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杭州市中心的王陵被盜,一個千年名門望族曝光:後代如今改變中國

英語口語·吉米老師說

吳越錢氏家族被公認為“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一個家族能成為千年名門望族,世家大族,離不開内外因的作用。今天吉米老師寫下這篇文章,與你分享錢氏家族英才輩出的基因密碼!

教育·名門望族

本文由英語口語(ID:kouyu8)原創,如需轉載請背景授權。

前段時間,#錢镠墓被盜#沖上熱搜。

要知道,錢镠墓不是在荒郊野外,而是在杭州市臨安區市中心,左邊就是區政府,還有專門的管理處,而且是國家級文物保護機關。

準确的是,這是一座王陵,浙江省唯一儲存完好的帝王陵級别的墳墓。

是以錢镠墓被盜引起了全國一片嘩然。

杭州市中心的王陵被盜,一個千年名門望族曝光:後代如今改變中國

好在,175件文物都被及時追回了。

杭州市中心的王陵被盜,一個千年名門望族曝光:後代如今改變中國

事情發生後,很多人感慨,錢镠雖富可敵國,珍貴文物不計其數,盜墓犯盜得去金玉腰帶、秘色瓷器,他最珍貴的東西卻永遠盜不走。

錢镠(liú)何許人也?

吳越國開國君王,“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創始者,手持禦賜的免死金牌……

最重要的,他是吳越錢氏家族的始祖。

錢氏,被稱為“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是中國最精英的家族之一。

吳越王也許離你很遙遠,但提起“兩彈元勳”錢三強、錢學森,文學巨匠錢鐘書,還有前陣子,一篇開頭為“本文不必參考任何文獻”的硬核論文作者錢偉長……應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而他們,都是錢镠的後代。

杭州市中心的王陵被盜,一個千年名門望族曝光:後代如今改變中國

從吳越錢氏始祖錢镠起,錢氏至今已繁衍生息近四十代,代代都有名人出,尤其是近現代,錢氏後裔人才輩出,尤如“井噴”。

還出現了一諾獎: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錢永健;兩外交家:錢其琛、錢複;三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

四國學大師:錢基博、錢鐘書、錢穆、錢玄同;五全國政協副主席:錢昌照、錢學森、錢偉長、錢正英、錢運錄。

杭州市中心的王陵被盜,一個千年名門望族曝光:後代如今改變中國

錢氏能夠綿延千年,人才輩出,與家族良好的家風家訓不無關系。而前面提到錢镠最珍貴的東西,正是滋養了世代子孫的——《錢氏家訓》。

杭州市中心的王陵被盜,一個千年名門望族曝光:後代如今改變中國

錢缪出身寒微,但對後代的教育非常看重,經常讓孩子們誦讀經典,并把一生的智慧凝練成《錢氏家訓》。

杭州市中心的王陵被盜,一個千年名門望族曝光:後代如今改變中國

這部家訓共635字,分個人、家庭、社會、國家四個篇章,博大精深,是珍貴曆史遺産,也是錢氏家族人才輩出的奧秘。

它向大家展示了,一個家族想要傳承千年,需要什麼。

既不來自富貴财物錦衣玉食,也不來自先祖的權勢威名,是來自對科學教育的遵從,和對國家與民族的貢獻。

錢氏後人秉承祖訓,綿延文脈,造就了吳越錢氏一門世代家風謹嚴,人才興盛的傳奇。

就連清乾隆帝也感佩其家族教子有道,在南巡時禦賜“清芬世守”匾額。

杭州市中心的王陵被盜,一個千年名門望族曝光:後代如今改變中國

按照傳統,錢氏家族每當有一位新生兒誕生,就要全家人一起誦讀《錢氏家訓》。

錢學森的父親錢鈞夫曾這樣說:“我們錢氏家族代代克勤克儉,對子孫要求極嚴,或許是受祖先家訓的影響。”

這部字字珠玑,飽含智慧的《錢氏家訓》,在2014年被準許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産。

