰國之大國崛起-秦景公

消息傳到一支考古隊那裡後,專家們馬上意識到這裡可能是一處古墓,因為在這之前,鳳翔境内就發現了多處春秋戰國的遺址,經過發掘,專家們驚訝地發現,這是一個諾大無比的帝王陵墓,而且早就被盜墓者光臨了幾百次。經過進一步勘察,專家們還是從墓中提起了三千多件珍貴文物。尤其讓大家驚奇的是,墓裡居然還發現了顯示墓主人的文字記載。

2019年4月18日,多家媒體直播“秦公一号大墓”挖掘現場,把它總結為五個之最:秦國最大的王室墓葬,陪殉人最多的墓葬,春秋戰國最高等級“黃腸題湊”椁具,儲存完好的最早墓碑實物,最早刻有銘文的石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