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景公為什麼要斷絕秦晉之好,改而與楚聯姻?

作者:島主說事
秦景公為什麼要斷絕秦晉之好,改而與楚聯姻?

晉國群雕

曆史上,秦晉之好一直被世人樂道,但實際情況是,秦楚聯姻比秦晉聯姻的時間還要早。隻不過,秦楚之間大多是民間和大臣之間的交往,沒有秦晉兩國君王之間的聯姻影響深遠,是以被史學家忽略了而已。

自晉文公死後,秦晉崤山一戰,秦晉的聯盟關系已經名存實亡,期間雖然兩國更換了幾任國君,也進行了大小不等的你來我往的戰争,雙方都有輸嬴,但秦國始終沒能占到便宜。

公元前580年,連年的征戰讓秦晉兩國感到這麼打下去也沒有個頭,就在令狐訂立盟約,協商停戰。但雙方心裡都清楚,打了幾世的仗,哪能說停就停呢?是以這邊簽訂停戰協定,那邊又開始了小動作。

秦景公為什麼要斷絕秦晉之好,改而與楚聯姻?

秦景公墓

公元前579年,晉國與楚國達成會盟停止敵對行動。解除了楚國的威脅後,晉厲公馬上利用晉國霸主的地位,号令其它諸侯國組成十國聯軍伐秦,并送去了秦晉從此永遠斷交的絕交信,在晉獻公手上建立的秦晉之好從此走到了盡頭。

面對晉國不斷坐大的局面,公元前576年,秦景公繼位,他馬上認識到晉國是個言而無信的國家,跟它們講誠信等于自取滅亡。于是,他采取了與楚國聯姻的辦法,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了楚共王,進而開啟了秦楚聯姻帶動軍事聯盟的關系。

秦楚聯姻後不久,為了試探楚共王對秦國的聯盟關系,秦國決定對晉國進行一次打擊,并通知楚國出兵幫助。結果,楚軍派出一支大軍駐紮在晉國附近以示威脅,秦景公則率領大軍在晉國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長驅直入,終于報了一箭之仇。

秦景公為什麼要斷絕秦晉之好,改而與楚聯姻?

楚共王

有了秦楚聯盟,晉國再也沒有以前那麼想打就打,想奪就奪了。一次,楚國的附屬國鄭國被晉國打上了門,鄭王見晉國帶來的是諸侯國的聯合國軍,于是馬上打開城門迎接聯軍。當聯軍走後,楚國又打着興師問罪的名義找上門來,鄭王不得不讨饒說好話,說歸屬晉國是臨時的應急。

在這種大國欺負小國的遊戲中,像鄭國宋國這樣的小諸侯國活得真是太不容易了,大國你來我往,走時還要帶走一大批軍需物資,弄得諸侯小國怨聲載道,叫苦不疊。見晉國和楚國争奪鄭國,秦國趁機又攻打了晉國,晉軍大敗。

秦景公為什麼要斷絕秦晉之好,改而與楚聯姻?

晉悼公

也是這個時候,楚國和諸侯小國惠國關系非常緊張,由于惠國是個曆史比較悠久的諸侯國,為周天子伐纣立下過汗馬功勞,是以,它依仗自己的爵位高就經常欺負楚國。

楚幫了秦,秦國自然也要幫楚國做點啥。這一年,楚聯合秦巴兩國對惠國動手了。剛開始,楚成王采取“七戰七敗”的政策,每打必敗,讓惠國感到楚國原來這麼不堪一擊,等惠國進入到秦巴兩國的伏擊圈後,三國同時動手,惠國在地球上就這麼消失了。

但這個時候,晉國的最後一個霸主晉悼公也是個有能力的人,看到秦軍屢屢得手,就決定對秦國進行一次還擊。

秦景公為什麼要斷絕秦晉之好,改而與楚聯姻?

秦晉大戰

由于晉國是周天子冊封的中原霸主,有權力号令各諸侯國,晉悼公就糾聚了13個諸侯國對秦國進行讨伐。秦景公見晉軍帶來的是聯合軍團,打是打不過了,就有次序地撤退,直到晉軍打到泾河邊上,秦軍發出警告說,我們在泾河下了毒,你們不要欺人太甚。可晉軍哪裡聽得進?結果喝了泾河的水死傷無數。

這場還擊,雖然晉國糾集了十四國大軍,但卻沒有跟秦軍正面交手幾次,雙方算是打了個平手。由于有了秦楚聯盟,晉國再也不敢小看秦國了,晉國也從此走向了分裂的道路。

秦景公為什麼要斷絕秦晉之好,改而與楚聯姻?

春秋舞蹈

從以上戰例不難看出,秦景公跟楚國聯姻的目的,就是為了打敗昔日冤家對手晉國,而楚國呢也樂不得跟秦國聯手,這樣,橫亘在秦楚之間的中原霸主晉國就不得不面臨兩面受敵的局面。最後,春秋以晉國的分裂而結束,開啟了戰國七雄的争霸局面。

讀者朋友們,你對秦楚聯姻有什麼感想,請到文章後面分享你的心得吧。(圖檔來源于網絡)