千百年來,錢镠家訓成為錢氏子孫的行為準則,讓整個家族興盛不衰,人才輩出。

我們今天也在熱議家訓,但很多人可能忽略了說和做的關系。

錢氏家訓是由先人的所言所行提煉和完善而成,進而影響和塑造家風。

杭州市中心的王陵被盜,一個千年名門望族曝光:後代如今改變中國

也就是說,錢氏家訓是已經做出來的事實,而不是想出來的願景。

家訓,落實了才叫家風,寫在紙上、停在嘴上,隻能叫“家封”,封起來落灰塵而已。

讓我們在錢氏家族的幾則故事中,看看家訓是如何具體地塑造了這個傳奇家族的恢弘曆史。

杭州市中心的王陵被盜,一個千年名門望族曝光:後代如今改變中國

錢氏家訓—國家篇

“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必謀之;

利在一時固謀也,利在萬世者更謀之。”

長三角地區是中國近千年來最富裕的地區,其實是以五代十國為起點,影響力一直延續。

江南百姓至今感謝一個人,就是吳越王錢镠。

杭州市中心的王陵被盜,一個千年名門望族曝光:後代如今改變中國

縱使群雄割據,錢镠折箭為誓,絕不參戰,力保百姓免受戰亂之苦。

他常說:“民為社稷之本。民為貴,社稷次之,免動幹戈即是以愛民也。”

唐朝末年,“滿城盡帶黃金甲”的黃巢起義,一時間,天下大亂。

當起義軍劫掠江南時,時任鎮海軍右職的錢镠,采用伏擊與虛張聲勢等戰術,以少勝多擊退起義軍,保全了杭州。

有如此忠臣,唐昭宗十分感動,他不但任命錢镠為兩鎮節度使,還給了一個非常罕見的褒獎和榮譽:“丹書鐵券”。

這款免死金牌,可以保錢镠本人免死九次,後代子孫免死三次!

杭州市中心的王陵被盜,一個千年名門望族曝光:後代如今改變中國

錢镠和他的後繼者,沒有發動和參與任何一次以領土擴張為目的的戰争。

相反,他們以“保境安民,發展農商”為基本國策,在中國最動亂的曆史階段中創造了一個奇迹——

其他各地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江南人民卻安居樂業,從不受戰争影響。

當時,吳越國擁有天下三分之二的财富,曆經三代五王,一直到了錢镠之孫錢弘俶。

公元978年,他遵從祖訓,自綁雙手入京,以天下蒼生為念,納土歸宋。

起源于北宋朝廷編寫的《百家姓》,第一句就是“趙錢孫李”。

被排在僅次于帝王趙姓的第二位,就是為了表彰錢氏吳越王的賢德與義舉。

蘇東坡也曾高度評價錢氏家族:

“其民至于老死,不識兵革,四時嬉遊,歌鼓之聲相聞,至今不廢,其有德于斯民甚厚”。

杭州市中心的王陵被盜,一個千年名門望族曝光:後代如今改變中國

錢镠作為一方雄主,卻立誓“永不稱帝”。

近代以後,仍能看到錢氏族人将家訓貫徹得十分到位。

“科技三錢”的故事,就是最好的注腳。

杭州市中心的王陵被盜,一個千年名門望族曝光:後代如今改變中國

錢氏家訓—社會篇

“救災周急,排難解紛”

錢三強和妻子何澤慧,1946年在法國結婚後,一起研究原子核裂變。

他們發表的論文在國際科學界引起巨大轟動,當時很多媒體稱他們是“中國的居裡夫婦”。

杭州市中心的王陵被盜,一個千年名門望族曝光:後代如今改變中國

然而,當所有人都認定錢三強夫婦将會留在歐洲搞研究,向諾貝爾獎發起沖擊的時候,他們卻毅然決定回國。

錢三強後來解釋了他們回國的動因,令人動容。他說:

回到貧窮落後、戰火紛飛的中國,恐怕很難在科學實驗上有所作為。

不過,我們更加清楚的是:雖然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是有祖國的。

正因為祖國貧窮落後,才更需要科學工作者努力去改變她的面貌。

我們應該回到祖國去,和其他科學家一起,使原子核這門新興科學在祖國的土地上生根、開花、結果。

1948年6月,錢三強夫婦帶着尚在襁褓中的兒女,回到闊别11年的祖國。

同樣的選擇,幾年後在錢學森身上重演。

當他決定回國而遭到美國軟禁和威脅時,時時以“我是中國人,當然忠于中國人民”表明心迹,曆經艱險,義無反顧,回到了一窮二白的祖國。

杭州市中心的王陵被盜,一個千年名門望族曝光:後代如今改變中國

錢學森之子錢永剛曾經說過,父親從不會對他講“你長大要愛國、要報效社會”這類話,但是卻用實際行動告訴自己要熱愛這個國家,服務社會,服務人民。

他不但把精力奉獻給祖國的科研事業,而且大額獎金基本都捐了出去,支援國家的科研教育事業。

錢偉長,“中國力學之父”,由于錢穆的儒風熏陶,錢偉長原本對國文十分感興趣。

1931年,錢偉長考取清華大學時,他的文、史兩科成績均是滿分。

九一八事變後,為了科技救國,錢偉長毅然棄文從理,改選實體專業。

其實,他文科強、理科弱,世人皆揚長避短,他卻偏以弱博強。

每天清晨,北鬥星還隐隐懸在天際,他就已端坐在教室看書,晚上不到燈火俱滅不休息。

杭州市中心的王陵被盜,一個千年名門望族曝光:後代如今改變中國

4年裡,錢偉長完成了普通人需要8年才能完成的學業,獲實體學學士學位,考取了吳有訓教授門下的研究所學生。

1944年,錢偉長用一個月的時間,寫出了《變扭角的扭轉》一文,被世界軟科學研究權威馮·卡門教授稱為“經典論文”。

1947年,有人來到錢偉長家裡拜訪,帶來了美國有關方面對錢偉長全家赴美的邀請,并提出優厚的待遇,錢偉長明确填“NO”,予以拒絕。

杭州市中心的王陵被盜,一個千年名門望族曝光:後代如今改變中國

從左至右:錢三強、錢學森、錢偉長

耳濡目染,錢氏子孫都知道如何對待獲獎,如何看待名利。

當被問到“錢家為什麼能出這麼多名人”時,錢偉長曾半開玩笑地回答說:“我們錢家人喜歡讀書,書讀多了容易當官,當官的容易出名。”

事實上,愛讀書是真,出官員是假,錢家最出人才的領域是文史、科技大師,而不是大官。

這得益于錢家的家學淵源,使得“個人為家國奉獻”的理念早早種于心底。

杭州市中心的王陵被盜,一個千年名門望族曝光:後代如今改變中國

錢氏家訓—家庭篇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相信你一定聽說過這句很美的詩。

路上的花開了,你可以一邊賞花,一邊慢慢回到我的身邊~

杭州市中心的王陵被盜,一個千年名門望族曝光:後代如今改變中國

這句詩,被清代學者王士祯贊為“豔稱千古”。

這對璧人,被蘇東坡稱作“遲遲君”和“緩緩妾”。

他們就是五代十國的吳越王錢镠和妻子莊穆夫人吳氏。

每年寒食節,吳氏必歸臨安娘家。錢镠是一個極其細膩的男人,總忍不住給妻子寫信,訴說思念之情。

有一年,他在杭州料理政事,走出宮門,見鳳凰山下,西湖堤岸一片桃紅柳綠。

想到與夫人已是多日不見,便提筆寫上一封情書。

其中的"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隻有九字,卻含情脈脈,平實感人,吳氏讀後當即落下珠淚。

杭州市中心的王陵被盜,一個千年名門望族曝光:後代如今改變中國

此事傳開去,一時成為佳話。後來還被編成山歌,就名《陌上花》,在民間廣為傳唱。

錢王是如此浪漫的一個人,是以錢氏家訓并非嚴肅而古闆,既有家國情懷,更有對夫妻、對孩子的深切愛意。

其中的家庭篇裡,有很多值得今天的我們學習的家庭教育之道。

“子孫雖愚,詩書須讀。”

家庭教育在每個人成才的過程中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使得錢家子弟,勤讀成風。

國學大師錢基博曾自述,他5歲就跟着長兄錢基成讀書,9歲時,已學完《四書》、《易經》《尚書》、《毛詩》、《周禮》、《禮記》、《春秋左氏傳》、《古文翼》等經典,而且都能背誦。

10歲起,他跟着伯父學策論,熟讀《史記》、唐宋八家文選。13歲起,讀司馬光《資治通鑒》、畢沅《續通鑒》,圈點七遍。

錢基博的兒子錢鐘書,童年所受的教育路徑基本也是如此。

杭州市中心的王陵被盜,一個千年名門望族曝光:後代如今改變中國

錢鐘書精通中外文學,一部《圍城》圈住了世人的心。而另一部作品《管錐編》,堪稱是文學史的代表作。

除此之外,錢鐘書還精通多種外文:英語、法語、德語、拉丁語、意大利語。

錢鐘書的妻子楊绛在《幹校六記》裡,提到過一個細節:

他們老兩口走到一個窩棚邊上的時候,楊绛問錢鐘書,就給咱倆這麼一個窩棚住行不行?錢鐘書想了想說,沒有書。

杭州市中心的王陵被盜,一個千年名門望族曝光:後代如今改變中國

野火過去,總有春風。錢氏家族的傳承,正是源于代代有讀書種子!

“家富提攜宗族,歲饑赈濟親朋。”

為了讓族中的貧困子弟有書可讀,各地的錢家族人均設立了義田、義莊、祭田,并明文規定其中一部分田産或盈利必須作為教育經費。

這種早期的“教育基金”模式,保證了錢氏子孫無論貧富,都有受教育的機會。

國學大師錢穆,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并稱為“史學四大家”。

他一生著作等身,專著多達80種以上,中國學術界尊他為“一代宗師”,更有學者謂其為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儒學大師 。

杭州市中心的王陵被盜,一個千年名門望族曝光:後代如今改變中國

錢穆和侄子——“中國力學之父”錢偉長都是在族人資助下才得以上學的。

等到錢偉長升入國中,錢穆已擔任中國小老師,他秉承祖訓,接過撫養、教育錢偉長的重任。

對此,錢偉長晚年在《八十自述》中說:

“融樂的家庭及長輩的楷模,啟迪着像我這樣的年輕人,懂得潔身自好,刻苦自勵,胸懷坦蕩,積極求知,安貧正派”。

杭州市中心的王陵被盜,一個千年名門望族曝光:後代如今改變中國

1990年,錢穆在台北去世後,錢偉長寫下長長的挽聯:

“生我者父母,幼吾者賢叔,舊事數從頭,感念深恩甯有盡;

于公為老師,在家為尊長,今朝俱往矣,緬懷遺範不勝悲。”

近現代,錢氏多出“父子檔”、“叔帶侄”式傑出人物,都是源于重視教育的家訓。

杭州市中心的王陵被盜,一個千年名門望族曝光:後代如今改變中國

錢氏家訓—個人篇

“心術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當無愧于聖賢。”

這幾天有一條熱搜,讓人讀來熱淚盈眶。

杭州市中心的王陵被盜,一個千年名門望族曝光:後代如今改變中國
杭州市中心的王陵被盜,一個千年名門望族曝光:後代如今改變中國
杭州市中心的王陵被盜,一個千年名門望族曝光:後代如今改變中國

無論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還是火熱的和平建設時期,一代代錢氏家族的後人牢記家訓,堅持個人奮鬥的同時,彙聚在黨的旗幟下,書寫了一段段彪炳史冊的人生篇章。

作為曾經雄霸一方的王族,錢氏家族沒有為子孫後代留下深宅大院,也未曾留下萬貫家财,而是留下了自強不息的精神力量,以及修身自重的道德規範。

寫在最後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

孟子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可錢氏一門卻颠覆了人們的想象。

錢家偉人載入史冊者,已逾千人。

這種強大的生命力從何而來?

重讀家訓開篇兩句

“心術不可得罪于天地

言行不可有愧于聖賢”,

仍覺慨以當慷,一門浩然正氣。

弱則發奮圖強,強則振興中華,

成了錢氏子孫自覺背負千年的使命!

錢氏家族的傳承,

滲透到家族每一個後代的骨血中,

成為家族成員之間的精神紐帶,

甚至成為他們的性格乃至命運的一部分。

這就是家訓家風的力量。

點個“贊”,

讓我們從錢氏家訓中汲取力量,

為自己的孩子建立良好的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